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董小川教授:长期以来,西方文化就是一个热门研究课题。作为西方文化史的博士研究生,如何认识西方文化是一个基本问题,也是研究的基础。从1918年斯宾格勒在《西方的没落》中提出文明更替的“文化形态论,”经1934年开始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继承和发挥了文化形态论,到1996年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明确提出文明冲突论以后,西方文明的地位和命运、西方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对峙与碰撞等问题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课题,西方文化研究自然成为必要。[1]自五四运动开始,中国人就在研究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东西方…  相似文献   

2.
西方文化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知识课,又是学习英美文学和其他专业知识的辅助课程,其中基督教又对西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针对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西方文化时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先说西方文化与基督教的关系,然后提出了西方文化在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袁晓军 《文教资料》2007,(11):74-76
西方的文化研究理论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被陆续介绍到中国,同时也被不同程度地运用于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成为90年代文化批判的主要话语资源之一。应当说,西方的文化研究理论与方法在进入中国以后,不少的中国文化研究者对于不同的语境缺乏应有的反思和警醒,致使西方理论在中国本土产生了极大的错位与变形,甚至违背了西方文化研究的精髓与灵魂。本文拟从西方文化研究话语资源的中国化入手,探讨中国文化研究及文化批判的引进,发展现状及其前途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考察流贯西方文学中的“弑父”主题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缺失,揭示了东西方两个不同文化体系之间的差异:西方宗教文化与中国伦理文化的差异,西方所处的子文化体系与中国所处的父文化体系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对海外华人小说有深远的影响,在进入西方本土文化时,与西方文化产生激烈的冲突,使西方华人小说充满了文化的矛盾。新老移民的文化情结,使他们始终具有灵魂的漂泊感,以边缘人的身份和尴尬的文化心态,无法最终跨进西方文化的门槛。而东南亚华人小说却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血缘的关系,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都对东南亚华人小说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6.
借用化学学科中的“同分异构”理论对中西方大学文化进行界定和分析,是将自然科学领域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中西方大学文化问题研究的一种尝试.通过运用“同分异构”理论及其方法,对中西方大学文化结构和历史演化机制进行了论述,并对中西方大学文化“同分异构”现象及生成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中西方大学文化可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同分异构体”;为科学解释中西方大学文化间存在的差异、矛盾和冲突等现象,进而实现彼此间的融合与转换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东方体育文化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逐渐形成了融养生健体、道德教育、娱乐竞技于一体的独特风格。在西方奥林匹克运动的巨大影响下,东方体育文化不再是封闭环境里的自足体,而是在同西方体育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竞争的汇流中迅速发展。西方社会的经济、文化和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历史条件和竞争、冒险的哲学思想,使西方体育文化形成了重视练形、健美、讲究外在统一和竞争激进的风格。  相似文献   

8.
在后殖民语境下文化身份依赖于他者的动态建构.林语堂从自身的文化间性身份出发,在《吾国与吾民》中建构了与西方相异的中国文化身份,修改了西方“中国形象”话语的负面成分,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西方人的期待视野,获得了西方读者的认同.  相似文献   

9.
西方文化对于太平天国运动起到了启蒙动员的作用。太平天国走在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前列,但西方文化的真正内涵只在极个别人处被认识感悟。与西方文化或多或少的联系是太平天国鲜明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文化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源远流长,几乎所有的西方作家和文学巨匠都曾从中汲取过养料,形成了以其为"文化元典"的创作与思维模式,也成为我们今天破解西方文学传统的"密码"。无论是在基督教神威远播、一统天下的时代,还是在人性张扬、神性贬抑的当下,基督教文化的穿透力都无所不在。基督教文化在滋养西方文学外在形式的同时,也构筑了西方文学内在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苏州地区文理科不同专业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当今大学生对东西方传统节日有一定认知,探略东西方节日的文化姿彩,有助于解析全球化和本土化二元共存背景下跨文化交际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Navdeep is a six-year-old storyteller whose stories give insights into his *iwareness of ‘story’ in terms of his ‘East-West’ heritage and his language development. Using his story ‘The Witch and the Gang’, I have analysed his narrative competences. Salman Rushdie is another ‘East-West’ storyteller, and I have used Haroun and the Sea of Stories to place Navdeep's storying in both a cultural and a linguistic context.  相似文献   

13.
语言和文化是共生的。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融入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对英汉词汇的动物、色彩、数字以及习语等的东西方差异进行分析,进而提高英语词汇教与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东西之争及古今之争所确立的西方中心主义文化观,不可能经由西方自身对现代性的自我反思建立一种基于主体间性的跨文化交往模式来改变。为此,必须反思作为国家形象传播主体的"我者"文化,在异域文化圈中的身份建构和确立的问题,进而将"他者"对"我者"的身份认同,转变为"我者"在"他者"文化语境之中的价值适应。  相似文献   

15.
高校是东西方文化互相交流、碰撞、融合的主阵地。围绕西方文化对大学生职业观形成的影响问题,辩证阐述了西方文化对大学生职业观形成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就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西方文化、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际间在多领域合作的加强,世界各国的团体和个人相互交往和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一种日常生活方式,但是东西方文化取向和价值观的差异往往使交际低效,交际主体之间经常产生误解甚至冲突。进而东西方文化差异会使人们的交际行为相差甚远,因而跨文化冲突在所难免。本文详述了东西方文化的一些显著差异,并提出了如何在增强英语交际水平的前提下,秉承着合作原则,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体西用"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所含内容极为广泛。这一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是中西文化冲突与社会危机的产物。在"洋务运动"时期,其实践虽以失败告终,但其影响却至为深远。  相似文献   

18.
清末鸦片战争之后,西方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也送来了西方近代的科技文明。教会大学是在东西方文化相互碰撞与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由西方传教士带着文化侵略的目的在中国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教会大学的数目不多,存在的历史很短暂,从19世纪末最初形成,到20世纪50年代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结束,不到百年时间。但是教会大学却是教会教育中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它在中国社会近代化,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在中西文化、中西教育交流史上地位和作用是很突出的。  相似文献   

19.
民国图书版权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实物分析与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民国图书版权票的由来与类别、版权票设计理念与审美文化性进行研究,认为民国版权票反映了中国现代著作权的产生与实施的过程,是艺术设计史上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标本。  相似文献   

20.
鲜卑民族的入主中原,为中原地区带来了更为便利的民族融合浪潮,西方文化因素也顺势传入了中原地区。以黄金作为装饰物,是欧亚大陆草原具有相同或相近生产生活方式的民族在装饰上的一个共同特征。鲜卑民族亦继承了这一传统并有所创新。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现的族属鲜卑的金饰物中,既有北方地区流行的以动物造型及纹饰题材的特点,也可见因东西文化交流而导致的这些装饰品发生的明显变异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