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起 《精武》2004,(3):38-39
前言在2003年第10期的《精武》上,笔者曾讲解过“八极拳连续发力的关窍”。在那篇文章里,我是把单手与双手的连续发力合而述之的——以单侧连发为主。现在我要继续的话题,则是专门探讨左右手(肘)如何快速衔接发力。  相似文献   

2.
八极拳功法     
八极拳是中国北方拳种之一,又称“开门八极拳”。八极拳有出于四面八方,可达极远的地方之意。八极拳以六大开、八大招为主,动作简洁朴实,势险节短,猛起猛落,硬开硬打,多肘法,多直线往返。发力爆猛、刚烈,以气催力,并发哼、哈二声。打法有挨、傍、挤、靠,崩撼突击,硬进紧攻,贴身近发,寸截寸拿,以短制人。现将八极拳功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吴氏开门八极拳,通称八极拳。“开门”之意,一是开门立户,“八极拳吴钟传”,由八极拳初祖吴钟(1712-1802年)开创的风格独特、发力爆烈,富于技击之术的“异术”开门立户——八极拳术,立于中华武林;二是八极拳的拳法套路系统完整,理论讲究“六大开、八大招”,讲究“六力合一”的发力原理;三是开门入窍,知其理、悟其性、明其德,练之有形,用之无形,顺应自然的规律,故称“开门”。  相似文献   

4.
韩起 《精武》2004,(8):16-17
八极拳腿法为何全部是中、低腿?能否将高腿融入八极拳?韩起先生的《八极拳如何拳腿连发——兼谈八极拳为什么不起高腿》将给您答案。  相似文献   

5.
宁津八极拳     
宁津八极拳多年来在我国鲁北一带流传。其招式动作刚劲、朴实,发力暴烈,大有“晃膀撞山倒,跺脚震九州”的气势。宁津八极拳自成一家,从传系、沿革到风格、特点和练法都别具一格。近年来,宁津县八极拳不但盛行于齐鲁大地,而且还引起了国际武术界的重视。1994年6月,南美洲武术联谊会副会长苏昱彰、日本国武艺杂志社主编野田久贵等三人专程来宁津观摩考察“宁津八极拳”,观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请求再次率团返回拜师学艺。据宁津县八极拳传人李清波老拳师家传拳谱记载,宁津八极拳始传于清代雍正年间,源出少林寺入水塘清凉门。乾隆…  相似文献   

6.
韩起 《精武》2004,(10):16-17
这篇文章是韩起左2004年第8期《精武》上《八极拳如何拳腿连发》一文的续篇,做的仍是对八极拳的“解剖”工作。韩起一直在努力探寻隐藏在现象之下的拳学本质。  相似文献   

7.
韩起 《精武》2004,(10)
这篇文章是韩起左2004年第8期《精武》上《八极拳如何拳腿连发》一文的续篇,做的仍是对八极拳的"解剖"工作。韩起一直在努力探寻隐藏在现象之下的拳学本质。  相似文献   

8.
<正>八极拳动作朴实简洁、发力猛烈迅捷,是一门主张“破门而入,贴身近战”的北方代表性拳种。本套八极拳游戏以传统八极拳基本功金刚八势和典型拳势为素材,将八极拳的典型劲法、技法融入游戏,以发展学生速度、力量、灵敏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果敢、拼搏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热爱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以期落实“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八极拳功法修炼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清海 《武当》2007,(12):32-33
本文所议八极拳功法系列,乃原南京国术馆教练魏鸿恩老先生所传,亦为八极拳人之秘笈。八极拳,原名为"巴子拳"(见金一明著《五当拳术秘诀》,一七《拳术总论》)。所谓"巴子"一词,在巴语中乃老虎之意。即"虎拳"【愚生刚至秦皇岛时,尚有称八极拳为虎拳者。据传,清代有一大内张姓八极拳高手(张四成)即为川人;另外从八极拳基础"金刚八势"之"虎跳"步形看来,也酷似巴人(土家人)集体舞中领舞者之步伐。】  相似文献   

10.
劲力是武术运动中独特的概念,是武术的灵魂,是人体运用武术动作发出的一种意、气、力三者高度协调配合的整体性力量.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通过对人体不同的部分来分析八极拳和南拳的发力特点,为习武爱好者更好地掌握八极拳和南拳的发劲技法和对不同门派的传统武术发劲的共性规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神枪”李书文所谈《八极拳义》,实出自其门开山祖吴钟之拳学正宗,乃正根,同时也是八极拳人渴望见识到的“珍品”。因为此段文字,是自八极拳创立后,可说是首次面世。李志成、朱宝德二位先生不敢怀珍自秘,今整理出来与天下八极拳人共享!有关李书文《八极拳义》,请见本刊2002年第十期。但须郑重声明的是,此文(包括以后陆续发表的李书文拳谱中功法文章)版权所有归《精武》月刊,如发现翻印,必究其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八极拳的源流问题和吴氏家族与八极拳的传承问题,我在2001年第六期《武林》杂志《再说孟村吴氏八极拳》一文中已做过较详细的说明,但是目前一些所谓八极拳传人,甚至学者,抓住《八极拳》一书“历史源流”大作文章。对我、对我祖孙三代进行人身诬蔑,一时间令人不得安宁。更甚者要“正本清源”,把罪过加在我身上,借以否定八极拳发源地——孟村。所以对八极拳源流问题,今再赘述于后。  相似文献   

13.
八极拳小架     
郭清海 《武当》2008,(4):31-32
小架乃八极拳之基本功,气功也。初学者必须从小架开始。此路练好再练八极拳,最后为六大开及其它散手等。架子乃八极拳之精华也。  相似文献   

14.
定阳针定阳针又叫撑锤.是八极拳攻击时的核心技术之一。要求身体中正.上下左右呈十字发力.以半步拳法为基础.落脚着地呈跺、碾、闯三力合一。行如奔马飞碾,停如疾车骤止.开合吐纳,拧腰切胯.力贯于指.意向深远。  相似文献   

15.
李会宁 《精武》2010,(7):68-69
昔日先辈李书文先生精通八极拳与劈挂掌,得长短互用、阴阳互补之妙,其弟子——蒋介石的侍卫官刘云樵先生曾作过一篇《八极劈挂拳诀》,语言生动,寓意深刻,得到海内外八极拳同好的一致认可和称颂。  相似文献   

16.
八极拳自初祖吴钟始创以来,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在其漫长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它以其独特的演练风格和击技效果深得习武者的厚爱。为更好地继承这一优秀拳种,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所学及反复练习之体会,拙拟成文,抛砖引玉,以求得八极拳爱好者及同门弟子共同探究、完善和提高。 一、何为八极拳 据《河北省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术秘诀之谱》载:“吾有八极拳一套。何为八极拳?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太极变化作为八八六十四卦,能先知未来之事;八极分为八八六十四手,有扶弱敌强之能。”文中所言“太极”、“八极”二词,均为中国古…  相似文献   

17.
八极拳史话     
八极拳是清初沧县孟村镇人,吴钟(字弘升,1712-1802年)所传。吴系云游道人癞魁元之徒,于乾隆年间在河北沧县城南孟村镇设坊,方使八极拳广为流传,故有“孟村八极”之说。八极拳在河北沧县孟村传习,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30年代沧县人氏李书文(字同臣,人称神枪李)之徒周馨武、霍展阁及其侄霍庆云等人,将八极拳传到吉林省。八极拳早年间有人称作“巴子拳”、“八极拳”等。近代称“八极拳”者居多,乃取八方极远之意也。八极拳非常注意攻防技术的练习,在习法上讲究,挨、膀、挤、靠,不招不架,见招打招。八极拳的步型以弓步、马步为主。步法多以…  相似文献   

18.
常玉刚  刘杰英 《精武》2009,(12):40-46
八极拳小架由十六组大式组成。吴钟创拳之初,其弟子三人,即:吴荣、吴漾(永)、吴钟毓。荣,钟之女,受性别影响,其套路编排上,与吴渫所练小架略有区别。荣传八极拳小架,受封建礼制影响,起始动作为作揖顶肘。而渫传八极拳小架,其开始动作则奉行了武林界长期流传的抱拳礼,  相似文献   

19.
肘跌法     
刘冬  刘迪民 《中华武术》2002,(12):11-11
肘,不但尖、硬,攻击力大,而且其招势隐而快,短且险,变化莫测,在近身搏斗中,最易发挥攻击和防守的作用。肘击发力须以腰为轴,蹬腿、折腰、顺肩,这不仅形成了有利于防护的进攻姿势,而且也大大增加了攻击的爆发力和速度。若能在肘击中配合上一些巧妙的步法,不但可以给对手以重击,还可以使对手跌倒。这就是肘跌法。下面我略举几例,以便武林同道指教。  相似文献   

20.
霍文学 《精武》2007,(2):35-35
霍氏八极拳非常讲究十字劲,过去习练八极拳者也非常注重十字劲,这是练八极拳时必须做到的劲力,也是习练八极拳不同于其它拳种的一大特点。霍氏八极拳金刚八式、八极小架及应手拳的一些套路动作,要求每个动作以十字劲为基础,其动作是向上、下、左、右四方做如同十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