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03年夏,我结束了多年的驻外工作,返回国内.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和许多同行的朋友交换看法,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媒体的国际报道.在和一些青年新闻工作者和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学生接触时,我感觉他们对西方媒体的看法并不全面、客观.  相似文献   

2.
一、加入WTO对我国新闻媒体市场的影响 中国进入WTO,意味着中国更加开放,也意味着外来文化包括新闻信息的冲击。目前传播于世界大部分地区的新闻,80~90%由美国和西方通讯社垄断。全球互联网中,中文信息不足万分之一,不受西方控制的英文信息也不足万分之一。随着第四媒体国际互联网的出现,国际新闻传播集团可以通过网络向中国新闻市场发布大量各类新闻信息,我们的传播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对话四:人类关于新闻与市场的良性体制 ——社会主义新闻与市场的模式 ●你可举出很多例子说明资本主义新闻与市场的关系的可取性,但你对社会主义新闻与市场的关系是持什么看法呢? 〇我来中国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想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模式下的新闻与市场的关系,这对我们西方新闻界是一个陌生的领域,我很想把人民中国的新闻模式同西方新闻模式做一个比较研究。 我的思路,同时也是多数西方学者的思路。我认为,中国现在的新闻属于集权主义体系,而西方发达国家的新闻属于各自由主义体系。所谓各自由主义,即是指当代西方新闻不是本世纪初那种泛自由主义,而是二战以后逐渐形成的以社会责任论为核心的各自由主  相似文献   

4.
中西方新闻报道在新闻客观性方面存在着差异。西方新闻更倾向于负面报道,中国新闻则以正面报道为主。这主要是中西方新闻传播思维、传播体制及文化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导致的。本文从中西方国家的新闻传播体制的差异出发,分析了不同新闻传播体制对新闻报道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翻开中西新闻事业史,不难发现,中国与西方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动力机制上有很明显的区别:中国新闻传播主要以政治为本位,而西方新闻传播主要以经济为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闻助力中国科技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实现路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杨 《出版科学》2018,26(3):86-90
在中国科技学术期刊科技新闻的发展远滞后于西方同行这一现实背景下,本文阐述科技新闻对于科技学术期刊的重要性,总结国内外著名科技学术期刊的科技新闻报道与传播经验,基于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的科技新闻发展现状,指出其科技新闻报道存在的意识淡薄、人才短缺、自主发布平台缺失等问题,并从意识提升、内容优化、平台构建、方式创新、人才培育等多角度全面探索科技新闻助力中国科技学术期刊影响力提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7.
蔡惠福  顾黎 《现代传播》2013,35(1):29-33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必须把着力点转移到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经验、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反思总结上来,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此,要摆脱"学徒状态",在学习研究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自抉意识和驾驭能力,以超越西方、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为目的,防止在引进借鉴中"西化"自己,失掉自我;要"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沉到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深处,立足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要在创立新观点、新概念、新范畴上用力,实现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要走出核心价值多样的迷惘,以主流价值统摄推进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8.
新闻传播学术研究必须把着力点转移到对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经验、发展方向、发展道路的反思总结上来,努力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为此,要摆脱“学徒状态”,在学习研究西方新闻传播理论时,保持高度的自抉意识和驾驭能力,以超越西方、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为目的,防止在引进借鉴中“西化”自己,失掉自我;要“向现实本身去寻找思想”,沉到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和现实深处,立足自己的实践形成自己的理论;要在创立新观点、新概念、新范畴上用力,实现新闻传播话语体系的自主建构;要走出核心价值多样的迷惘,以主流价值统摄推进新闻传播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受政治体制、历史传统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中西方在新闻教育上产生了诸多差异。由于我国的新闻教育发展艰难和西方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原因,使得我国经常遭遇由于中西方文化隔阂而产生的偏见,并对西方媒体的误读无能为力。因此,为了培养未来新闻人在新闻传播上的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改变西方媒体主宰国际传播秩序的格局,促进文化的多元性发展,我国必须对新闻进行"教改",对西方新闻教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探索适合国情的新闻教育道路,不断推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郭万盛 《青年记者》2006,(18):46-47
中西新闻传播不同的价值取向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是近代“西风东渐”的结果。中国近代报刊从编辑、经营到发行都几乎全面模仿西方。但是中国的媒介功用与西方却并未协同一致,中国媒介追求价值观念的传输,在西方媒介则主要追求新闻信息的传播。中国近代报纸从诞生之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传媒在世界传播格局中的崛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传媒在世界传播格局中的日渐崛起在于 :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中国成为对全球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国家 ;中国与世界的融合 ,为中国传媒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传播科技的发展为中国媒体的全球化拓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传媒产业的振兴 ,使中国媒体有可能面对更具挑战性的国际传播大环境 ,并跻身其间 ;华侨华人精英层的形成 ,使世界对华人刮目相看 ,也使他们透过华人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了解 ;汉语成为全球最新的强势语言。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发展呈现如下态势:舆情热点事件不断攀升、各种社会思潮网上争鸣、网络信息管理渐入法制性轨道、社交媒体的链式传播趋于独立。在“三位一体”的互联网信息管理工作格局下,我国舆情信息工作形成了纵向、横向与协作的网格状运行体系。在新形势下,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如舆情信息协调不畅,舆情工作发展不平衡,舆情信息分析不准确,舆情研判市场不规范等。由此,建议加强网络舆情工作者的政治素养培育,完善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设,拓展网络舆情工作科学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环境下的突发事件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突发事件报道的信息来源系统发生大的改变。在全世界范围内.“草根记者”在重大突发现场发布的新闻一次次产生了全球性的轰动效应。本文通过分析新的传播环境对我国现有突发事件报道机制的挑战,提出了一些加强和改进突发事件报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 ,中国的电视业面临来自国际、国内及自身发展的诸多挑战 ,使其在运作模式、发展模式等方面逐渐发生变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一些新的经营思路、管理模式、运作机制、产品形式正悄悄出现 ,收费电视的概念已开始引入。收费电视的传播模式与传统电视有何不同 ?中国收费电视在短期内能盈利吗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入世”为信息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中国和欧盟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的结束,中国“入世”已进入最后的程序化阶段。信息产业在中美“入世”谈判中是重中之重,“入世”后中国信息产业面临着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是摆在中国信息产业界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文章重点分析“入世”为信息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图书馆如何应对WTO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集中分析了我国入世后,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劣势,所面对的问题与威胁,提出了几点高校图书馆应对WTO的战略举措,以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为,学习借鉴跨国公司战略及商业化思考以适应WTO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7.
宋永琴  刘萍 《新闻界》2008,(2):95-97
本文从娱乐传播理念入手,把脉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生产实践,探讨电视娱乐文化编码及视觉设计的缺失,由此构建电视娱乐节目"新生态",促动娱乐与人、娱乐与文化的深层和谐。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图书馆办公室如何做好信息沟通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爱嫦 《图书馆论坛》2006,26(3):257-258,288
办公室是图书馆机构设置中不可或缺的部门,是图书馆的神经中枢。本文通过对图书馆办公室工作中信息沟通的对象和作用的阐述,就如何做好信息沟通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融媒体传播具有范围广、渗透力强的特点,为科技期刊的传播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以《中华护理杂志》为例,分别从以下4个层面分享融媒体传播的经验:专业和普及传播内容的生产;构建融媒体矩阵,协同增强传播效果;精准推送与互动交流;组建和培养具备融媒体思维的复合型编辑队伍.融媒体时代下,科技期刊应在专业化定位的基础上,通过聚集和整合内容资源,在专业传播与普及传播之间寻求平衡发展,借助多种传播媒介,不断提升专业信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0.
传播学教学的“热”与“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播学研究和教学的热潮过去后进入了“冷思考”阶段。传播学的本体到底是什么,传播学在新闻传播类专业中的地位如何确定,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区别是什么,传播学研究和教学的发展方向是什么,目前都在困扰我国的学界和教育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