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陈薇静  杨青 《科技创业月刊》2009,22(12):102-103
工作倦怠已经成为目前社会心理与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分别从组织层面与个人层面对工作倦怠的多方面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工作倦怠影响因素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工作倦怠的各种有效干预措施,强调对工作倦怠的缓解应是以组织干预为主,辅以个体干预,在提高个体与环境匹配度的同时改变个体态度.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员工工作倦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员工工作倦怠问题的研究对组织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诊断员工工作倦怠的因素出发,探讨了工作倦怠的组织根源,并提出了针对工作倦怠的人力资源管理干预策略措施,以期为企业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回顾了工作倦怠的研究背景,综述了工作倦怠在中国的研究阶段和研究领域;对工作倦怠的研究结构及其测量和处理进行了探讨;然后对工作倦怠的主要的前因变量和后果变量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对工作倦怠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困难进行了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4.
工作倦怠理论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工作倦怠作为一个大多发生在服务行业中的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很多国家的关注,并已成为中国境内不容忽视的问题,逐步从心理学、社会学延伸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文章概括了工作倦怠的概念及特征;总结了其前导因素以及主要测量工具;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个体和组织两个方面提出工作倦怠的干预措施;最后对工作倦怠现有研究做以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以MaslachJackson的工作倦怠理论为依据,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员的工作倦怠状况进行研究,分析馆员工作倦怠症状出现的原因,并提出防止或者避免工作倦怠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工作倦怠与薪酬制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光 《科技与管理》2010,12(3):103-106
将工作倦怠引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从薪酬制度角度,对员工工作倦怠问题进行研究。运用实证分析,将薪酬水平、薪酬结构、福利、加薪次数、加薪幅度、休假、加班等要素作为影响因子,描述薪酬制度和工作倦怠的关系,进一步研究薪酬制度对员工产生工作倦怠的影响程度。通过研究发现,薪酬制度是引起员工工作倦怠的重要原因,薪酬制度分别从薪酬及增长、缩短工作时间和绩效比重3个维度影响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研究高职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对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本文对高职馆员进行了"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和工作倦怠"的调查问卷,对馆员的职业认同、馆员工作倦怠及相互关系等进行了充分讨论。研究发现:职业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和职业归属感等是影响图书馆员职业认同的关键维度;情绪衰竭和疏离是影响工作倦怠的关键维度。在变量中,图书馆员职业认同在兼任教师、馆龄和工作岗位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图书馆员工作倦怠在性别、职称、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存在显著性差异。职业认同和工作倦怠显著负相关,并显著负向预测工作倦怠。因此,提升馆员职业认同,降低工作倦怠是提升其服务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沈黎嫣 《科教文汇》2009,(30):243-244,277
工作倦怠是指个体因为不能有效地应对工作上延续不断的各种压力。而产生的一种长期性反应。本次调查以秘书人员为被试,采用MBI—GS量表,探讨秘书人员工作倦怠的状况,并为秘书人员工作倦怠的干预和预防提出一定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周密  赵文红  姜玉洁 《软科学》2016,(12):67-71
对某高科技劳动密集型制造企业进行了实证调查,从工作特征因素和个体因素角度探讨了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倦怠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存在正相关关系;职业回报、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存在负相关;心理韧性在工作—家庭冲突和工作倦怠之间起调节作用;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煤矿井下作业工人工作倦怠与事故倾向性的关系,并探讨年龄、工龄、工种对工作倦怠的影响程度。采用工作倦怠量表(MBI)和艾森克量表中选取的N维度题目对1 015名煤矿井下作业工人事故倾向性与工作倦怠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通过对980个有效数据进行分析显示:1煤矿工人工作倦怠及其3个分量与事故倾向性均呈正相关,其中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与事故倾向性的相关性较成就感低落明显高;2年龄介于20~50岁的煤矿工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倦怠数值逐渐增高,最大值出现在40~50岁;3工龄介于1~5年、10~20年的工人工作倦怠较其他工龄段职工高;4在主要的3个工种:采掘、辅助、机通运,工作倦怠数值较高的为辅助和机通运,反而一般认为最容易发生事故的采掘工,其工作倦怠数值却最低。煤矿井下作业工人事故倾向性与工作倦怠有关,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2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重视职工的工作倦怠问题,对其中工作倦怠水平高的人员应做好重点监管,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济南市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倦怠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工作人员的选拔和录用提供参考依据,也使更多的特殊教育教师了解和应对职业倦怠。方法:运用MBI问卷和艾森克成人人格问卷对济南市2所特殊教育机构的60名在职的特殊教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倦怠与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性呈显著正相关,与人格特质的内外向性和说谎性成负相关。结论:教师的人格特质对职业倦怠有一定的影响和中介作用,特殊教育工作者应注意培养和形成健全的人格,以减少职业倦怠对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顾军燕 《科教文汇》2012,(30):10-11
由于高校辅导员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来自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家庭层面以及自身层面的各种压力都汇聚在辅导员身上.造成辅导员身心俱疲引发职业倦怠,这将直接影响高校学生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分析.提出了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相关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在琼博士的工作满意度和职业倦怠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琼博士总体工作满意度较高,职业倦怠感较低,两者之间基本呈负相关关系;成就感降低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作用最大,工作本身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最佳;在琼博士工作热情高,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数量相对偏少,成果转化意识不强。  相似文献   

14.
刘葵 《科教文汇》2020,(5):153-155,170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等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辅导员承担的工作日趋复杂,特别是受工作性质的影响,他们更容易产生倦怠。通过对辅导员职业倦怠、角色压力与社会支持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为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改善策略提供实证支持,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满意度和自身身心健康水平。研究发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与角色压力、社会支持相关关系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其中职业倦怠与职业压力呈显著正相关(r=0.770,p<0.01),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r=-0.445,p<0.01)。社会支持在角色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β=0.0158,p<0.001)。结论: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与角色压力、社会支持三个相关关系达到显著水平。其中职业倦怠与角色压力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高校辅导员社会支持水平在职业倦怠和角色压力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幸福感的关系。方法:使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综合幸福问卷》对219名高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校教师幸福指数得分为5.36±1.66分;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轻;职业倦怠中情感衰竭、非人性化、低成就感与幸福感各维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多元逐步回归表明情感枯竭和低成就感对高校教师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结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幸福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龚会  时勘  卢嘉辉 《软科学》2012,26(8):98-103
通过对332名电信营业厅服务岗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员工工作中的心理解脱在情绪劳动与倦怠、情绪劳动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以及在他们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心理解脱不仅调节表层动作对生活满意度的负作用,而且调节倦怠对生活满意度的预测作用。当员工在下班之后,经历高的心理解脱时,表层动作和倦怠对生活满意度的负面影响作用将会降低。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努力-恢复理论中,工作压力可以通过远离工作任务的方式,重新获得心理资源,促进这些因素在家庭界面的积极作用,提高个人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刘大军 《科教文汇》2013,(14):20-21
长时间干某一项工作,人容易产生厌烦倦怠的心理,特别是日复一日干重复工作的教师。但是只要我们调整好心态,从工作中寻找快乐,就一定能走出职业倦怠的阴霾,活出自己的精彩。  相似文献   

18.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直接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工作评价,是强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也是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有力保障。本文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含义及表现出发,分析了高校现行辅导员评价存在的不足,并对完善高校辅导员评价,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除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