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教师做到一定阶段,如果再往前走,就需要返回自身,追问我是谁,重新认识自我。这是《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的一个观点。我喜欢这本书,在于这个观点特别能打动我。作者帕尔默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它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相似文献   

2.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是由美国学者、教师心灵导师帕克·帕尔默所著,作者从教学要从心灵出发,分析了教学的困惑是我们对教学技术的过分重视,忽视了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是我们对客观知识的过分迷恋,忽视了主观的契合;是我们对智力的  相似文献   

3.
吴群 《湖南教育》2007,(2):45-46
对我来说,读书之美妙不仅在于书本身的好,还在于我是在一个适当的时候遇上了它.在已经历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开始对教育教学问题自觉思考之时,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看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有豁然开朗、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相似文献   

4.
刘徽 《现代教学》2006,(3):58-60
帕尔默是一位作家、教师、活动家,被人们誉为“权威教师”。他的著作《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围绕“教学是基于教师的心灵,即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中心,列举了一种分离的生活并剖析了其背后的原因,鼓励教师过一种内心完整与和谐的生活,从而更好地投入教学,并提出了教育改革应从教师心灵出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教了一辈子的书,当一名好教师可以说是我毕生的追求。实际上,我也曾经认为自己是一名好教师,并为此而沾沾自喜。是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这本书让我真正明白了,我还差得远呢!爱护学生、认真教学、受到学生欢迎,以这些标准来理解好教师,确有肤浅之嫌。帕克·帕尔默告诉我:"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说得通俗一点,好教师的教学,与教师自己作为人的真心真我、真  相似文献   

6.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指出教师自身认同的重要性,从共同体的视角强调教师通过认知、教学、学习于教育共同体,来达到教师心灵的完整性。本文主要是基于教育中的单向教学实例对教师心灵、共同体进行理解与诠释,召唤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教师心灵和希望教学。  相似文献   

7.
帕克·帕尔默 《教师》2014,(16):F0002-F0002
正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我们可以再一次鼓起教学勇气,像优秀教师那样——把心灵献给学生吗?本书建立在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之上: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着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它重新激发教  相似文献   

8.
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太多的问题无法回避: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成长?该如何不断增强教与学的能力?又该如何持久地保持对教学工作的兴趣与热爱?帕克·帕尔默教授在《教学勇气》一书中,从唤醒教师心灵力量的角度入手研究优秀教学的源泉,表达了对教师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呼唤,为教与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纯属偶然,发现先生的书桌上躺着一本借来的书——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顺手翻开,导言里的两个段落扑入眼帘——-  相似文献   

10.
去年随学校培训部去南京教育书店买书,一眼瞧见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时就有一种掏钱的冲动,原因只有一个,封面上还有一个副标题"漫步教师心灵"。我从语文的角度理解,"漫  相似文献   

11.
对于教学,人们从不同方面提出了不同要求,如,教学应符合社会的期待与需求,符合国家的政策与规定,符合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教学要遵循教育的规律与原则,讲究教育的技巧与艺术等,但人们很少想到,教学还应有点骨气与勇气.对于教师,人们也从不同侧面提出了不同标准,如,教师应有崇高的人格修养、广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育经验、充裕的教育智慧和视生如子的教育关爱等,但人们很少想到,教师还应有真情和自我.美国著名作家、教师和活动家帕克·J·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对人们很少关注或不予关注的“教学勇气”问题给予了极大重视,并进行了深刻阐释,读后让人深受启发.教学勇气指的是教师以真我的方式、以符合自己本性的方式去教学的信念.帕尔默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提出教学勇气的:“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1]本文结合教育改革阐述如何理解与实现教学勇气.  相似文献   

12.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中论述了教学的空间、悖论和意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观。它启迪和支持"好的教师"应构建"好的教学":一个充满悖论和意义的、渗透着师生心灵和生命的教学空间。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时是经师,育人时是人师。如果经师和人师集于一身,那么一个教师就可以成为名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经师好做,人师难当。人师必须懂得并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教师,教书时是经师,育人时是人师。如果经师和人师集于一身,那么一个教师就可以成为名师。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经师好做,人师难当。人师必须懂得并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下半年,我读到了帕克·帕尔默的著作《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阅读的时候,我的心中激起了一股巨大的波澜,曾以一篇《行走在心灵对话的旅程》为题记录  相似文献   

16.
陈刚 《中国教师》2013,(9):79-80
<正>当我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时,我的心一直在震颤。作者敞开他的心扉,无私地与我们分享他对教育的思考和苦行僧般的求索过程,他的挚爱、欢乐以及痛苦,全都跃然纸上。在教师致力于追求的东西当中,除了知识底蕴、专业素养、教学智慧以外,还有一项必不可少,那就是教学勇气。在纷繁复杂的教育生活中,勇气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足以支撑起我们并不强大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7.
<正>《学记》指出:"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意思是说,君子既要知道教学取得成功的原因,又要明白导致教学失败的原故,这样就可以称得上一位好教师了。那么,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名优秀教师,怎样才能"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我认为,单靠教师的教学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教育科研的  相似文献   

18.
<正>每一位清醒者都应该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每一位期盼"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一线教师都应该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和教学。那么,教师的教学勇气从何而来呢?阅读帕克·帕尔默先生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或许可让我们获得启示:教学勇气,从心而来!  相似文献   

19.
<正>在图书馆游走,被《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书名中的“勇气”一词吸引。百度汉语将“勇气”解释为“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百度百科从心理学角度将“勇气”释义为:勇气是个体意志过程中的果断性和具有积极主动性的心理特征相结合而产生的士气状态。教学,是一名教师的工作日常,何来勇气一说呢?带着这种认知的困扰,翻开书。作为一名高等教育的从业者,作者帕尔默怀着对教学的所有期盼,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其中,  相似文献   

20.
张道明 《四川教育》2020,(13):48-48
“在匆忙的教育改革中,我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事实:如果我们继续让称职的教师应当依赖的意义和心灵缺失,仅仅依靠增加拨款额、重组学校结构、重新编制课程,以及修改教科书,改革永远不能够成功。”初读这段文字,心里为之一震之余,不免觉得此话多么不合时宜。然而,细读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心里充盈着兴奋与激动,感佩于作者对教师教育生活和心灵世界的深刻洞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