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业分子育种中外源DNA导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外源DNA导入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理论基础 ,介绍了外源DNA导入的具体方法 ,探讨了外源DNA导入技术中有关的机理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综述了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指出RAPD(random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 DNA)技术已经在植物品种或种质鉴定,分子系统学研究和系谱分析,杂交种子遗传纯度鉴定,遗传多样性分析,体细胞杂种、突变体等的鉴定,连锁图谱的构建(分子作图),种间基因流动分析和外源导入基因追踪,基因标记,育种过程追踪等方面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应用离子束注入小麦种子和大豆DNA溶液浸泡法将外源DNA导入小麦的研究,获得了蛋白质含量18%以上的优质变异株183个,其中蛋白质含量20%以上的4株,最高22.0%,湿面筋最高为45.09%,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变异较为突出,分别较对照增加1.5-6.0个百分点和3.0-9.02个百分点。证实了DNA片段的浸泡效果明显优于全长DNA,浸泡时间以48h的效果最好,24h的次之,10h的最差。  相似文献   

4.
水稻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聚乙二醇法、电激法、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水稻的研究进展,并对这些方法在水稻遗传改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5.
通过应用离子束注入小麦种子和大豆DNA溶液浸泡法将外源DNA导入小麦的研究,获得了蛋白质含量18%以上的优质变异株183个,其中蛋白质含量20%以上的4株,最高22.0%,湿面筋最高为45.09%,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的变异较为突出,分别较对照增加1.5~6.0个百分点和3.0~9.02个百分点.证实了DNA片段的浸泡效果明显优于全长DNA,浸泡时间以48h的效果最好,24h的次之,10h的最差.  相似文献   

6.
主要设计并实现了小麦育种辅助系统.收集整理近20 a小麦国审和省审品种育种数据共3 420条,实现了小麦育种数据的预处理、导入、编辑、查询、展示等数据管理功能.通过对小麦育种数据的分析处理,既给出了小麦谱系图、亲缘关系图供育种工作者查询,又实现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小麦育种辅助功能供育种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离子注入法转大豆DNA小麦成熟期α—Amy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离子注入和DNA溶液浸泡两种手段处理小麦种子,测定了其成熟期α-Amy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后导入大豆全长DAN和导入DAN片段均可引起α-Amy在酶带和活性上的变化,离子束介导转DNA随机片段的处理,α-Amy变化大于转大豆全长DNA的处理,说明小片段DNA可能更容易通过离子通道进入细胞。  相似文献   

8.
采用芬粉管通法,将带GUS基因的PB1121质粒DNA导入栽培稻农垦58。用荧光法检测GUS基因在水稻植株中的表达以及根据Dot blotting和Southern blotting的结果分析,揭示了经花粉管通途径导入的外源DNA整合到了转基因植株的基因组中,并在某些转基因植株中得到表达。本还对转基因植株后代出现的各种变异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植物分子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国植物分子育种的研究馆史、研究对象、供体DNA的导入方法、植物分子育种的特点、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和基础性研究等方面简介了我国植物分子有种的研究进展.提出了5个急待解决的问题,认为中国植物分子育种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由此将会给我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遗传转化技术迅速发展为小麦遗传育种奠定了技术支撑.概述了基因枪方法的研究现状,重点综述了基因枪方法在小麦增产、品质改良、抗病虫、抗逆性等方面的最新应用,并探讨了小麦分子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1.
RAPD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DNA分子标记中RAPD的由来及其原理,叙述了RAPD在遗传学理论、遗传育种等许多方面的作用和最新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2.
试验以CIMMYT小麦微核心种质164份种质资源为材料,用不破坏籽粒的DA7200方法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比较分析了164份种质资源蛋白质含量的高低,筛选出一批宝贵的高蛋白和低蛋白的种质资源,以及一些蛋白质含量中等的种质资源.高蛋白的资源用于面包用品种的选育,低蛋白的种质资源用于糕点用品种的选育,蛋白质含量中等的种质资源用于加工馒头和面条用小麦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目前克字号优质小麦的系谱及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研究其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遗传特点,探索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构成与品质性状的关系,为小麦品质育种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有些篇目是同名的,这个问题历来未受太大关注。然而,这些同名篇目的出现,并不是完全偶然的,而是与它的命题方式有着密切关系:一是运用套语,二是比兴手法。出现同名篇目的地域邻近,也在客观上提供了可能。本文就同名篇目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DNA分子标记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DNA分子标记是目前林木遗传育种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的发展过程,介绍了DNA分子标记在林木育种上应用情况,认为RAPD分子标记技术更适用于林木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6.
小麦多酚氧化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是引起面条等面制食品颜色褐变的主要因素,研究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的遗传规律及其与面团色泽的关系对改良面粉色泽具有重要意义.多酚氧化酶活性是受多基因控制、且遗传力低的数量性状,易受环境条件影响,发掘可应用于小麦多酚氧化酶活性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小麦面粉颜色性状的遗传改良.本文综述了小麦多酚氧化酶的生理功能及作用机理,重点阐述了小麦多酚氧化酶的基因定位、分子标记及遗传分析对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遗传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小麦产量性状在二种密度间的关系,并结合以往的育种工作,对一些产量性状不同年份间稀播选择的结果进行分析。认为穗粒数,穗粒重在密植条件下选择的效果可能较好。这在小麦产量育种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河南省的首位粮食作物,在河南省的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豫中南地区的小麦面积占河南省的50%以上,该地区的小麦生产对维护河南省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该地区粮食生产取得了稳步提升的突出成绩,但同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如良种良法未充分配套使用、播种偏早、播种量偏大及农药与肥料投入不合理等。总结了近10年豫中南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及育种的主要进展,旨在加强小麦新品种利用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加快小麦优质专用生产生态区域划分的研究,制定小麦生产标准化规程,确保豫中南小麦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9.
国内小麦核心种质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分析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科院提供的小麦核心种质210份种质资源为材料,用不破坏籽粒的DA7200方法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比较分析了210份种质资源蛋白质含量的高低,筛选出一批宝贵的高蛋白和低蛋白的种质资源.高蛋白的资源用于面包用品种的选育,低蛋白的种质资源用于糕点用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20.
运用模糊聚类方法讨论小麦"三系"杂交组合的选种问题,找出最佳配种,从而收到最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