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运动应激所致血清IL-1β和IL-6浓度增加及其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伟 《体育科学》2006,26(7):33-35,74
目的:探索运动应激时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变化及其与糖代谢和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空腹,以200W蹬车2min,间歇5min,重复运动至极度疲劳。检测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h血清IL-1β、IL-6、皮质醇(Cor)、血糖(GLU)和血乳酸(BLA)浓度以及T-淋巴细胞转换指数(T-LTI)变化。结果:在运动后即刻,血清GLU、BLA、IL-1β、IL-6和Cor浓度增加幅度分别达运动前的40%、314%、75%、110%和95%(P〈0.001),而T-LTI则下降了31%(P〈0.001),经3h休息,Cor、GLU和T-LTI未完全恢复,但BLA、IL-1β和IL-6基本恢复;IL-1β、IL-6、Cor分别与GLU和BLA呈正相关(P〈0.05),但与T-LTI均呈负相关(P〈0.05);Cor分别与IL-1β和IL-6呈正相关(P〈0.05)。结论:IL-1β和IL-6在运动应激期间主要参与糖代谢的调节,对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索运动应激对Th1和Th2偏移的影响及其与皮质醇(Cor)、血乳酸(BLA)和血尿素氮(BUN)的关系。以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空腹,以200W蹬车2min,间歇5min,重复运动至极度疲劳。检测运动前、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h 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T-淋巴细胞转换指数(T-LTI)、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以及血清皮质醇(Cor)、血乳酸(BLA)和尿素氮(BUN)浓度等。结果:IFN-γ、IFN-γ,与IL-4比值和T-LTI在运动后即刻和运动后3h分别下降了37%、30%、31%、31%、39%和28%(P〈0.001);IL-4和血清IgG、IgA和IgM在运动前后无明显变化;血清Cor、BLA和BUN浓度在运动后即刻分别增加了的95%、314%、31%(P〈0.001),休息3h后仍无明显恢复。IFN-γ,和IFN-γ,与IL-4比值分别与T-LTI呈正相关(P〈0.05)。IFN-γ与IL-4比值分别与Cor、BUN、BLA以及IFN-γ分别与Cor、BUN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T-LTI分别与Cor、BLA、BUN呈负相关(P〈0.05)。IFN-γ与Ig以及IL-4与BLA、BUN无显著相关。结果说明运动应激时Th1和Th2向Th2方向偏移,细胞免疫功能下调。这些变化与血清Cor和BLA、BUN浓度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急性运动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运动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检测了 7名男子田径运动员 1次急性疲劳性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3h、2 4 h的外周血 T淋巴细胞转化 (TL T)、白细胞介素 - 2 (IL- 2 )活性和皮质醇及胰岛素浓度的变化。结果 :在运动后即刻 ,TL T显著增强 ,IL- 2活性和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略有上升和下降 ;在运动后 3h,前 2项指标和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明显增强和降低。这 3项指标在运动后 2 4 h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IL - 2活性变化与皮质醇浓度变化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胰岛素在运动前后无明显变化。提示 :1次急性适度运动可提高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并可持续数 h。这种变化与血浆皮质醇浓度下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急性运动对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索运动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检测了7名男运动员一次急性疲劳性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3h、24h的外周血TLT、IH活性和皮质醇及胰岛素浓度的变化。结果:在运动后即刻,TLT显著增强,IL—2活性和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略有上升和下降;在运动后3h,前2项指标和血浆皮质醇浓度分别明显增强和降低。这3项指标在运动后24h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IL-2活性变化与皮质醇变化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胰岛素在运动前后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一次急性适度运动可提高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并可持续数小时。这种变化与血浆皮质醇浓度下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训练组(男子足球运动员,n=16)和对照组(男子大学生,n=16)在功率自行车上完成一次递增负荷力竭运动。运动前、运动后以及运动后24 h采集静脉血,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凋亡率、羟自由基、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和8-氧鸟嘌呤DNA糖基化酶(OGG1)。结果发现,运动后即刻,训练组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P<0.01;P<0.05)、淋巴细胞凋亡率(P<0.05;P<0.01)、羟自由基(P<0.01;P<0.01)、8-OHdG(P<0.01;P<0.01)和OGG1(P<0.01;P<0.01)均高于运动前水平,而训练组OGG1升高幅度高于对照组(P<0.01),其他各指标升高幅度则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0.01)。运动后24h,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低于运动前(P<0.01),淋巴细胞凋亡率高于运动前(P<0.01),而训练组则恢复至运动前;两组8-OHdG(P<0.05;P<0.01)均高于运动前,但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OGG1在对照组恢复至运动前,而训练组仍高于运动前水平(P<0.05)。因此,长期运动训练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水平、提高DNA修复能力、减轻DNA氧化损伤,抑制运动性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等负荷运动训练对心理应激大鼠淋巴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的机制。方法:健康的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对照组、心理应激组、运动组和运动 心理应激组。实验后测定各组大鼠开场行为、外周血中氧自由基MDA浓度、SOD活性、淋巴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3周的噪音刺激所引发的心理应激可对大鼠的开场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可诱发大鼠体内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也导致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且其发生与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一致;10周的中等负荷的运动训练可降低大鼠体内自由基MDA的浓度,提高SOD的活性,也可以抑制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且其发生与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一致;中等负荷运动训练可拮抗心理应激诱发的大鼠淋巴细胞凋亡,且其发生与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一致。结论:中等负荷运动训练拮抗心理应激导致的大鼠淋巴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是,中等负荷的运动训练通过降低心理应激对机体造成氧化应激损伤的反应强度,影响相关凋亡调控基因表达,从而降低大鼠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叶春  罗晶  许豪文  何执静 《体育科学》2005,25(9):53-55,82
实验旨在观察预热休克对一次性大负荷运动造成大鼠骨骼肌运动性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实验采用大鼠热休克模型,用物理加热方法使大鼠体温升高到40.5℃~41.5℃,持续10~15min,在室温下恢复24h后进行一次性大负荷运动(速度为27m/min,坡度0°,时间为90min)。通过对比预热和室温组大鼠运动后即刻、24h、48h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来确定预热休克对大鼠运动所致骨骼肌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以及是否能够加速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恢复。结果发现,预热组运动后即刻、24h,血清中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均比室温组低(P<0.05);运动后48h,预热组较室温组血清中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略低,没有显著性差异,两组肌酸激酶值比室温基础组略高,也没有显著性差异;预热运动后48h组乳酸脱氢酶与室温基础组相比略高,没有显著性差异;室温运动后48h组乳酸脱氢酶较室温基础组明显偏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预热休克对于一次性大负荷运动所致的大鼠骨骼肌运动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并且能够促进骨骼肌运动性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探讨力竭性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对肠功能的影响及运动性肠功能紊乱的原因,3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运动后即刻组EX;运动后30min组(EX30);运动后60min组(EX60),测定力竭性游泳后不同时相肠组织匀浆MDA、游离巯基和ATP含量。结果:运动后肠组织MDA含量在运动后30min、60min显著性增加(P<0.01);运动后Free-SH含量在运动后30min(P<0.05)和运动后60min后(P<0.01)显著下降;运动后30min组ATP含量显著下降(P<0.01);运动后30min,Ca2+-ATPase活性下降(P<0.05);运动后60min,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运动源性自由基产生增加,使肠组织中游离巯基被氧化,导致ATP含量下降,Na+-K+-ATPase和Ca2+-ATPase活性下降,可能是造成运动性肠功能紊乱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万米跑后不同时相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及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活性的变化,探讨大强度耐力运动后血液淋巴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选取8名参加运动会万米长跑的体育专业男运动员,分别在运动前1天(RG)、运动后2h、24h和48h采血抗凝,分离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液淋巴细胞凋亡率,并测定血清中SOD活性、GSH和MDA含量。结果:运动后2h和24h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安静水平,2h显著高于24h;48h基本恢复安静水平。2h血浆中SOD酶活性、GSH和MDA含量均较安静水平显著升高;24h SOD和MDA仍显著高于安静水平,而GSH水平则无显著差异;48h后SOD、GSH和MDA均较安静水平无显著差异。外周血MDA含量与淋巴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757;P:0.001)。结论:万米长跑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有诱发效应,而凋亡率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开窗理论"特征。运动引起的机体自由基代谢失衡可能是淋巴细胞凋亡率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颜军  陈爱国 《体育科学》2005,25(11):51-54,57
研究中等负荷运动训练对心理应激大鼠淋巴细胞凋亡及其调控基因的影响。将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n=8)、心理应激组(n=8)、运动组(n=8)和运动心理应激组(n=8),实验后测定各大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基因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心理应激导致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中等负荷的运动训练可以抑制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运动心理应激组淋巴细胞凋亡与心理应激组比较显著下降,且其发生与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一致。提示:中等负荷运动训练可通过影响相关调控凋亡基因降低心理应激导致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中等负荷的运动训练通过降低心理应激的反应强度来降低大鼠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1.
细胞膜Na+-K+-ATPase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和分析了细胞膜Na^ -K^ -ATPase的结构、功能、活性调节机制及其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认为Na^ -K^ -ATPase是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的重要蛋白质,Na^ 、一些激素和递质通过复杂的信号转导机制对其活性进行调节。运动性疲劳时,Na^ -K^ -ATPase活性下降,而运动训练刺激可以增加细胞膜上Na^ -K^ -ATPase的数量和活性,产生良性适应。  相似文献   

12.
运动与骨骼肌Na+-K+-ATP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介绍了骨骼肌Na -K -ATP酶的分布和功能;概述了近年来急性运动、运动训练和低氧环境下运动与骨骼肌Na -K -ATP酶及其mRNA表达的研究概况;分析了运动中影响骨骼肌Na -K ATP酶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肌膜Na+,K+-ATP酶与骨胳肌运动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庆山  盛蕾 《体育与科学》2004,25(2):63-65,68
利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Na^ 、K^ 平衡能力与骨骼肌疲劳的关系,认为肌膜上的Na^ -K^ -ATP酶是维持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重要蛋白质,Na 、一些激素、递质通过复杂的信号转导机制对Na^ ,K^ -ATP酶活性进行调节。周期性训练刺激可以增加肌纤维细胞膜上酶的数量和活性,产生良性适应。研究表明疲劳时Na^ ,K^ -ATP活性下降,Na^ 、K^ 调节能力不足,胞内K^ 持续丢失,胞外Na^ 内流,静息电位绝对值随运动时间延长明显下降,肌肉做功能力下降。有资料表明,运动中自由基产生增加,以多种方式攻击Na^ ,K^ -ATP酶和脂质双分子层,是疲劳时酶活性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任波 《体育科研》2017,(3):73-77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基于“互联网+”战略视角,剖析全民健身发展的机遇、挑战以及应对策略。主要结论:“互联网+”战略下全民健身发展的机遇为政策利好、技术驱动与创新、体育资源整合和再配置、全民健身需求大、互联网人群庞大;挑战与问题主要为如何吸引优秀体育人才、完善行业监管、保障用户体验、提升用户粘性、增加线上场地;对策建议为加强全民健身网络平台建设、开展全民健身大数据挖掘、探究全民健身多元化经营模式、培养全民健身复合型人才、建立全民健身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对大鼠进行力竭性跑台运动的实验研究,测定大鼠红细胞Na^ -K^ -ATP酶的活性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力竭性跑台运动引起大鼠红细胞Na^ -K^ -ATP酶活性与红细胞免疫功能显下降,两具有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负荷跑台运动对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与肌浆网Ca2+-ATPase活性的影响及其与超微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运动后即刻组(B组)与运动后24 h组(C组).定磷法测定各组大鼠心室肌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活性与肌浆网Ca2+-ATPase活性;电镜观察各组大鼠左室前壁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B组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组,C组肌浆网Ca2+-ATPase活性显著低于其他两组;B组线粒体结构明显损伤,C组肌原纤维结构明显损伤、肌细胞及肌浆网肿胀.结论:大负荷运动引起大鼠心肌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e与肌浆网Ca2+-ATPase活性降低及心肌超微结构异常,但变化不完全同步;细胞膜Na+-K+-ATPase、Ca2+-ATPas活性下降可能与线粒体大面积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7.
30+     
  相似文献   

18.
探讨不同时间负荷训练大鼠红细胞自由基代谢和Na -K -ATP酶活性。结果表明急性运动时红细胞产生氧化应激,而有氧训练使红细胞自由基代谢得以改善。运动训练改善红细胞自由基代谢和Na -K -ATP酶活性和每日训练持续时间有一定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红细胞自由基代谢水平影响着红细胞膜功能蛋白活性。  相似文献   

19.
骨骼肌的收缩能力是影响机体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肌膜内外离子的运动,决定着体内生物电的变化。剧烈运动时,由于代谢产物堆积、酸碱平衡失调等因素,可使形成生物电的主要离子K^+,Na^+浓度发生变化,特别是K^+浓度变化尤为突出,近而影响膜电位,最终使肌肉兴奋性下降,运动能力降低,出现疲劳。基于K^+,Na^+与骨骼肌疲劳之间存在重要关系,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钾、钠离子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产业融合理论基础上对"冰雪+营地教育"产业融合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对其融合机理进行了归纳,分别对"冰雪+营地教育"的内在需求和外在动力对其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了解释,提出从推进政府"放管服"改革、建立组织领导部门、注重政策文件落实和加强人才培养4个方面以期为推动"冰雪+营地教育"产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