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专业群治理是政府、行业企业、高职院校、二级院系、教师及学生群体等多元利益主体对专业群建设与发展重大事务的决策结构与过程,从学理层面可分为组织基础、决策结构、制度规范、评价体系几个方面。高职院校专业群治理面临专业群组织基础整合融通与治理过程虚化、弱化;专业群决策结构跨界多元与行业、企业主体缺位;专业群制度规范柔性协同与专业群管理行政化;专业群评价体系导向理性彰显与评价行为工具性等矛盾困境。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经验显示,高职院校专业群治理优化路径为:组织基础从"虚化"走向"实体";决策结构从"管治"走向"共治";制度规范从"刚性"走向"柔性";评价体系从"割裂"走向"融通"。  相似文献   

2.
评议会是英国高校的最高学术决策机关。至高无上的学术决策权威、与学校其他治理机构之间明确的权力界限、多元主体参与治理、完善的组织结构和精心设计的运行机制构成了英国高校评议会制度的主要特征,值得我国高校在完善学术委员会建设的过程中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高校院系领导体制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和认识上,院系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厘清与解决。从合法性、科学性、现实性上看,强化党政共同负责制是院系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基本内涵是通过院系领导班子落实学校党政的决定和实现院系内部管理,主要内容是集体领导的决策形式、民主集中的议事方式、分工合作的运行机制。其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分为党政共同决策、分工负责和群团组织管理监督、学术组织咨询审议两个层次。贯彻落实好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需要从明确其地位、配备好院系领导班子、形成系统化制度保障、加强学术权力参与、发挥师生参与监督作用、强化督查和指导等几个方面构建起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正>一、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内涵学校治理是指学校内外利益相关者参与重大决策的结构和过程。治理结构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一种权力结构,治理结构的调整过程就是权力再分配过程。学校治理结构包含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两部分。外部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学校与政府和社会等利益相关群体相互作用的规则及其制度安排,是一种外部环境;内部治理结构体现在大学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在利益相关方之间的配置,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管理体系和制度,是一种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进行权力安排和利益分配,制度建设实际上就是依据组织目标进行权力和利益分配的行动过程。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是高职院校的基本权力形式,且学术权力具备根本合法性。鉴于当下行政权力独大,学术权力式微的权力结构,构建基于学术权力的制度体系是高职院校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制度建设涉及两个根本问题:权力和责任配置问题、效率和质量的关系问题。构建基于学术权力的高职院校制度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教师参与共同治理的决策机制、建立促进教师学术发展的动力机制以及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在解决多元共治、权力共享、约束制衡等方面存在五重困境,即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困境、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平衡困境、二级管理的落实困境、治理过程的透明化困境、治理文化的熔铸困境、治理能力的提升困境。破解这些治理困境,亟须全方位推进现代高职院校制度建设,建立由“五位一体”内部治理结构、“一章八制”制度体系、“五纵五横”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制度化”内部控制体系、“数据化”治理平台构成的内部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政府持续下放办学自主权的同时,高校内部也急需调整组织结构,提升高校学术自主能力。为此,高校一方面设立各种专业学术治理机构,为校级学术权力的行使提供基本的组织载体;另一方面普遍进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证研究表明,在高校内部学术治理机构建设方面,各种专门化的学术治理机构普及程度非常高,且大多数改革是自发进行的,决策内容涵盖与学术事务相关的所有综合决策、人力资源专项决策和学术事务专项决策,机构职能定位以咨询议事为主,机构人员仍然以高层行政管理角色为主,通过参与以及专业权威影响行使权力;在纵向分权方面,无论是否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高校一旦获得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在"如何提供"生产决策方面,都基本下放到了院系层面,使其在学术治理方面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和自主性,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更加提升了二级学院整体的决策权力水平,资源配置方面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学内部治理结构是指大学利益相关者参与学校重大事务决策的结构和过程,具有法律框架下的自主办学、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自由学术下的教授治学、民主程序下的科学管理等特征。目前的主要问题是行政权力的泛化和学术权力的弱化问题。在政府给予大学充分自主权的前提下,高校应该重视学术力量的回归,协调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关系,重视系统内体制机制创新,以形成和谐的现代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对六所高校学术权力运行状况的调查表明:尽管各校在形式上建立起了所谓的学术权力机构,但这些机构不仅正式决策权微弱,成员的行政身份背景突出,而且其运行呈现出严重的行政化倾向,既不能保证学术权力的独立地位和作用空间,亦未能有效保障教师群体对学术事务的有效管理和对其他校务的参与决策,因而所获得的教师认同度也相当低。鉴于此,要使学术权力回归"学术化"、迈向制度化,必须从制度上实现学术权力的还原,保障教师主导学术事务、参与行政事务的应有权力,矫正学术权力的行政化态势。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术人员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高校学术人员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活动情况的调查分析显示,当前我国高校管理中存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失衡,行政权力代替学术权力等问题。解决对策是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作用,调动学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耦合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建立符合高校实际的二元权力决策模式;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管理重心下移,进一步整合院系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大学治理与传统自上而下的大学管理不同,其涉及到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力配置。教师参与大学治理是高校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内生力。教师参与现代大学治理是实现大学治理高效化与科学化的保障、是提升高校组织氛围的诉求、是教师自我实现与专业化的需要。当前在现代大学治理的发展进程中,出现了诸如多元主体理念误区、权力失衡导致的教师参与大学治理层次与深度较弱、制度权力中教师参与治理的弱化等问题。在未来大学治理的发展中,应该通过在治理背景下提升教师参与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科学定位权力,通过协调结构的设置实现学术与行政权力互动等方面的建设来实现现代大学治理向良性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校学术委员会参与治理受到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学校基本制度以及具体制度建构的复杂制度环境影响。从组织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北京3所高校的研究,发现3所高校的基本制度趋同,不同层次的制度对个体行为的指引存在较大差异,学术委员会参与治理的事项范畴小、频次低、决策控制程度弱。复杂的制度环境、人对制度要素的差异化认知及对制度的能动作用、外部环境对制度刚性的形塑等,都影响着学术委员会参与治理。制度环境的诸多冲突导致学术委员会参与治理的行为与制度之间呈现“松散耦合”状态。要促进学术委员会更好地发挥作用,需进一步回归高校的学术本位,促进形成共同治理的“共享的观念”,细化学术委员会参与治理相关制度条款并强化监督,重构具体制度,统整学术委员会的权力并完善决策执行的组织体系,发挥领导者等个体对制度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内部制度建设方面,加强民主管理,实施民主决策成为大学学术管理制度建设的实践理念和行动指南。学术投票制度是大学学术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管理制度赋予部分人管理学术事务的权力,学术投票制度赋予部分学术管理者以投票决策的权力。这部分拥有学术投票权力的执行者即为学术投票人。学术投票人实施的载体是负责处理学术事务的学术性决策机构,如大学的各级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学位评审委员会、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等。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大学内部治理中最突出的问题为权力配置失衡,学术权力缺乏实质性的话语权。重塑现代大学理念,确立教师在校务治理决策中的权威地位,构建以学术权力为主导的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实行学术自由、民主管理、教授治校,是建设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应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教授治校源于欧洲,是欧洲一些国家大学保证学术权力行使的重要制度。在我国近代大学创立之初,教育家们也对教授治校进行过探索。教授治学是现代大学内部事务的一种管理模式,是指教授更多参与学术事务的管理和决策,调解与学术相关的资源。校长治校意味着校长在高校管理中拥有相应的决策权,处于领导地位。事实上,在大学这个系统内部,要实现有效治理和优化治理,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设计,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同运行。  相似文献   

16.
已有研究文献表明,现有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核制度是院系自治。在当前全球化和国际化影响下,借鉴治理思维,我国高校正在破除“行政化”的本土情境,建立“管办评”分离机制,形成各利益主体可以相对平等地对话与协商的现代大学制度,这是构建我国高校治理结构、推动高校办学自主权落地的基本策略。通过文献分析和对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内涵辨析后发现,我国现在的高校治理策略缺乏市场维和院系自治维,应该将其纳入新的高校治理结构;法律一维相对弱,也应作为独立的维度进行建构,即我国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应该包括法律、国家规制与政府行政、社会中介评价、市场、校级管理和院系治理等六维度。从自主权内容上,高校办学自主权实质是高校应该拥有的一系列与学术活动相关的决策权,在结构上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提供什么”的战略决策自主权和“如何提供”的生产决策自主权。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呈现由政府全面控制着这些自主权逐步转向持续放权的改革趋势。目前,相对“提供什么”的战略决策,高校在“如何提供”的生产决策方面拥有较多的自主权,高校对学术事务的权力多于资源配置的权力,部属高校较地方高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是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大学内部治理结构体现为行政主管、教师和学生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结构、对共同事务参与决策的权力,以及基于此的联合行动方式(运行效果)。本文对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历史变迁进行了梳理,并探寻其发展脉络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师参与学科治理是现代大学治理和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应有之义和本质要求。大学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利益相关主体,其参与学科治理在推动学科治理能力现代化、平衡各主体的利益诉求和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等方面具有多元整合价值。但在学科治理实践中,教师参与学科治理面临着学科发展自主性与学科管理行政化、学科治理民主性与教师权责边界模糊、学科治理理性价值与工具价值等多重矛盾的现实困境。而解决这些困境,应确立教师参与学科治理的民主参与、利益公共性和权力共享原则和范畴,构建教师参与学科治理的“情—利—权—责”一体化激励机制以及完善和创新以教授为主体的学术委员会等学科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9.
奥尔森、帕特南分别从不同角度对集体行动的困境这一问题给出了解释,两者的分析既有不同又有交叉。从突破集体行动困境寻求民主治理的启示,让民主真正运转起来,既需要选择性的激励,如制度的强制约束等,又需要社会资本的投资。  相似文献   

20.
完善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是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组成部分和重要途径之一。探讨独立学院法人治理结构的改进和创新之处,应树立"依法治校"理念,构建起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平衡机制,通过过程约束确立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构建决策行为监督与评价体系,合理发挥政府服务与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