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胡先骕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卓有成就的大学校长.他的以“生活教育”的教育目的观为核心的系统且颇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启示我们今天的教育应注重人文修养,反对功利主义,教育要回归生活,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以化解现代资本主义危机、寻找经济发展与社会交往的和谐为目的提出交往理性观,倡导人与人平等共处,协商对话,反对外来干涉,主张还原交往行为之本来面目。这一交往理性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教学世界是人的世界,是人自身创造并生存、发展于其中的社会生活世界。在这其中,“交往是社会生活的开端,同时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社会生活是一张个人交往的网络,交往就构成了促进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成长的教育。从根本上说,作为学校教育形式的教学,其实质自然也是一种社会交往,是确定的交往主体怀着特殊的交往目的,在特殊的交往情境进行着具有特殊交往功能的活动。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教学本质。这些特殊性,同时决定了交往教学形式与传统的教学形式必然不同,它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是——对话。  相似文献   

4.
十九世纪的英国,各种思潮涌动,穆勒的功利主义主张幸福是唯一值得欲求的目的。简·爱在婚姻和宗教上的伦理观契合了穆勒的功利主义,并反对以利益为唯一追求目标的"功利观",反对牺牲尊严、自由、人格完整来获取幸福,也反对利用他人和被他人利用。简·爱式的功利主义婚姻观和宗教观既是十九世纪英国社会重理性、重"实用"的产物,也是夏洛特重视伦理道德修养的产物。这种功利主义伦理观不仅调整了女性对应于男性的依附关系,而且改变了人对应于神的屈从地位,彰显了女性的主体人格。夏洛特通过叙述简的成长道路,似乎给当时代的中下层女性指明了一条求生存、求发展、实现真正幸福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一个有道德的人,该不该追求个人名利呢?或者说,一个人追求个人的名利,是不是“有道德”的呢?按照“常识”,我们通常会对这两个问题给出否定的答案。受传统德育思想的影响,许多人一直反对任何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名利意识与诉求。笔者认为,这是有违人的社会生存规律和道德成长规律的。这样做并不能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反而可能使他们丧失对某些不健康思想的抵抗力。要想真正提高青少年的道德判断力和道德选择力,就应该正确对待青少年对个人名利观的追求,培养青少年正确的名利观。  相似文献   

6.
功利主义的合理性是建立在时代前提之下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反对和批判,这是其表面上主张个人幸福而实际上是集体幸福的前提。功利主义主张的大多数人的功利是对个人的独立性的重视和对集体主义的摈弃,而其合理性还在于功利主义揭示了人性中趋利和向善这一本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教会合作     
交往与合作是个体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儿童青少年由只具有动物性的人发展为具有社会性的人的主要手段,它的发展水平依赖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发展。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学校的负面影响,儿童青少年常会出现交往障碍,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个人生活中遇到困难,并增加社会的病态成份。教育要在尊重、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前提下,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使他们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走进生活,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8.
关于交往与教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交往”这个已经引起社会科学广泛关注的“关涉社会科学的基础”的概念,教育理论不能再漠然视之了。 一、忽视交往的教育与当代人的发展困境 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因此人的发展需要是无法自足的,人的社会存在与自我存在的二重性,决定了他必须首先通过交往活动在  相似文献   

9.
汪栅 《成人教育》2019,39(8):21-24
交往实践观是顺应时代的发展所提出的哲学概念,既是一种指导主体在社会关系中发展主体性的方法论,也是探寻社会发展规律的一种理论范式。用交往实践观指导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是基于现代人主体性回归的需要。成人教育要摆脱工具属性、社会本位、实用主义价值取向以及物质价值取向的挟持,就要在交往实践观的直达下确立以主体性教育为发展核心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给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生活带来了巨大进步,引起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包括人生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但与此同时,在伦理道德领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道德进步的同时,一些人在人生价值观念特别是人生价值取向上产生了困惑和混乱。有的人在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婚恋观、职业观等方面,是非不辨,荣辱不分,尤其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主张和奉行个人本位,只讲索取不讲贡献,只讲权利不讲义务,“一切向钱看”,表现了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人生价值取向。问题的产生固然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影响以及前几年我们一度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和大众传播媒介缺乏正确的导向有关,而发展商品经济所带来  相似文献   

11.
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不仅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习语.而且还要熟识使用该语种的人如何看待事物、观察世界,要了解他们如何用他们的语言来反映他们的思想、习惯和行为.更要了解他们社会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我们学习外语,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的交际.必然涉及不同的习俗文化、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等。我们所指的文化,并不单纯是狭义上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而是更广义上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所以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没有这些深入认识.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各利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相似文献   

12.
1.在教育目的观上,反对理性主义的教育目的。后现代主义对以理性教育为基础的教育目的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在他们看来,由于现代主义对理性、集体、制度和秩序的强调,教育目的是把个人塑造成现代性工程的零部件,其结果必然是忽视人的个性,导致人的异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疏远和个人生活意义的丧失。因此,后现代主义者在反思理性主义文化的基础上,反对确立任何理性原则,主张对学校教育目的采取较为宽泛的态度,不局限于单一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1功利主义刑法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内涵功利主义法学理论的确立有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沿革,而边沁则是系统地提出功利主义法学纲领的第一人。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是这样一种伦理原则:人的本性是避苦求乐,人的行为是受功利原则支配的,追求功利就是追求幸福,个人要追求其自身的最大幸福;而对于政府或社会及其措施而言,就是要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也就是所谓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边沁将功利主义伦理原则引入法学领域,并以之为指导,建构其功利主义刑法思想的理论框架。其理论基础的内涵可概括为以下三点:1.1功利主义的刑事立法原理。在其代表作《立法原理》一书中,边沁指出,自然使人降生在快乐和痛苦的帝国中,人的一切行为无不受其支配;避苦求乐是人之本性,也是人生的规律。因此,作为自己利益的最好的裁判的个人追求的是其个人快乐的增加,作为立法者追求的则应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就需要有一种力量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协调起来,这个力量就是制裁。制裁对被施加之人即意味着痛苦,而对被侵犯的利益则是保障。个人以其因犯罪所得之快乐与制裁之苦作比较,来判断其是否实施某一犯罪行为;立法者以是否有益于增进大多数人的幸福来判断是否...  相似文献   

14.
试论教学观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自身的发展经历了自在、自为和自由阶段,相应的教学观也随之进一步发展,自在教学阶段的教学观是一种与生活融为一体的生活教学观;自为教学时期的教学观是一种以知识为中心的知识教学观,这种教学观忠诚于知识,却背弃了人的需要,扼杀了人的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精神交往,并将人异化为一种工具;自由教学时期的教学观是一种立足于人的整体、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教学观,是真正以人为目的的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教学观。  相似文献   

15.
新自由主义反对功利主义为社会总功利牺牲少部分人的权利,认为个人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超越功利、权力与善,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性.权利的优先性表现为两方面:第一,在权利体系内部:自由权优先于平等权;第二,在权利体系的外部,就权利与功利、善相比较而言,权利优先于功利;权利优先于权力,新自由主义认为国家权力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个人权利,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再分配;权利优先于善.最后,个人权利通过政治参与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论道德与道德教育范型的嬗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道德源于人的二重性,个人利益(个体性)和社会利益(整体性)的不同关系构成了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道德范型。不同的道德范型要求不同的道德教育范型,而道德和道德教育的范型最终都取决于人的时代生存状态。历史地看,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群体主体、个人主体和类主体相一致,依次也有三种不同的道德范型:规范伦理、个人主体道德和商谈伦理,与这三种道德范型对应的道德教育范型分别是灌输式的、个人主体式的、交往式的。当代中国发展的特殊性,使得道德教育必须确立双重的任务:既要成为个人主体的催生剂,又要成为个人主体的解毒剂。为此,在弘扬个人的道德主体性、主张个人利益的同时.又要健全以公正为核心的德性制度,维护社会的公共道德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17.
功利主义教育思想是19世纪英国重要的教育思想流派,詹姆斯·穆勒是其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以洛克为代表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传统,又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等人的教育思想,在其代表作《教育论》中运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功利主义原理和联想主义心理学理论研究教育问题,提出了旨在追求和实现个人及他人"幸福"的教育目的观和...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的发展,个人生存的需要,正悄悄地促使着人际关系的变化。在交往观念上,由依从性向独立性发展;在交往行为上,由纵深进展向横向扩展过渡。尽管人际关系总是处于一种变动的状态之中,我们仍然有充分的理由断言,人际关系对每个人,对整个社会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道德要求下.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但是,由于人们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中,其社会地位、实践经验、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等各不…  相似文献   

19.
个人主体性与类主体性作为两种不同的主体性,其基本特点分别是占有与生产。具有个人主体性的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客观性知识观、以机械学习为主、丧失与他人交往,最终只能得到片面的发展。而具有类主体性的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形成了建构性知识观、以意义学习为主、建立与他人合作的关系,最终实现自主全面的发展。要实现学生学习活动中从个人主体性到类主体性的转变,就要关注学生自主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对人际互动的参与以及建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20.
教会合作     
交往与合作是个体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儿童青少年由只具有动物性的人发展为具有社会性的人的主要手段,它的发展水平依赖儿童青少年社会认知的发展。在儿童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家庭、学校的负面影响,儿童青少年常会出现交往障碍,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个人生活中遇到困难,并增加社会的病态成份。教育者要在尊重、理解儿童青少年的前提下,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使他们走进生活,学会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