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与汉语相比,英语有其独有的特征。揭示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语的特性,培养语感。本文尝试以英汉对比分析理论为依据,从英语语言的静态和汉语语言的动态特征,英汉的被动、主动语态对小说《苔丝》进行分析,以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英汉两种语言,促进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2.
孙琦 《科教文汇》2013,(19):112-115
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衔接理论对语篇分析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从总体上看,英语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多于汉语语篇。这一现象与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语法结构有关,同时也与两种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紧密。本文通过分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试图找到出现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提高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衔接手段的水平,并为英汉汉英翻译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衔接理论对语篇分析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从总体上看,英语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多于汉语语篇。这一现象与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语法结构有关,同时也与两种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紧密。本文通过分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试图找到出现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提高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衔接手段的水平,并为英汉汉英翻译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王志平  史心  李其云 《内江科技》2006,27(3):90-90,101
本文是从比较语法的角度分析了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的异同,并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标记形式、应用场合两方面对二者的异同作了分析与总结.通过比较使英语学习者认清英汉被动句各自的语法特点及形式,有助其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理解把握,  相似文献   

5.
英汉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言类型:现代英语从古英语的典型的综合语发展成为现在的综合一分析语,而汉语则是典型的分析语。语言类型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就必然存在。本文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从语言类型的角度出发,探讨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异同,对英译汉时所应采用的策略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6.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的迁移作用不可忽视。英汉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句法、语篇及语用层面上都存在着迁移;本篇文章仅在发音原理与语音方面从根本上对汉英两种语言在发音上的差异进行分析,以便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多地减少语音负迁移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委婉语的定义、分类入手,对英语和汉语中的委婉修辞手法进行了一些比较。英汉委婉语有着共同的交际功能和基本特征,但英汉委婉语在构造手段、表达方式以及所揭示的文化意义方面都是不同的。这一比较有助于加深对汉英两种语言特色及两种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8.
汉语和英语篇章连接性词语的使用与各自语言特征密切相关。汉语是语义型,较少采用连接性词语;英语为"形态型",连接性词语是篇章组织的重要手段。汉、英篇章各自的连接方式存在异同。本文分别从《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和《鲁迅短篇小说选》中选取五篇中英文对照的文章作为语料进行对比研究,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中连接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着重探讨其对连接性词语的不同运用和侧重,从而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共性和差异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9.
李珂 《科教文汇》2009,(3):257-257
汉语和英语篇章连接性词语的使用与各自语言特征密切相关。汉语是语义型,较少采用连接性词语;英语为“形态型”,连接性词语是篇章组织的重要手段。汉、英篇章各自的连接方式存在异同。本文分别从《欧亨利短篇小说精选》和《鲁迅短篇小说选》中选取五篇中英文对照的文章作为语料进行对比研究,揭示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中连接方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着重探讨其对连接性词语的不同运用和侧重,从而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共性和差异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0.
典故是语言的精华,是文化的结晶,其表现形式固定,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受历史背景、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影响,英语中的典故和汉语典故承载着各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表达出不同的语言色彩和寓意.从宏观上分析,英语的典故和汉语的典故有着相似的源头,通过对它们出处的对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典故.同时因为典故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往往给非母语的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特别是翻译工作者更加注意典故的翻译方法.采用解构主义的"异化"翻译法,可以使之贴近本民族文化,让读者更好地理解.  相似文献   

11.
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多种关于英语的学习方法,得出了可以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差异来更好的学习英语的结论。借由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的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对于学习语言的积极性,来帮助那些没掌握正确高效的语言学习方法的学生走出困境。本文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高效的掌握英语。  相似文献   

12.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两种语言的最为重要的语言区别,他们的对比分析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重点。然而大部分对于形合与意合现象的分析局限于句法层面,且相应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基于Moment in Peking的英语原文与汉语译文,对比分析英语与汉语在句法内与句法外两个层面的形合与意合特征,探寻语言的形合与意合特征具有相对性,而且不同语言层面的特征也有所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为了有更好的英汉翻译效果,本研究对英汉句子结构差异进行了分析。两种语言由于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及文化差异的不同,在表达上也多有不同。因此,要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对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来说,就要从根本上搞清楚两种语言的差异。只有通过全面的比较,才有可能了解这两种语言的差异,也只有从句子结构上了解这两种语言的不同点,才有助于规避英汉句子翻译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当然也能够提高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句子翻译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不同,英汉句子主语的使甩也存在一些差异.英语句子结构严谨,主语突出,属屈折性语言;汉语逻辑性强,主题突出,属分析性语言.进行英汉主语对比分析,对我们学习英汉两种语言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英语和汉语的形合与意合的差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李春 《科教文汇》2008,(25):247-247
任何语言都兼具形合和意舍两方面的特征,不同的是各种语言在表现趋势上存在差异。汉语的意合和英语的形舍的区别体现在词组、句子和言语交际上,构成了英汉两种语言质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有利于促进英汉对比和英汉互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张文甫 《科教文汇》2014,(5):128-130
部分初中学生用汉语的思维来理解和学习英语,对英汉两种语言差异了解不够,对系动词和实义动词的区别和用法混沌不清,从而导致他们容易犯系动词和实义动词不当混用的错误,这影响了他们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不利于其英语思维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对此类错误进行分析,使学生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相关英语语法规则的了解,按照英语的语言规则做出正确的表达。教师可以通过对语法的讲解和反复的练习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规则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促使学生英语的语言习惯和能力在自然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17.
廖志恩 《科教文汇》2011,(2):119-121
定语在汉语和英语两种不同的语言中都是重要的语法成分。汉语定语与英语定语有相同之处,也存在巨大差异,这给准确的翻译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定语进行比较,探讨汉语定语英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而替代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根据衔接理论进行了英汉在替代这种衔接手段上的功能对比,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英汉语篇衔接在替代方面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19.
英语和汉语是有一定差别的,尤其在读一些英文作品时,要特别注意语言文化的不同。文章指出在理解东西文化背景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区分两种语言中称谓的区别,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东西方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张春荣  朱莉 《科教文汇》2008,(14):178-178
英语和汉语是有一定差别的,尤其在读一些英文作品时,要特别注意语言文化的不同。文章指出在理解东西文化背景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区分两种语言中称谓的区别,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东西方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