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传媒科技》2003,(9):55-55
<正> 日前,思科与其战略伙伴在美国联手取得了数据存储技术革命性突破。这次合作成功实现了在IP网络上异步数据复制,其使用的IP光纤通道(FCIP)技术传送距离已超过3600英里。对客户而言,这次实验的成功是极有价值的业务连续性解决方案示例,也将极大影响客户部署有效业务连续的发展战略。客户可以通过使用现有IP连接在极远的地方复制关键数据,从而极大地节省了成本,也避免客户遭受远距离、可能在公司总部发生的灾难。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关系数据库中MARC数据存储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一种MARC数据镜像系统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通过引入文件传输服务器使得源数据库和目的数据库在进行数据复制时把远程操作转化成本地操作,把记录同步转化成网络文件传输,使得源数据库和目的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复制可靠、快速而且有效。  相似文献   

3.
数据通讯中间件可以帮助医院实现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复制,从而保证各站点之间相关数据的一致性。[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光盘数据库上网的进程和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光盘数据上网的三种途径作了介绍并进行了比较。具体介绍了其中最有效的一种途径,即通过将光盘数据库的数据复制到Windows NT服务器的硬盘上,在NT的客户机上对光盘数据库进行检索,达到光盘上网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晓波 《图书馆杂志》2001,20(10):20-22
本文从网络资源共建共享中书目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入手,来看授权影印版书的统一著录问题,进而提出西文文献是否应该采用CNMARC格式,以及图书馆、出版社、图书发行部门间的书目数据整合问题。  相似文献   

6.
英国是世界上政府数据开放程度最高的国家,论文以《英国开放政府国家行动计划2016-2018》为例,对其进行介绍和分析,认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可以借鉴英国的成功之处,并从制定完善的开放数据政策体系,加强政府数据平台建设,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政府及公共图书馆数据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一、分类申报量:8类上涨,14类下跌 据中国版本图书馆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统计,2014年3—4月,全国各出版单位共为34982种图书申报了CIP数据,与2013年同期数据(37411种)相比,减少2429种,同比降幅6.49%。  相似文献   

8.
个人数据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成为数据收集者角逐的对象。利益取向差异导致数据主体与数据收集者间出现信任危机,制约个人数据保护与数字经济发展。在个人数据法律保护路径不明的当下,个人数据信托为修补数据主体与数据收集者间的信任危机提供了新途径。文章分析以数据、数据主体和数据收集者为中心的3种个人数据信托的利弊;建议采以数据为中心的个人数据信托,并从确定数据信托财产、建立独立信托机构、明确数据使用者的数据权限、提升信托数据质量和明确利益分配机制等5个角度构建个人数据信托制度。  相似文献   

9.
据美国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美国书店销售额为9.99亿美元,降幅为1.2%。本年一季度,书店销售总额为42.4亿美元,降幅达4.2%。美国统计局同时更新了一、二月份的书店销售数据。新数据显示,美国书店一月销售额下降1.7%,而二月更骤降11.3%。因此,二月成为自去年秋天经济衰退以来书店销售业绩最差的一个月。  相似文献   

10.
燕道成  蒋青桃 《现代传播》2023,(12):127-136
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在平台垄断下历经了数据生产资料化、数据商品化和数据资本化的形态变化,平台与用户围绕数据形成了较为复杂的互动关系。从媒介可供性来看,平台通过生产可供性、社交可供性、移动可供性以及可接入性横向连接终端用户、纵向拓展平台边界,最终形成数据垄断。用户则采取规避策略、寻求法律援助以对抗平台。在传播学可供性研究中,可供性往往被化约为技术的功能属性,因而难以逃离技术决定论的窠臼。而基于吉布森的“关系”语境,可供性实际上是一种自为的、人与技术在特定情境下的产物,人与技术彼此构成实质性的、可持续的影响。当出现数据垄断、用户反抗平台数据垄断这一互动情境,作为互动的产物,数字技术的可供性在未来可能表现为可删除、可隐身和可共享,进而构成媒介可供性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数据驱动与知识整合研究视野中,依据Web of Science收录文献的学科分布数据,指出图书情报学尚不是智库和大数据研究的核心学科,进而思考图书情报学跨界拓展的有效方向。以逻辑分析法发现在DIKW概念链上统合数据智能和知识发现作为有效方向的合理性,提出在数据智能和知识发现交互作用下图书情报学跨界拓展三大重点:①面向知识发现的数据智能,②=2\*GB3融通数据智能的知识发现,③=3\*GB3学术评价综合应用。建议发挥图书情报学在“软科学、硬技术”分界中的核心比较优势,以数据智能和知识发现形成图书情报学跨界拓展特色方向,整合为数据—学术—创造(DAC)。图4。表1。参考文献18。  相似文献   

12.
数据价值的与日俱增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根植于技术的变革.人、数据、网络全方位融合的时代下,数据价值的司法保护难度加大.面对此难题,刑事立法并未准确及时回应.数据价值需立足于数据权利进行保护,尤以数据版权为重.数据版权的客体应当是数据信息.数据版权可以通过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进行保护,但营利目的、保护对象和行为类型存在不足,需克服技术变革带来的版权私有性消解问题,在达到利益新平衡时明确法益向度,并补足构成要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数据呈现是大数据时代的新课题。通常,数据呈现的主要途经有两个,即数据的可视化和数据的故事化,二者的区别在于,数据可视化主要解决的是数据感知问题,而数据故事化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将数据感知转换为数据认知。数据故事化涉及三个基本要素:数据、视觉效果和叙述。从数据故事的创作者和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模式看,可将数据故事化分为创作者驱动和受众驱动两种不同模式。目前,数据故事化中常用的结构有三种:马提尼酒杯结构、互动演示幻灯结构和向下钻取事结构。数据故事化的主要活动包括理解数据、明确目的、了解受众、确定关键数据、选择故事模型以及故事叙述。数据故事化是数据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也是数据科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征。图6。表4。参考文献60。  相似文献   

14.
本文沿着铁路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深刻分析了当前铁路部门采用的计算机应用体系结构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据集中的解决方案。同时,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采用数据集中思想将给铁路带来的效益,以及要实现数据集中的计算机应用体系结构需要完成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5.
数据治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据驱动发现成为一种新的科学进步路线,产生了新的知识服务对象:愈加重视数据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据科学家、数据工程师、数据分析师、公民科学家等。数据获取需要依靠国家的行政命令、资助机构的政策、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管理办法等。数据共享存在于不同学科,而且已具备了基础设施,诸如:数据中心、数据云、数据知识库与数据期刊、信息技术中心、数字资源中心等。数据重用需要公共部门、企业、公众、利益相关方在“尽可能地开放,尽责任地封闭”前提下,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在这里,数据馆员扮演重要角色。数据治理生态体系需要图书馆执行数据获取、数据共享、数据重用的政策。通过不断寻找和搜集最佳实践案例,图书馆可以支持数据治理。参考文献79。  相似文献   

16.
1.CIP数据申报量同比下降 22大类中仅有8类上涨 据中国版本图书馆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统计,2014年1-2月,全国各出版单位共为34277种图书申报了CIP数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科学数据分类有利于完善科学数据的内容体系,有利于构建更完整有效的科学数据元数据框架体系,有利于揭示科学数据的特殊性与差异性,对科学数据的管理机构、研究机构、高校以及科学数据发布平台等开展科学数据的管理有直接的帮助。文章在文献调研基础上,从数据利用的角度出发,基于内容相关性、数据完整性、数据可靠性与数据权威性,对目前研究中科学数据分类方式和分类结果进行汇总整理,并且对当前科学数据分类体系进行述评。完善当前的科学数据分类体系,为科学数据的管理更加有序奠定基础。当前科学数据的分类大多从内容相关性、数据完整性等角度进行分类,对于从数据权威性角度对科学数据进行分类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对科学数据的引用研究还需要继续深入。  相似文献   

18.
多媒体数据由于具有数据量大、媒体种类多等特点,对数据库技术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分析了多媒体数据建模的需求,对比了现有数据模型技术,指出O—O模型是新一代多媒体数据库建模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9.
数据资源建设是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延伸和拓展。数据资源建设源于数值资源观、特色资源观和数据资源观三种观念,与传统数字信息资源建设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数据资源建设具有丰富图书馆学理论、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延伸学科服务范围与深度、融入科研数据生态等价值。论文提出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数据资源建设模式,重点关注数据资源建设内涵、发展政策、数据馆员、数据资源使用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档案数据质量控制机制:第一,档案数据监督管控机制。(1)前端标准规范的嵌入机制。一是档案部门需要制订前端控制阶段档案数据识别、数据检测、数据清洗、数据分类、数据录入、数据标引、元数据封装等标准规范,形成有效的规范机制管控来源端的档案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