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双一流”建设方案基于大学、学院、学科三重逻辑对构建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作了宏观统筹,教师教育体系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当前,我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面临着三重困境:大学层面,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举办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学院层面,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设立教师教育专业机构的数量薄弱;学科层面,教师教育的一流学科支撑力度不够。究其原因,大学原生职能中教师教育的空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对教师教育的束缚,以及优势学科评估对教师教育的冲击均对上述困境的产生造成影响。前瞻未来,“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教师教育体系构建,需要在制度层面确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教师教育体系的机构和学科制度保障;在机构层面建设一轨多级的教师教育专业学院体系,探索教师教育多元模式;在学科层面,加强一流文理学科、教育学科和教师教育学科的耦合共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多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围绕“双一流”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践行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念,依托河海大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通过构建交叉学科协同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平台、建立交叉学科导师组联合培养方式、构建多维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共同体以及加强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机制,在保持和发扬传统办学优势和育人特色的同时,积极探索“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创新模式,促进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的完善,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地方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在准确把握国家有关指导性文件精神的基础上,要认清发展机遇和挑战,发挥优势和特色,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找准自身发展定位,优化协调结构布局,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地方大学在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中面临着办学定位迷失、学科间的失衡、学科与专业脱节、学科的带动作用有限等困境。地方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应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注重培育优势学科和特色品牌,加大人才梯队建设力度,着力推进成果转移转化,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并对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地方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提供有效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认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对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研究生教育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要推进“双一流”建设,需要充分理解“五大理念”的内涵,把握研究生教育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将“五大理念”深化到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中,优化学科生态群布局,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加强高校与政府、社会、企业的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5.
开展“双一流”建设,学科是基础和关键,人才培养是核心,研究生教育对“双一流”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通过观察研究生教育引领世界一流大学崛起的历史现象,分析人才成长的规律,总结了研究生教育从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等两个方面对学科发展具有高端引领作用。据此,结合同济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目标、营造环境、开拓创新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理念;介绍了在该理念指导下创建一流研究生教育的主要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时代发展战略和“双一流”高校学科建设对高水平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课程体系改革是优化升级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文章从研究生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学分设置等几个重要方面,对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等三所“双一流”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多维度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发现“双一流”高校研究生课程建设重视基础理论和试验课程学习,强化学科交叉性,突出责任使命教育,从而为构建新时代一流材料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为加快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要树立“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的“大教育观”,加快构建一流学科体系,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全力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双一流”建设内涵发展、综合提质。  相似文献   

8.
基于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和能源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内在需求,针对目前能源学科研究生“双创”教育存在问题,结合中南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现状,分别从培养方案、课程案例、师资队伍、学科竞赛、实践平台、考核方式等方面优化能源学科研究生“双创”教育的路径,提高能源学科研究生的“双创”意识、营造“双创”氛围、构建“双创”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能源学科高水平人才,为高等学校工科类专业研究生“双创”教育的探索和拔尖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立足“双一流”建设的时代背景和基本任务,研究生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质量已然成为影响“双一流”建设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管理体系也亟待完善。健全研究生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为例,介绍了学院在教学管理机制、课程体系改革和质量评价机制构建与反馈应用等方面的改革思路、具体做法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战略为地方高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必须有一流的管理做支撑。分析编制管理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论述目前地方高校编制管理改革的必要性以及编制管理的现状,剖析高校编制管理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岗位管理、重塑以岗定薪、统筹长远规划等四个方面提出了适合地方高校编制管理的改革策略,旨在探寻如何从编制建设的角度加快地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高校“双一流”建设背后遵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目标逻辑,同时也面临空间布局、学科设置、人才布局、创新能力等不平衡发展的制约。高校“双一流”建设是一个辩证性、动态性过程,重中之重在于范式创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同时需要处理好5个关系:高峰与支撑、中央与地方、理科与文科、学科与育人、中国与世界,实现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价值追求和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2.
教育理论界对高等教育多持系统论的观点,强调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多元形态和结构优化,这些理论洞见具有指导价值。将"双一流"建设战略置于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国家治理体系与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框架中考察,有必要重视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与其所置身的一流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之间的依存关系,以克服过于强调战略重点可能导致的对全局的忽视或轻视。在地方层面,应鼓励政府在落实"双一流"建设的同时对其予以必要的延展,着力建设区域一流高等教育体系。相应的着力点包括确立基于系统论和生态论的高等教育发展观、加强区域高等教育整体规划、建立不同高等教育板块的相对均衡型投资机制、健全高校和学科的分类管理与分类评价机制,以及营造准市场化甚至市场化的高等教育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王瑜 《江苏高教》2021,(2):38-42
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是一个摸索前行的过程,回顾中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院系调整和9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是极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90年代的改革可以视作是对于50年代初期改革的一次大规模的纠错,也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其影响也延续到了当今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当中。改革中我国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增强,人才培养回归理性;单科性综合性辩证前行,一流高校发展受到阻滞;政府主导权增强,高校多元化、自主化发展受限。从改革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学科发展突出地方优势和行业特色、教育质量注重师资建设与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发挥集中控制力和自主灵活性等相关启示,为中国高校的“双一流”建设之路提供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双一流”建设“坚持以学科为基础”,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并列,凸显了学科建设之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项国家的长期战略,“双一流”建设不只影响那些“一流建设学科”,也不只影响“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学科建设,而是会对整个高校的学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作为对“双一流”建设的应对,很多高校围绕学科的增减、学科布局、学科交叉与融合、学科的分层与分类等对学科建设的方略进行了调整。为保障“双一流”建设中高校学科建设的顺利推进,有必要对相关应对策略的合理性和局限性进行理论审视。  相似文献   

15.
认识世界是改造世界的前提。正确理解“双一流”建设的要义对于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伴随相关政策的实施,“双一流”建设既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也面临许多的困扰。实践中,如何处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关系,如何理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涵义,如何通过制度学习和政策创新形成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国模式等重大问题都需要从理论层面上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6.
黄飞 《教育教学论坛》2019,(12):103-104
在我国,高校"双一流"建设使得高校在现代生源竞争中处于有利竞争地位。基础学科教育作为高校发展的基石,在"双一流"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以数学学科为例,探讨与分析基础学科教育对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作用,以期能够为高校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为其他高校后续开展"双一流"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虎  白莽 《江苏高教》2020,(3):82-85
中国高校内部管理水平从制度、效能、文化、技术四个维度上看,与"双一流"建设需求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双一流"建设中应高度重视一流的管理能力建设,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提升高校内部现代化治理水平;建设一流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化管理队伍,提升管理效能;挖掘校本文化和职业精神,加强管理文化建设;改革管理手段和技术,加强智慧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8.
"双一流"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创新教育。文章就延安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给出了一定的建议,为地方院校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创新教育培养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涵式发展是高等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而“双一流”建设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考察“双一流”建设前后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区域发展异质性。研究发现:(1)“双一流”建设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效果较明显,其中服务社会子系统贡献最大,但内涵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发展不充分现象犹存;(2)“双一流”建设并未有效缓解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区域失衡问题,东部内部、东-西区域间发展不平衡程度尤为突出,区域间不平衡是主要成因;一流高校和一流学科分布均存在东强中西弱的“撕裂现象”。鉴于此,应分类推进“双一流”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引导高教资源流向中西部;优化“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体系,引导高校主动服务国家需求、争创世界一流。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集了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的相关数据,比较分析了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AAU大学的科研论文合著机构的类型、国别、合著篇数及其引用情况,并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统计了各个合著机构在论文合著网络中的中心度,绘制了“双一流”建设高校和AAU大学之间的论文合著网络。根据统计分析发现:中美两国建立了紧密科研合作关系;国家力量是科研创新的重要支撑;校企合作排名反映了不同的创新模式;中国高水平大学通过与香港地区各大学的合著“借船出海”。为进一步推动“双一流”建设,我国在科研创新中应当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开放共赢的合作发展道路,构建国家力量和市场力量“双轮驱动”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明确大学、研究机构在科研创新中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