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微博为例,探讨新型社交空间内综合性公共议题的意见表达特征。研究表明,经济越发达地区的居民具有越高的议事需求,人们的意见表达意愿符合地理接近性原则;而粉丝数量与账号是否经过认证是决定意见传播影响力的重要因素。研究还发现,男性具有更高的意见表达意愿,但其影响力并没有显著高于女性。此外,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愿意针对日常休闲类的话题生产并传播意见。  相似文献   

2.
薛可  张漪 《当代传播》2015,(1):73-76
互联网时代,处于复杂的社会网络中,受众的行为意愿往往受到网络平台口碑信息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微博关系强度、微博口碑信息传播量及微博口碑信息价等三个变量进行控制实验,研究受众在不同情境下的收视意愿。研究发现:对于综艺节目而言,网络口碑传播量是影响收视意愿的重要因素,伴随着量的增加,对受众收视意愿不断增强;口碑传播量正、负面评价对收视意愿影响并不显著;微博口碑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强度会对网络口碑传播量的影响具有调节作用,关系强度提高,传播量对收视意愿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3.
戴维 《出版科学》2016,24(2):75-78
互联网既给图书口碑传播提供广泛、丰富的传播渠道,也给图书口碑营销带来冲击与挑战。文章在论述网络环境下图书口碑传播嬗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图书网络口碑营销伦理、基于“用户视角”激发读者再传播意愿、监测与评估口碑营销效果等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无经济激励、消费者自发产生的网络口碑行为为研究对象,从传受双向视角:传受双方社交网站偏好、网络人际关系强度、口碑产品品类、不同信源的正负面口碑选择、传者传播意愿、口碑发布位置及传达方式,以及影响受者的口碑时机等八个维度,采用问卷调查法(有效样本数894),证实了两性在社交网站网络口碑行为上有不同程度的维度差异。研究进一步发现,女性在不同连带导向型的社交网站中具有网络口碑传受优势,值得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在线口碑传播的研究现状与不足,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信息过程模型的虚拟社区口碑传播模式,论述了口碑信息产生、口碑信息获取、口碑信息认知、口碑信息再生、口碑信息施效五个环节及其包含的初始传播和再传播两个子过程,并以携程网旅游虚拟社区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阐述了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研究大学生群体新冠疫苗科普信息搜寻意愿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针对该群体的新冠疫苗科普工作。目前,对信息搜寻行为中情感因素影响的研究并不完善,对恐惧的作用缺乏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大学生群体新冠疫苗科普信息搜寻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感知严重性和感知易感性正向影响恐惧;恐惧、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新冠疫苗在线科普信息搜寻意愿;面对新冠疫苗负面信息,女性恐惧感高于男性,年龄与恐惧和搜寻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女性、人文社科类学生具有更强的搜寻意愿。因此,基于研究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新冠疫苗科普信息传播应以传播科学知识、回应公众关切、缓解公众恐惧为首要目标,切断“信息疫情”的蔓延;第二,可适当采用恐惧诉求,发挥人际传播的作用,以提升大学生新冠疫苗科普信息搜寻意愿;第三,要提升男性搜寻意愿,针对男性和人文社科类大学生开展精准科普,也要缓解女性恐惧感。  相似文献   

7.
研究大学生群体新冠疫苗科普信息搜寻意愿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针对该群体的新冠疫苗科普工作。目前,对信息搜寻行为中情感因素影响的研究并不完善,对恐惧的作用缺乏研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大学生群体新冠疫苗科普信息搜寻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感知严重性和感知易感性正向影响恐惧;恐惧、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新冠疫苗在线科普信息搜寻意愿;面对新冠疫苗负面信息,女性恐惧感高于男性,年龄与恐惧和搜寻意愿呈显著负相关,女性、人文社科类学生具有更强的搜寻意愿。因此,基于研究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新冠疫苗科普信息传播应以传播科学知识、回应公众关切、缓解公众恐惧为首要目标,切断“信息疫情”的蔓延;第二,可适当采用恐惧诉求,发挥人际传播的作用,以提升大学生新冠疫苗科普信息搜寻意愿;第三,要提升男性搜寻意愿,针对男性和人文社科类大学生开展精准科普,也要缓解女性恐惧感。  相似文献   

8.
熊蕾 《新闻界》2012,(6):60-63
随着即时通讯、社交媒体、微博等网络新媒体的发展,数量呈级数上升的弱连结突破了消费者过去狭小的社交圈,使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广泛的口碑信息,也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提供了更直接有效的渠道.网络口碑营销的目的是促使消费者在网络上进行口碑传播,但其传播效果会受诸多条件的限制与影响,本文分别从传播动机与意愿、信息质量和传播对象三个方面探析了影响网络口碑传播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在电子商务发展突飞猛进的今天,作为口碑传播在互联网环境下的移植,网络口碑对受众行为,尤其是购买行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口碑网、闺蜜网等口碑类网站的出现与快速发展,标志着互联网环境下的口碑传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开始对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市场研究表明:77%的网民在线采购商品前,会参考网上其他人所写的产品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以传播渠道为调节变量,探究网络口碑的传播者特性和传播内容特性对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的影响机理,为图书出版行业相关主体进行口碑营销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基于信息传播理论,以传播渠道为调节变量,构建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影响的理论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使用回归分析方法厘清网络口碑与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的关系,并实证检验相关因素的影响效应。[结果/结论]传播内容(信息)特性对消费者图书购买意愿具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传播者(信源)特性既存在对购买意愿的直接显著影响,也存在以传播内容特性为中介的间接显著影响。传播渠道(信道)的调节效应显著,其中对传播者特性与购买意愿的调节中,文化推广式平台的调节效应最大,其次为营销式平台,自由讨论式平台最小;对传播内容与购买意愿的调节中,文化推广式平台的调节效应仍然最大,自由讨论式平台略低,而营销式平台最小。最后,从传播内容的设计、名人效应的发挥和营销平台的选择与建设3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5T分析模型的网络口碑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口碑传播是一种非商业性质的沟通行为,具有高影响力、高可信度等特点.互联网的出现为大众口碑的网络传播提供了技术条件,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口碑传播,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影响更大,是实现品牌传播价值最优化的最佳方式.本文引入5T模型相关概念,探讨如何将5T模型与网络口碑传播结合,以实现品牌传播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微博上对于美妆护肤产品的讨论日益热烈,许多网友都在微博上分享美妆护肤产品的口碑.本文研究微博口碑传播对消费者美妆护肤产品消费决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微博口碑传播对消费者美妆护肤产品购买决策的影响中,高完整度微博口碑影响力优于多数量微博口碑,优于知名美妆博主的微博口碑;但受者的专业性与微博口碑的影响力呈现正相关;受者的专业性与其微博传播意愿并无关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29名育龄女性的半结构化访谈,旨在从传播学视角深入考察信息传播与育龄女性生育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育龄女性的生育认知与信息传播紧密交互,共同影响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一方面,大众媒介所传播的风险信息建构了育龄女性的生育风险认知,无形中加剧育龄女性的生育恐慌,从而潜移默化地降低女性的生育意愿;大众媒介所展现的正面话语有助于消弭育龄女性的生育风险认知,但这种正面话语在传播空间中并非总能“被看见”。另一方面,亲人之间形成的垂直代际传播以及同辈之间的水平传播也会对育龄女性的生育意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此外,研究发现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对育龄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并非完全割裂,而是以互动和博弈的方式发挥作用。其中,来自人际传播的生育信息对育龄女性生育认知、生育意愿的影响力度明显强于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一个大型在线社会网络形成过程中小世界特征及节点度相关性特征的动态演化过程,分析该过程中网络用户的行为特征变化,以及这些结构变量变化对口碑传播产生的影响,指出企业通过在线社会网络进行口碑营销时应注意的问题。并为企业应用于在线社会网络不同发展阶段的口碑传播策略提出建议,辅助企业进行口碑营销活动。  相似文献   

15.
黄健  李宁 《东南传播》2018,(7):93-95
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度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选择通过线上医疗平台获取医疗资讯、进行医患互动,移动互联网医疗平台成为了医患互动的新渠道.但由于中国的线上医疗平台刚刚起步,仍处在发展阶段,公众对于其认知程度与态度也较模糊.互联网的自身特性以及这种创新形式,会对医患的相处模式、沟通方式以及认知理念产生何种影响,还在进一步探索当中.本研究试图通过问卷调查、文献分析两种方法,探讨"互联网医疗平台"上医患人际传播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解决方案.结果显示,在线问诊的医患沟通方式和患者的人际网络对就医选择有着重大影响.同时人际沟通的情感因素比医疗专业性更能影响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传媒》2016,(4):6-7
@尹鸿: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视?我个人认为,当今电视必须符合网上扩散性的传播需求.电视传播应从过去一次性信息转变为再生产性信息. “互联网+”时代的电视发展,有5个关键词:第一是“粉丝”,广义的“粉丝”.为什么有“粉丝”,就是因为网络的特点,信息只有在网上更流通.同样一个节目,在不同的网站传播效果可能会大不相同.第二是话题性,在网络传播中,一个信息没有价值,但是集合在一起的信息有价值,这个话题性,就是互联网特别重要的传播途径.第三是争议性,在传播中也非常重要.第四是口碑,好的口碑,推动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将网络口碑传播的各要素(口碑信息、口碑发送者、口碑接收者、口碑传播平台和人际关系网络结构)与品牌发展阶段(品牌过往表现、品牌当前形象和品牌未来传播能力)相结合,设计出基于网络口碑的品牌评价体系(品牌发展趋势指标、品牌总体形象指标和品牌关注者口碑网络指标),并以天涯论坛中的国产奶粉品牌口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期为当前网络环境中品牌评价和舆论监管工作提供理论框架和可借鉴实例。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口碑传播构建的SNS广告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SNS的内核在于在互联网上实现"通过信赖的人找到需要的人",每个用户都可以从自身辐射出一个私有的可信赖的人际网络.人际关系的网状结构为口碑传播提供了介质,使信息通过SNS平台实现大规模向外辐射成为可能.驱动基于关系链的口碑传播,实现口碑传播的可评和可控,是培养SNS自身口碑传播广告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对网络社区中网民隐私关注的以往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它与其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上。该研究重点关注网民的网络隐私关注与其等级性背景间的作用关系,即与网民生活脚本、社会关系和网络行为等互动情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网民普遍不愿意公开个人隐私信息,尤其是对姓名、工作单位、电话等信息的公开更是在10%以下;在职业方面,大中学生、商业人士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办事人员要开放得多;就社会地位而言,越是处于社会下层的网民越愿意公开个人名字;就网络社区类型而言,成员之间越熟悉,网民也越愿意公开个人姓名,相反则越不愿意;性别差异对除实名之外的其他个人信息公开存在着显著影响,男性在"职业"、"工作单位"和"通讯方式"方面暴露的行为意向要比女性强,在其他信息类别上要弱于女性。这些结论均可以通过网民与其网络互动情境互动安全性的思想来作解释。  相似文献   

20.
豆瓣评分在国内作为最大的电影网络评论平台,其平台上有关电影的评论/评分对用户观影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以豆瓣评分为例,期待和感知可信度为中介变量构建用户观影意愿模型。通过网络口碑传播模型构建,其中4个因素通过感知可信度的中介作用对用户观影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按其影响力大小排序为:平台可信度>口碑质量>专业程度>关系强度。有3个因素通过期待的中介作用对用户观影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按其影响力大小排序为:平台可信度>关系强度>口碑质量,感知风险性通过期待的中介作用对观影意愿产生负向影响,感知可信度对观影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