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对用空气中固相反应烧结法以掺杂稀土锰氧化物(La0.7Y0.3)2/3A1/3MnO3(A=Ca,Sr)多晶样品,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研究了样品的磁性质;利用四引线测电阻法对晶体磁电阻进行了测量,发现以不同的碱土金属部分替代La1-xAxMnO3中的La,碱土金属元素的掺入量对其磁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同一配方组成条件下掺Sr比掺Ca样品的磁电阻随磁场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巨磁电阻(GMR)效应的应用,是一个从科学发现向应用快速转化的最新例子。GMR效应是1988年由德国Grunberg和法国Fert两位科学家的研究组发现的。研究对象是多层薄膜结构:Fe/Cr/Fe三层结构或[Fe/Cr]n超晶格(n为周期数)。用分子束外延(MBE)方法制备。在外磁场作用下,这种多层结构薄膜的电阻值变化率可达50%以上,故称为巨磁电阻效应。一年多后,IBM公司的Parkin/小组用磁控溅射法代替昂贵的分子束外延方法制备多层膜,意外发现铁磁层之间的磁矩取向度随中介非磁性层厚度呈振荡…  相似文献   

3.
覃晖  申瑞平 《科教文汇》2009,(24):278-278
设函数迭代系统S(x)={S1(x),S2(x)}的吸引子为F其中S1(x)=1/3x,S2(x)=1/3x+1/3。所诱导的μ不变测度称为类cantor测度,记s=log2/log3,用θ°s(μ,x)表示S维上密度.本文给出了对 x∈F,θ^*s(μ,x)的明确公式。  相似文献   

4.
设X1,X2,…,Xn是一列iid随机变量,其分布为Fα(t)=(1-α)F1t) αF2(t),其中:α∈[0,1],F1(t),F2(t)都是定义在R^1上的分布函数,在下列条件下:(1)上述污染数据又被另一iid的随机变量序列u1,u2,… ,u3截断;(2)F2(x)分布已知;(3)存在某个可测函数M(x),使μ1=∫M(s)dF1(x)已知,构造出了α和F1(x)的估计。并证明了其强相合性。  相似文献   

5.
最值问题在各级各类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 ,有些最值问题用常规方法处理有一定的难度 ,而采用构造法 s既巧妙、又简捷 ,能启发人的思维。本文通过实例浅谈一下具体应用。1 构造方程例 1 ,设两个实数 XY的平方和为 7,立方和为1 0 ,求 x+y的最大值。 (1 983年美国数学竞赛题 )解 :依题意 :x2 +y2 =7x3+y3=1 0令 :x+y=s,xy=t,即可构造如下方程s3- 2 1 s+2 0 =0 即 (s- 1 ) (s- 4) (s+5) =0因此 maxs=max(x+y) =4。2 构造图形例 2 ,求函数 f(x) =x4 - 5x2 +4x+1 3+x4 - 9x2 - 6x+34的最小值。解 :先将 f(x)变形为 :f(x) =(x- 2 ) 2 +(x2 - 3)…  相似文献   

6.
<正>由于电荷、自旋、轨道、晶格之间的耦合作用,强关联体系呈现了许多有趣的物理特性。在掺杂的钙钛矿型锰氧化物Ln_(1-x)A_xMnO_3中(Ln和A分别为稀土和碱土离子),通过掺杂、应力、外场等可以引起电荷、自旋、轨道、晶格之间耦合的微妙变化,从而引起显著的物理性质的改变。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  相似文献   

7.
Beckmann城市体系是异速生长模型的理论基础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彦光 《科技通报》2002,18(5):360-367
从基于中心地理论的Beckmann城市等级-规模模型Pm-KRS^m-1/(1-K)^m出发,导出了关于城市体系的Beckmann异速生长方程dy/dt=b(y/x)dx/dt,得到中心(最大)城市的人口规模(P1)与城市体系总人口(U)之间的几何测试关系P1∝U^b,证明了当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D≤1时,标度因子b=1;而当D>1时,则有b>0。从长期平均看来,b值应变化于0~1之间,即有0<b≤1,且有b→1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Beckmann异速生长方程的标度因子(b)与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D)有一定关系,且其数值在理论上等于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广义维数(Dc)与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广义维数(Ds)之比(即有b=Dc/Ds)。以河南省城市体系(1990-1998)为实例,对理论推导结果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数学题中的隐含条件是潜藏在题目背后的隐蔽条件 ,若发掘出来能迅速获得解题的思路和途径 ,否则不注意题中的隐含条件 ,就会造成无法解答或得出错误结论。1 挖掘隐含条件寻求解题思路和途径例 1 已知定义在实数集 R上的奇函数 f( x)满足 f( x 1 ) =f( x- 2 )且 f( 1 ) =2 ,求 f( 1 991 )值。思路 :由函数满足 f( x 1 ) =f( x- 2 ) ,得到函数f( x)的周期为 3的隐含条件 ,从而 f( 1 991 )的值容易求出。解 :f( 1 991 ) =f( 3× 664- 1 ) =f( - 1 ) =- 2。例 2 已知 a>0 ,f( x) =a( x2 1 ) ,g( x) =( 1 -2 a) x,,则当 f( x)≥ g( x)时 …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热方法合成了硼锂酸盐Li3B3O6(OH)6,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证明化合物属四方晶系,空间群为P4(3)2(1)2,Z=4。Mr=919,a=6.8388(3)魡, b=6.8388(3)魡,c=14.5336(14)魡, V=679.72(8)魡3,α=90°,β=90°,奕=90°,F (000)=504,Dc=2.456g/cm3,R=2.456,Wr=0.2103,符合I>2σ(I)的独立衍射点483个。  相似文献   

10.
对2^2n的棋盘格的顶点标号进行了研究,在马克杰的《优美图》一书中已经解决了2^0的棋盘格的顶点标号,且说明了这种图是优美的。此处解决了对一般的n(n=1,2…),2^2n的棋盘格的顶点标号,其一般表达式为: θ(x2k^(l))=k k=0,1,…,2^(n-1) θ(x2(k-l)^(l)=2^(2^n+2)-k+1 k=1,2,…,2^k θx2k^(2)=θ(x(2k-2n-2)^(l)+2^n+1 k=2^(k-1)+1,2^(n-1)+2,…,2^k θx2(k-l)^(2)=θ(2k-1-2^k^(l)-2^n k=2k-1+1,2+,…,2^n θx2(k+1)^(2)=θ(x(k+1)-1 k=22n+1+2+T(2^n+1),…,2^n+2 θ(xk)=θ(xk-2%(n+1-2)+(-1)^k(2^n+1+1) +T(2^n+1)(T=0,1,…,2^n-2-2) 并且对它的优美性进行了证明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国产毛茛属Ranunculus L.11种及其4个近缘属——美花草属Callianthemum C.A.Meyer、   侧金盏花属Adonis L.、碱毛茛属Halerpestes E.Greene、水毛茛属Batrachium S.F.Gray 5种植物的染色体   数目和形态。发现美花草C.pimpinelloides(D.Don)Hook.f.et Thoms.、川滇毛茛R.potaninii Kom.、深   齿毛茛R.popovii var.stracheyanus(Maxim.)W.T. Wang、高原毛茛R.tanguticus(Maxim.)Ovcz.、石龙   芮R.sceleratus L.、西南毛茛R.ficariifolius Lévl.et Vant.、褐鞘毛茛R.sinovaginatus W.T. Wang、三裂碱毛茛H.tricuspis(Maxim.)Hand.-Mazz.和碱毛茛H.sarmentosa (Adams) Kom.9种植物为染色体基数x   =8的四倍体(2n=4x=32);短柱侧金盏花A.brevistyla Franch.、丝叶毛茛R.nematolobus Hand.-Mazz.、   棱喙毛茛R.trigonus Hand.-Mazz.、茴茴蒜R.chinensis Bunge 4种植物为染色体基数x=8的二倍体(2n=   2x=16);毛茛B.japonicus Thunb.、黄毛茛R.laetus Wall.2种植物为染色体基数x=7的二倍体(2n=2x   =14);水毛茛R.bungei (Steud.) L. Liou  有二倍体(2n=2x=16)和三倍体(2n=3x=24)两种细胞型。根  据染色体资料,讨论了上述5属的属间关系和毛茛属中一些种的种间关系。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产毛茛科银莲花族Trib.Anemoneae 17种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10种银莲花属   Anemone L.植物中,1种(西南银莲花A.davidii)为x=8的四倍体(2n=4x=32),5种(匍枝银莲花A.   stolonifera、草玉梅 A.rivularis、卵叶银莲花A .begoniifolia、水棉花A.hupehensis f. alba、大火草A.tomen-   tosa)为x=8的二倍体(2n=2x=16),4种(鹅掌草A.flaccida、湿地银莲花A.rupestris、蓝匙叶银莲花   A.trullifolia var.colestina、拟条叶银莲花A.trullifolia var.holophylla、展毛银莲花A.demissa)为x=7的   二倍体(2n=2x=14)。罂粟莲花Anemoclema glaucifolium 为x=8的二倍体。6种铁线莲属Clematis L.植   物(滇川铁线莲C.kockiana、长花铁线莲C.rehderiana、毛茛铁线莲C.ranunculoides、扬子铁线莲C.   puberula var.ganpiniana、短尾铁线莲C.brevicaudata、金毛铁线莲A.chrysocoma)均为x=8的二倍体。银   莲花属中x=7的种类的核型彼此十分相似,均由6对大型具中部着丝点的染色体和1对具端部着丝点   的染色体组成;x=8的二倍体种类的核型与罂粟莲花属和铁线莲属植物的核型十分相似,均由5对大型  具中部着丝点和3对具端部或近端部着丝点的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13.
对葱属粗根韭的3个地方居群的核型分析结果表明,3个居群的核型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西藏 达孜居群为2n=2x=20=4m+10sm+2t(2SAT)+4T;四川乡城居群为2n=2x=20=10sm+6t (2SAT)+4T;四川理县居群为2n=2x=20=6m+1Osm+2t(2SAT)+2T。虽然它们之间在核型上存 在差异,但除达孜居群的植株较矮小外,3个居群的植物在形态上却非常一致。理县居群的核型被认为 是原始类型,由它通过染色体结构变异,分别演化出更不对称的达孜居群和乡城居群。葱属中,目前只 发现4个种的染色体基数为10,除本种外其余3种分别是A.decipiens Fisch.;A.kujukense Vved.和 A.chelotum Wendelbo。根据这4个种的核型特征和分布格局,基数10可能有不同的起源,至少粗根韭 的起源与其余3种不同,而且起源最晚。粗根韭的核型特征及它与染色体基数为11的宽叶韭A.hook- eri Thwaites在核型上的相似性,表明它们很可能共同起源于基数为10但现已绝灭的祖先种。此外,还探讨了该祖先种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国产葱属Allium 8个种的14个居群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其染色体基数均为x=8,其中7个居群为二倍体(2n=2x=16),6个居群为四倍体(2n=4x=32),1个居群为多倍体复合体(2n=4x=32,2n=6x=48,2n=8x=64和2n=9x=72)。并发现随体染色体十分活跃,在多倍体中其数目并不都与其倍性相对应,并有“串状随体”现象出现;在有些类群中其形态变异较大,而随体染色体杂合形式的多态现象也较普遍。本文重点讨论了随体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变异及杂合现象在葱属进化中的作用,认为随体染色体形态变异及杂合现象的出现是葱属中遗传变异的重要源泉之一。并对葱属中的染色体基数及种内多倍性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双花木属Disanthus Maxim.的长柄双花木D.cercidifolius subsp.longipes和单种属壳菜果属Mytilaria Lec.首次进行了染色体计数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长柄双花木与产自日本的双花木D. cercidifolius subsp.cercidifolius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均为2n=16,前者无“st”或“t”染色体,表明该亚种可能比较原始;壳菜果Mytilaria laosensis Lec.的染色体数目为2n=26,x=13。前人报道的金缕梅科染色体基数为x=8和x=12,因此x=13可能是金缕梅科的一个新染色体基数。联系该属的形态特征及其与马蹄荷属Exbucklandia R.W.Brown的关系,作者支持将壳菜果属处理为独立的亚科,即壳菜果亚科Mytilarioideae。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东亚植物区系中双子叶植物9个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新计数,其中6个是属的新计数,并对这些资料与有关的科或属在系统学和进化上的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叶强  高杉  吴震  王涛 《科技广场》2012,(3):30-33
目的:鞋与足的匹配度是影响鞋穿着舒适度的最主要因素,为了便于人们日常生活选鞋购鞋,设计实现一种简单易行的方式,以尽可能准确反映人实际穿着的鞋码。方法: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实验法测量足形态,资料表明计算鞋码时需在足长的基础上加以考虑足宽、性别、鞋型等因素。结果: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293》设计出一种简易鞋码计算公式:S=x+(y-[(x-a)×0.26+b])/0.26注:①x=足长(mm);②y=足宽(mm);③a=鞋中间号;④b=中间号标准鞋宽,b值取决于不同类型的鞋,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293》;⑤s=鞋尺寸(mm)。结论:该公式方法简单易行,计算鞋码结果与实际情况匹配度较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江西毛茛属5个种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其中猫爪草Ranuncunlus ternatus   Thunb.(2n=4x=32;2n=2x=16=8m+2sm+6st),肉根毛茛R.Polii Franch.(2n=2x=16=8m+2sm+6st)和杨子毛茛R. sieboldii Miq.(2n=8x-1=63=15m+18sm+22st+8t)的染色体核型为首次报道。我们认为:(1)R. ternatus Thunb.和R. polii Franch.的核型十分相似,显示出有较近的关系。(2)毛茛属Ranunculus L. 中存在较多的多倍体复合体。(3)根据王文采(1980)系统划分的美丽毛莨组(Sect.Auricomus)植物的核型属2A型;石龙芮组(Sect.Hecatonia)植物的核型属2B型;毛茛组(Sect.Ranunculus)植物核型为3A或3B型。三个组在核型上的关系和形态上的关系相似。  相似文献   

19.
对木兰科Magnoliaceae 13个分类群的染色体进行了计数, 其中落叶木莲Manglietia decidua、香港木兰Magnolia championii、馨香玉兰Magnolia odoratissima、香木兰Magnolia guangnanensis等12个种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同时对木兰科属内属间的12个人工杂交组合的后代进行了染色体鉴定,其中,二乔玉兰红元宝Magnolia×soulangeana“Hongyuanbao” (♀,2n=4x=76)与云南含笑Michelia yunnanensis (♂,2n=2x=38)、红元宝与金叶含笑Michelia foveolata(♂,2n=2x=38)杂交后代的染色体为2n=3x=57,为其亲本染色体半数之和,证明这两个远缘杂交后代为真实杂种。  相似文献   

20.
东北地区小麦族11种植物的核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东北地区小麦族11种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  结果如下:冰草2n=4x=28=20m  +8sm;偃麦草2n=6x=42=34m(2SAT)+8sm;短芒大麦草2n=4x=28=20m+8sm(4SAT);吉林  鹅观草2n=4x=28=20m+8sm(4SAT);大芒鹅观草2n=4x=28=20m(2SAT)+8sm(2SAT);老芒  麦2n=4x=28=20m+8sm(4SAT);  披碱草2n=6x=42=32m+10sm(6SAT);  肥披碱草  2n=6x=42=32m+10sm(6SAT);羊草2n=4x=28=20m(4SAT)+8sm;纤毛鹅观草2n=4x=28= 22m(2SAT)+6sm(2SAT);鹅观草2n=6x=42=30m+12sm(4SAT);其中前5种的核型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