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着对以人为本的认识误区,究其根源,在于没有正确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现代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一种现代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强调师生的共同发展,强调学生获得全方面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思想继承和超越了以往的人本主义,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史观的。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观要求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与和谐社会理论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3.
浅析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从馆员与读者两个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工作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服务理念进行探索,强调图书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民为主体的,为人民谋利益的发展观。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把执政为民看作最高价值取向的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旗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高度,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真正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对发展核心的新概括,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以人为本"就是社会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本位.人既是创造社会的主体,也是享受社会的主体,还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揭示,对发展核心的新概括,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以人为本”就是社会以人为主体、以人为本位。人既是创造社会的主体,也是亭受社会的主体,还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云南教育》2008,(23):1-1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院校有重要意义。一是构建和谐高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作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核,贯穿在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以人为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高等院校办学以人才为本,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在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强调以人为本是其本质和核心,这无论从其理论内涵还是实践经验来说,都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本文从"以人为本"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在科学发展观的视野下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是对唯物史观中以人为本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技术创新生态化是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技术创新生态化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手段和途径,它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均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取向,都与现时代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相契合。  相似文献   

10.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社会发展观,其核心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针对当代大学生发展观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高等教育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确认识和看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推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高等教育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2.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旨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把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这就要求在“为什么提出科学发展观”、“什么是科学发展观”、“怎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基本问题上实现从熟知到真知的飞跃,从而把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升到新的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生力军,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本文试图从分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人手,对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加以论述和阐释,进而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科学教育界普遍认为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协同发展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化学学科为例,对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内涵进行了解构,认为科学实践由“一般科学实践”“学科实验活动”“学科能力活动”组成,科学认识由“学科核心知识”“学科认识方式”组成。在阐述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协同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协同发展的四维模型,对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五个统筹”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6.
高考内容改革尚在探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其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观对高考命题的指导作用,体现在高考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命题立意的科学性、科学考查学科能力、试题编制的科学性、科学评价高考试题等方面。就高考内容改革而言,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促进高考命题科学化,实现高考命题的制度化创新,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的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在统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在当代中国,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协调进步思想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它是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世界整体趋向论、社会协调发展论和历史进步主体论等发展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创新的最新成果形成的以人本思想为核心的科学发展学说。科学发展观从哲学的高度审视了历史进步和主体发展的规律,是思考中国社会现实和着眼未来发展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些都要求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新征程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论科学发展观的三个“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既是实践的呼唤和现实的要求,又是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升华,更是我们党科学而正确的选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主线.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新内涵、新要求,不断增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