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知识贫乏的语文教材我国的语文阅读教材大都是文选型的,文选型的教材实质上是一种经验型的教材或感受型的教材。  相似文献   

2.
一高校教材管理工作的意义(一)教材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准绳,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教材是高校师资、教学设施和教材三大要素的基本要素之一,教材管理工作已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教材建设、教材评介和选用教材,需通过学校教材工作委员会和有关部门,组织教师来编写教材,评选优秀教材,以及推荐适合于本专业或本校学生的教材。做好教材建设计划和征订教材工作,并及时供应教材,使学生和教师及时拿到教材,是教材管理工作的  相似文献   

3.
一、实事求是,一纲多本 教材是教学之本。教材的改革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目前,全国基本上是一套统编教材。当然,统编教材的水平较高,科学性较强,经过几次修改,现行统编教材的教学效果较好,还没有一套教材能取代统编教材。但是,任何一套教材的产生,修改乃至完善,都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中国幅员广阔,人口众多,民族较多,语言种类繁杂,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很不平衡,一套统编教材不能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需要。最近国家教委制定了中学教材建设“一纲多本”的原则,这一原则,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学教材建设工作的百年史,既是一部独立探索的发展史,又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创新史。回顾这一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紧紧围绕不同时期的教育工作重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教育学教材建设道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取得了瞩目成就,教材数量多、门类全、受众广;教材内容体系不断完善;教材结构从模仿到逐步自立;教材的中国特色日益显现。进入新时代,中国教育学教材建设需要明确: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是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的根本保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的方向引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是教育学教材建设的坚实根基;建设中国教育学教材是我国教育学教材建设的根本目标;“编研结合”是教育学教材建设的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5.
教材质量是高等院校教材建设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数量是质量的基础,质量赋予数量以意义,在教材具有一定数量的基础上评选出优秀教材,是目前繁荣教材建设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18条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一轮的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是上一轮课程教材改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延伸,是上一轮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化和发展,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课程教材进入一个新的改革阶段。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是在总结我国建国几十年课程教材改革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成功的,是中国几十年课程教材研究与探索成果的结晶。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评价上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是不科学的(理想的课程未必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可行的课程),说上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是学科中心、知识中心、书本中心的,更是有失偏颇。而且,上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有大量宝贵经…  相似文献   

7.
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要手段之一。教材钻研深,知识掌握牢,教法运用活,授课就能上乘。怎样钻研教材呢?(一)反复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程序(一)一个单元或者一个章节的教材,都是按照一定的程序编排出来的。换句话说,任何一节教材,都要根据所选知识结构的变化、发展规律来写。因此,在钻研教材时,首  相似文献   

8.
教材评价的本质、标准及过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教材评价的方法很多,使用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教材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而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则需要不断的研究探讨。本文试图以“评价”的哲学概念作为教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逻辑起点,探讨教材评价的本质、标准和过程。 一、教材评价的本质 (一)教材评价的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 教材评价是对教材的价值作出判定。谈到价值,自然要明确是哪个事物对什么人的价值,即价值客体和价值主体是什么。在教材评价活动的价值关系中,教材就是价值客体,那么价值主体是谁呢?这就要分析教材是满足谁的需要,也就是要分析教材具有哪…  相似文献   

9.
对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苏教版教材)的回顾,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教材建设的价值取向;二是教材的创新与突破;三是教材的完善与发展。一、教材建设的价值取向(一)国家意志做教材,即意味着一种担当——对国家意志和社会责任的担当。体现国家意志、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并非是从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无论是在课程设置还是在课程内容及教材编排方式上,都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摒弃过去“教材即知识”的落后教材观,树立“教材是范例”的崭新教材观,把教材用活。一、教活一篇课文,自学一个单元一般教材都是把内容相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材改革总体构想上海市建平中学程红兵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依据,是师生之间语文教与学活动的立足点,要大面积提高高中语文教学质量,改革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是首要一步,是基础工程。一、语文教材改革势在必行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的最大问题是教材编写体例导致师...  相似文献   

12.
教材“整取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篇篇教材 ,是一个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只可整取 ,不得零打碎敲。问答组合教学为整取教材提供了条件。一、为什么要整取 ?一篇教材像一部机器教材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凭借 ,是教学大纲的物化形式。当前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 ,是由一篇篇文章汇集而成的文章选本。要最大限度发挥一篇篇教材的作用 ,就必须揭示教材构成的内在规律 ,把握教材的本质属性及其特征。第一 ,课文的有“物”性有物性 ,是语文教材最基本的属性。教材作为载体是由一连串实实在在的物所构成的 ,如果言之无物 ,尽是些空话、大话、套话 ,就不成为载体 ,就无法给读者带来有…  相似文献   

13.
"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课程标准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师生平等对话、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一种选择。我们常听到的教材观有两种,一种是"教教材",另一种是"用教材教"。前者是把教材奉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唯一教本,教师照本宣科,一副教书匠的态度;后者是把教材视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载体、教学资源,教师恰当地处理教材,有效地依托教材,创设一个个有利于学生  相似文献   

14.
仲顺年 《云南教育》2000,(11):16-18
“教 材分析”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也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材分析过程中 ,除重点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材的练习题 ,以及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等内容之外 ,还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要注意目的性和层次性不论是分析整套小学数学教材 ,还是分析某一册教材、某一单元教材或某一课时教材 ,都要努力做到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认清难点、明确重点、抓住关键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为备课、上课打基础 ,为提高质量下功夫。这是分析教材的根本目的。一般地说 ,分析整套小学数学教材的…  相似文献   

15.
<正>教材是在教学过程中协助学生达到教学目的的各种知识信息材料,包括教科书、教师用书等阅读材料、教学音像资料、学科图表之类的教学资料。教材是教学内容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的要求。如何用教材教,其基础与前提是解读教材——先"入"教材,再"出"教材。因为没有对教材的深刻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理解与准确把握。没有把握教材内涵的所谓"用教材教",那仅仅是打着一种旗号,是一种草率,是一种肤浅,  相似文献   

16.
1.教材起点说。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最典型的一种认识与做法。传统课堂教学以认识论为基础,把知识传授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或唯一任务,准确全面地解读教材、把握教材和讲授教材是其基本特征。这种依循教材编排逻辑和讲解进度来确立课堂教学目标起点的做法,虽然保证了教材传授的系统性与严密性,却没有认识到教材是按照学年一学期一单元一课时,匀速安排教学内容及  相似文献   

17.
由教材特点谈公共课教育学教材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教材的产生和发展,已有几千年了。数以亿万计的人类从教材中汲取过营养,受到过教益。教材建设是一项与人类文明并仔的永恒的事业。一牢牢把握教材的特点,是加强教材建设的基本出发点。教材的种类很多。但不管哪种教材,都具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点。现代教材的特点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一、分析教材、吃透教材——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连接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知识与方法、能力与发展的纽带。教材是教学的一种载体,是编者及学生之间对话的文本,是教材编者为实现课程目  相似文献   

19.
雷清兰 《学子》2012,(6):9-10
"我们不仅要做教材的使用者,更要做教材的开发者。"这句话是一位名师的口头禅,从这句话,至少可以看到几层意思:一好好使用教材;二"吃透教材";三适当地重组教材。要做好教材的开发者,最重要的莫过于吃透教材、重组教材。  相似文献   

20.
编写写作教材,保证写作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这是国外写作教学的一种趋势.写作教材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与阅读教材合编于教科书中,一种是单独编写的。日本的写作教材与阅读教材合编于国语教科书中.日本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