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国家所普遍遵循的一项法治原则,它反映了社会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历史进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以及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相比,依法行政还存在不少差距,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对依法行政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原有体制向新体制的转变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树立系统观念;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是一项战略性转变,必然在诸多方面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在实施这一转变过程中,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艰巨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中心,明确提出今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改革的市场化、民主化和国际化为基本取向,抓住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机构改革、改革人事制度和完善领导体制这些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行政监督、行政用人和依法行政等机制,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4.
制定和实施物权法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推进实行依法行政具有重大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路──南昌、宜春两地区职业教育调查的启示霍生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未来15年要实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转变经济...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依法行政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的原则。论述了依法行政的概念,我国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必要性,以及在目前形势下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有效手段去促进和保证各级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政府职能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系是目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同步配套的具体体现。认识和探讨转变政府职能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两者之间辩证统一关系,对于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党性原则四题邸乘光党的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个转变,是一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伟大变革。它不仅引起整个经济和社会领域的...  相似文献   

9.
依法行政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实施依法治校方针,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是我国高校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法律发展的形势需要,是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总结我国十四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划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时期。这一转变,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关于计划与市场问题的精辟论述,为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奠定了极为重要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只有从社会主义本质出发,正确认识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建设过程是文化变迁的过程,表现为价值取向与一系列行为模式的转换;文化变迁必将发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撞,法制建设也必将出现中西文化的撞击;中国要实现法文化的整合,就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加强法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纵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 ,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计划经济时代的“资本主义尾巴”、改革开放初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的“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的变革过程。这一过程演绎出了重要的历史结论 ,那就是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作用的逻辑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确立后,我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以前的政治、文化相比较具有了不同的特征和新的变化,本文从当前的文化特征出发,分析文化特征出现的原因,对于今后的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塑造现代公民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政府机构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减轻财政重负和建立的高效廉洁政府的必要要求。政府机构改革必须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各种关系,转变观念、下岗分流、使机构改革法制化,这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一直致力于市场化建设事业,农村经济市场化是市场化建设的一部分.显然,农村经济市场化与商事法律制度有着天然的、必然的联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时期这种联系尤为明显与重要.在这种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是农村在中国市场经济体系及商事制度的地位问题、农村承包经营户的商事主体问题、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农村其他资源的商事客体问题以及农村公益事业的商事运行制度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使得我们要重新思考如何变革我们的商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南方谈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宣言。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年,取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分配不公平,贫富差距扩大和腐败严重问题。这是由于体制不完善所致。所以应进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这次新的改革与以前改革比较,改革的任务、对象、依靠、阻力等,都有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经济学教材体系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目前的改革主要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沿袭二分法的改革;另一条是贯通二分法的改革。虽然贯通二分法的改革更具有革命性,但是这一改革需要改变政治经济学传统意义上的研究对象,易造成对《资本论》逻辑的破坏,所以并不可取。而沿袭二分法的改革到目前为止亦非尽善尽美,它在破解传统二分法的"两张皮"问题上不够彻底,需进一步通过改革加以解决。综合考虑,在沿袭二分法的基础上补充计划经济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改革方案,如果在政治经济学两大部分,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间补充计划经济,就可以围绕市场经济构建"否定-否定之否定-包含否定之肯定"的结构框架,进而完善政治经济学教材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8.
本重点评析了后现代主义“法学”对传统法律理论的挑战及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并就我们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征程中如何扬弃西方法学理论,繁荣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研究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1979年以后的14年,先后有14次谈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问题。理论上认为可以把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分为三个阶段,前3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初步提出阶段,中间5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形成阶段,后6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最终确立和成为我们党将其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阶段。  相似文献   

20.
报纸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报业资源配置应引入市场机制,通过建立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体系,调整不合理的报业结构,完善报纸的评判方式,改善报业资源的宏观调控,以优化报业资源使报业真正走向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