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
根据“向”字短语在“把”字句中的位置,把嵌入“向”字短语的“把”字句分为三小类:I式,“向”字短语位于介词“把”前;II式,“向”字短语位于介词“把”的后面、动词之前;III式,“向”字短语位于动词之后。本文考察在与“向”字短语同现的“把”字句中,“向”字短语对“把”字短语的制约作用,探讨“向”字短语与“把”字短语位序先后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义务教育初级教材(试用)第二册102页有一个短语:“小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要求是按照示例找出其中的介词和被修饰的动词或形容词。这个短语中“小鸟安全”是主干,“小鸟”名词,“安全”形容词,合起来是形容词性主谓短语;副词“就”和短语“像躲进幽  相似文献   

3.
李世荣 《初中生》2007,(1):64-66
英语学习中,我们常遇到“形容词+介词”构成的短语。而同一个形容词和不同的介词搭配时,其含义往往不同,这是应当注意的。请看。  相似文献   

4.
刘庆 《考试周刊》2011,(85):107-108
介词是一种用来表示词与词、句与句之间关系的词。介词虽小,功能却很重要,是考试的重要考点之一,用错了介词,一个短语或句子的意思就可能完全不同。本文将主要表示“时间”与“地点”意义的常用介词做了梳理和归类.希望能对广大师生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在谓宾对象介词短语中,介词所标记的是谓词宾语指涉的对象,标记对象的介词一般是“对”或“对于”。蕴涵这种介词短语的句法结构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其谓核动词具有[+施加]的语义特征和[十黏连谓宾]之句法特征;它包括“形式动词”、“‘于’缀动词”、“允准动词”和“示显动词”四个次类。谓词性宾语则具有[-受事赋值]和[-致变]两个语义特征,它可分为“心理感知与评述动词”、“动作动词”和“形容词”三类。介词所标记的谓宾对象,须具有[+受涉]、[-倚变]和[+拒载]三个语义特征。其句法主语因受谓核动词的制约,既有施事题元角色,也有当事题元角色。  相似文献   

6.
即:“以”后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则是介词,共同组成“介词词组”;“以”后接句子.则是连词,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英语学习中,我们常遇到“形容词 介词”构成的短语,而同一个形容词和不同的介词搭配时,其含义往往迥然不同,这是应当注意的。请看:  相似文献   

8.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发现介词是英语中非常重要的一大词类。特别是由其演化而来的介词短语(prepositionalphrase)和短语介词(phrasalpreposition)尤为重要。这里通过实例对两者之间的共性与差异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对比,以帮助学习者澄清概念、加深理解,更好地掌握和运用介词短语和短语介词。  相似文献   

9.
介词在英语中虽是一种虚词,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每篇英语文章里都可找到大量的介词。语言学家称:“英语是介词语言。”(English is alanguage of preposition.)正确地使用英语介词可使语言更生动、更简练。有许多从句用介词短语替代更为简洁明了。如: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用来连接词、短语、从句或句子的词叫连词。常见的连词有and,but,when,because,if,though,as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另类”的连词,即一些可以充当连词的名词短语,副词、介词短语及非谓语动词。现简单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as to和as for都有“至于”、“关于”之意,并且都是介词短语,以致许多同学在英语学习中往往把它们混淆。这两个复合介词在含义上相当接近,但在用法上差别很多。在这里,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把它们的用法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12.
“介词+X+来说”和“介词+X+说来”这两个看似相近的结构,在介词选择、X的语义类型和整体功能三个方面均有差异。对“介词+X+来说”和“介词+X+说来”展开比较研究,有助于促进人们对二者的认识,并丰富框式介词结构这一领域的研究视角和成果。  相似文献   

13.
面向汉蒙机器翻译的汉语介词短语(pp)的蒙古语转换规则研究,一直是一个空白。我们在借鉴汉语语法关于介词(p)及介词短语(pp)的研究成果和传统蒙古语翻译关于汉语介词的翻译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语料,从汉蒙机器翻译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由最典型的几个介词构成的汉语pp的蒙古语转换规则进行形式化描述的同时,探讨了有关pp转换方面的语法和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4.
童欢 《文学教育(上)》2011,(22):154-154
主语缺失是成分残缺或赘余的一种。主语缺失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滥用介词或介词短语,掩盖主语。另一种情况就是由于主语省略不当,从而造成主语缺失。一.滥用介词或介词短语由于青少年心智尚未成熟,好奇心又强,对事物缺乏分辨力,容易被大众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诱导,从而产生思想上、行为上的偏差。(2009年江苏卷)滥用介词“由于”导致主语缺失。修改方法:删掉介词“由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按""照""依"在"介词+人称代词+看/说""介词+人称代词+这么看/说""介词+(理)+看/说"等三个格式中的使用进行了语料考察与分析,发现:这三个介词在这些格式中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它们的使用频率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照""按""依"进入这些格式和短语有着由高到低的自由度;"看"和"说"在这些格式中的使用频率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这三个介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28个汉语常用介词在新加坡中学生作文中的使用情况。首先提出了鉴别新加坡汉语学习者使用汉语介词的特点和偏误的标准。在此基础上,认定了新加坡中学生使用汉语介词的4个特点:“被”字句的使用频率、存在句句首处所词语前使用介词“在”的频率、“当……时/的时候”的使用频率都很高,以及目前已经很少使用带“来得”的“比”字比较句:8类偏误:有关框式介词的偏误、介词冗余、介词短语所处的位置有误、介词与介引成分及介词短语与谓语动词搭配不当、介词之间的混用、将介词短语用作动词短语、介词短语的否定表达有误、语句意义不明;并进而提出了5项教学建议:通过汉英对比强调汉语介词用法上的特点、突出强调时间词作状语和方位短语作定语的结构特点、确立易混淆的介词并加强辨析教学、依据语块教学理论加强框式介词的教学、用认知图式来阐释结构和语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上古汉语中,“焉”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用法亦较为复杂。既作实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也作虚词(语气词、介词等)。有时是代词兼语气词,有时相当于介词加代词(于 是),于是又被称作兼词。作为指示代词的“焉”和所谓兼词的“焉”,前人概括为“用与‘之’同”和“用同‘于之’(或同‘于是’)”。这种解释往往凭现代语感而定,即用现代汉语译文来判断它的词性和用法,这是极不科学的,常常见仁见智,甚至相互抵牾矛盾。文章将同一语境分布中的“之”和“焉”作了比较,并从句法关系的角度和它们指代的对象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上古汉语中绝大多数的指示代词“焉”都不能简单解释为“同‘之’”或“同‘于之’”,实际上“焉”与“之”的区剐是:“之”常作宾语而“焉”常作补语。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诸类短语中,介宾短语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短语类型,在学术界,由于对“介宾短语”主体——介词词性的理解不同,有关介词的组合能力以及语法功能问题一直是人们争议的焦点,而这种争论直接影响到对介宾短语结构特征的认识。因此,我们认为,研究介宾短语必须以认识介词的性质作为切入口,分析介词的组台能力、介宾短语的功能及结构特点。本文拟从这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汉语介词“和”与英语介词“with”的功能有相似之处,即二者均可引进交互者、比较者、言谈者和所对者,都可作状语.但二者的功能又有不同之处,即“和”在引进事件的参与者时,用法相对复杂,称为“交互介词”;“with”的主要功能表示伴随,并由此衍生出其他功能,称为“伴随介词”.  相似文献   

20.
对介词“顺”和“顺着”进行共时考察后表明,介词“顺”、“顺着”在语义上各有分工,语义上的分工使得它们在句法功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进行历时的考察后证实,现代汉语中的介词“顺”、“顺着”来源不同,“顺着”不是介词“顺”带体标记“着”,而是由动词“顺”带体标记“着”虚化而来的一个虚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