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敏华 《物理教师》2011,32(7):48-50
2011年2月28日是著名物理教育家阿伦斯(Arnold Boris Axons)逝世10周年纪念日.阿伦斯是国际上公认的当代物理教育研究先驱和领袖人物.这位美国学者花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对基础物理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柏拉图、蒙田、卢梭、杜威、怀特海和皮亚杰的教育理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物理教育思想和物理教学方法.他的理论在美国和国际上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必将对我国物理教育也产生同样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步伐日益加快,其中教材改革更是各具特色,教材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它的编写体系也体现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思想观念以及对应的教学方式。笔者试对中美两种物理教材进行比较,以借鉴美国教材编写中的成功经验。一、比较的教材与内容笔者所比较的物理教材一种是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物理》(第二册),(以下简称中国教材);另一种是美国物理教材《PropertiesofMatter》(物质的性质),(以下简称美国教材)。所比较的内容为温度计…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物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美国这样一个民主的国度,物理教育在低年级以及作为一种大众教育(即培养通才的教育)比较差,而在学校教育的较高年级以及对于自然科学专家们来说,美国的物理教育相当不错.同时从物理学学位授予的数目来看,过去20年,物理专业人员一直在减少,并且没有什么迹象表明这种趋势会得到改变.下面我们将看到,这两个特征—大众教育的落后和物理学相关职业的下降—是有因果联系的. 在本文中,我将概述美国公立学校和综合大学的物理教育,讨论美国物理教育的几个问题,并概述目前对于改善这个体系所做出的一些努力.1…  相似文献   

4.
苏云 《教师》2013,(36):89-89
借“文化”法,以“文化物理”入主物理,从而优化智力,激励求学、提高素质,追求“全人”教育,实现教育的最高目标——为人们能够过一种实现自我和负责任的生活做准备(《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科学素养的必要性——美国科学促进会”),使教育步入生态化轨道。  相似文献   

5.
《神州学人》2014,(5):37-4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简称物理所)是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研究方向以凝聚态物理为主,包括凝聚态物理、光学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软物质物理、凝聚态理论和计算物理等。  相似文献   

6.
孙朝平 《物理教师》2009,30(6):38-39,45
2008年秋天,笔者有幸随江苏省物理骨干教师培训班赴英国,在曼彻斯特(Manchester)参加了为期4周的学习考察培训活动.这期间,在英国同行的安排下,到曼彻斯特城市大学(Manchester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物理实验室亲身体验了英国学阶2(Keystage2,7~11岁)、学阶3(Keystage3,11~14岁)、学阶4(Keystage4,14~16岁)及16级后的几个不同学段的学生实验,感受到了英国物理实验设计的独到之处.现介绍如下,供各位物理同行鉴赏,或许能从中汲取有益养分供我国物理教育之营养.  相似文献   

7.
基础物理教育应该是:全面教授物理学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介绍物理学基本规律,介绍物理学与当代高技术的联系.基础物理教育的内容更应该包括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的基本概念,以及高新技术的物理科学基础.基于此,我们试图在重新定位基础物理教育的基本内容基础上,改造基础物理的教材.  相似文献   

8.
提出在太原理工大学工科物理教学中充实近代物理内容的一种途径,工科物理教学内容与后续的专业基础课理论力学(或工程力学),电工基础(或电路)和物理化学(或工程热力学)有不同程度的重叠,通过协调,在工科物理教学中精简或删除与上述课程内容重复的部分,腾出的学时用于充实近代物理及其应用内容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张主方  杨鸣华 《物理教师》2008,29(10):19-22
2008年上海卷高考物理平均分为93.4分,考试部门命题的宗旨仍定位在考查考生对高中物理基础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对考生进行物理思维能力、物理实验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四大能力(包括15种分类能力)的考核。  相似文献   

10.
近十几年来,物理教育研究在美国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已经发展成物理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正在对物理教学改革产生实质性的影响.美国物理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是围绕普遍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应用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针对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和结果开展研究,使研究与课程和教学改革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些特点对于我国的物理教育研究与课程和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信余 《广东教育》2011,(7):110-113
2011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有以下三个特点:(1)选择题重基础;(2)实验题重细节;(3)计算题重思维。现对这些特点做一简要的分析,希望对2012届高三的复习备考有帮助。一、选择题重基础2011年广东高考理科综合(物理)选择题的最大特点就是,重视基础。现对这9道试题进行列表对照如下:  相似文献   

12.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10):F0003-F0003
物理学专业始建于1978年,是校级重点建设专业,设有物理教师教育和光电子与光电科学二个专业方向;现有教授1人、副教授(高级实验师)9人、讲师7人。其中物理实验中心是学校第一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演示实验室为学校唯一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团队是学校唯一实践类优秀教学团队。  相似文献   

13.
本从学科课程(物理)化入手,初步探讨物理化的教育功能,并联系当前的物理教育提出了一些传播物理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物理:原理与问题》是美国麦格劳一希尔(MCGraw—Hill)公司出版的一本美国高中物理教材,供9~12年级学生选学。该书丰编保罗·齐策维茨(P.W.Zitzewitz)博士是密歇根-迪尔伯恩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Dearborn)的物理学教授,在原子物理实验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成绩。他长期从事大学物理教学,又对高中物理与初中科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现任美国物理教师协会会长和美国物理学会教育论坛的主席。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经过研究发现导致物理学科学困生的形成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学生因素。(1)学生基础差。学生基础差,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困难,导致物理学习中抽象概念、规律的掌握、理解不到位,影响了物理成绩。(2)极个别学生学习动机不当,主观学习不努力,缺乏学习兴趣,致使物理学习出现滑坡、退步现象,最终导致物理学习困难。(3)学生无法适应物理学科的抽象性思维,导致理解失误,影响知识的掌握。(4)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对物理学科存畏惧心理,缺乏学好物理的信心、毅力和顽强的意志,这也是影响物理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6):F0002-F0002
物理与电子工程系是韩山师范学院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系之一。其高等教育可追溯到1958年汕头韩山师范专科学校物理教育专业(专科)。1977年复办韩山师范专科学校的同时成立了物理科,培养物理教育专业大专生,1983年改称韩山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1989年增设电子技术教育专业(专科),  相似文献   

17.
本文突出物理学发展中学科系统分类的大框架,结合教学实际,较深入地分析思考理科非物理专业基础物理教学内容,认为,在21世纪初期(约前20年)应采用以物理学的“动力学”为核心的基础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资源。观察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于1993年、1998年、2004年、2010年四次颁布基础物理教育标准.根据这些标准的颁布及其所引发的教育改革时间段,本研究将俄罗斯自1988年起的基础物理教育现代化改革划分为五个阶段: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和巩固阶段.从基础物理教育改革发展脉络、标准框架结构演变和改革理念更迭三个方面分析俄罗斯基础物理教育的改革进展,可以发现,俄罗斯在基础物理教育改革中并没有一味地仿效欧美等发达国家,而主要是坚持秉承自身的优良传统,改革呈现三大特色:"标准+大纲"并行的特有模式;教学负担的最大容量和必修内容的最低限制;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20.
2014年广东高考理综(物理)试题有重视基础、考查方法、突显能力的特点。现对这些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2015年高三物理复习的建议。一、试卷特点分析1.贴近生活重视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重视与日常生活及工农业产生的联系.是物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广东省每年高考的物理学科命题也非常重视这一点。2014年的试题再次充分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试题取材贴近生活,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