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文强 《精武》2014,(36):10-10
定向运动最早作为瑞典国家军队训练的一种方式,逐渐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锻炼方式。高校定向运动的开展,对于激发大学生运动参与的兴趣,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该文以定向运动与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为研究的主题,在分析定向运动与大学生体质健康契合点的基础上,结合教育实践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健康近年来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人的发展与健康所需。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健康的主体意识还没有明确,所以高校有责任担负起健康教育与调控的任务。通过运动的参与,明确运动与健康的关系,实施运动促进健康的过程,分析运动健康与风险管理的因素,客观培养和发展大学生主体健康运动意识,使其达到自我的调控与管理的目的,使运动健康到达最优化,为大学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最基本的健康保障。  相似文献   

3.
从健康促进的视角出发,探讨健康危险行为的发生特点及其原因。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自制运动行为KABP问卷,对华北三所高校573名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了运动行为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运动缺乏的健康危险行为。应采取有效干预,增加大学生运动行为,降低健康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4.
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创新适逢我国全力进行健康中国建设和迎接北京冬奥会举办,必然加快推动健康生活方式和冬季运动项目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拓展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思路,树立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的冬季体育教学理念,促进大学生健康、全面和可持续的发展.在冬季体育教学中要促进运动项目与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育意识.冬季体育教学是培养大学生科学健身和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掌握冬季体育科学的健身理论与方法,培养大学生坚持锻炼、养成运动良好习惯和爱好体育的行为.构建冬季体育教学创新体系,促进大学生体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长效发展,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通过大学生体质现状及大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调查分析,发现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和活动强度不够、不注重良好的锻炼和生活习惯、健康知识以及不良的锻炼环境和不科学的运动方式是学生体质下降的直接因素。本文从教育和健康促进入手,做好大学生体质健康人群的监测和评估,并进行具体健康指导,以期改善大学生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和数理统计方法对高师女大学生运动健身认知、行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师女大学生对运动健身的"知、信、行"有明显的偏差.通过分析研究,建议在对高师女大学生的运动健身活动给予适当的技术指导,促进女大学生体育运动健身以及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是人们肉眼可见的,伴随互联网盛行而来的是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其体质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实施运动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基于此,本文在健康中国和全民健身的时代倡导下,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为导向,以促进体育运动参与为主要抓手,在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与大学生熟悉互联网的特点进行结合,从抖音、微视等这些大学生接触最广泛的短视屏直播平台入手,搭建起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增进学生间的沟通,从而构建出促进大学生体质全面健康发展的新型运动健康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健美操教学中,运用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一学期的教育实验.旨在验证该模式对大学生健康促进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大学生健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实验班学生在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社会健康及体育习惯等方面均好于对照班,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综述法和数理统计方法时黑龙江大学生女大学生运动健身认知、行为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大学女大学生对运动健身的“知、信、行”有明显的偏差。通过分析研究,建议在对黑龙江大学女大学生的运健身活动给予适当的技术指导,促进女大学生体育运动健身以及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揭示微信平台和移动健身运用(APP)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实验组实验后体质健康各项指标(身高体重除外)均有显著的提升(P<0.05),对照组各指标也均有上升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实验后各项指标(身高体重除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基于互联网的线上运动干预项目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可以作为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及体质健康促进的有效手段;2)线上运动干预项目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作用机制是通过目标设定,自我监测行为,个性化定制与指导,社会互动等强化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高校群体运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高校的群众体育运动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外延,单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的封闭式校园群体竞赛,不再适应高校群体运动的需要,而各种健身、休闲、挑战自然与自我的无竞技运动项目,在高校体育教学与群体运动中正崭露头角,它将成为群体运动的发展趋势.同时,群体运动也将成为体育课程的一部分,而不仅仅单纯是体育教学的补充.群体运动正朝着多元化、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业梅 《体育科技》2005,26(4):51-52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水平和运动技能的重要手段。预防大学生意外运动损伤的发生,必须重视在晨练、课间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为学习生活与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这种现状已经受到了各界的关心和重视。本课题从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方面来探析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在高校建立“一操一拳一泳”为特色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新体系,力求为大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树立健康的终身体育观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河南省高校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愿意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主要是为了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增加交往、通过体育考试等;男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有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等;女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慢跑、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跳绳等;大学生体育人口较少;校内场馆和校园空地是大学生经常体育活动的场所等。为此,应加大体育教学改革力度,提高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塑造良好学校体育环境,提升社会体育环境。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法,对我国原来的体育教育目标体系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目标应是:实现大、中、小学在目标内涵上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根本目标,共同注重体育文化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的传授,结合身体练习,形成体育、卫生保健教育相结合的、强调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锻炼习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目标层次要求上有所区别的系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新体系。提出构建我国从小学至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健身运动处方在普通高校健身课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健身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而采用的一种科学的、定量化的体育锻炼方法,是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为目的的运动处方.普通高校健身课引进健身运动处方的实验结果表明:把身体锻炼和运动处方制定的原则与方法作为主教材,通过健身课教学,学生既掌握了科学锻炼方法,又达到了强身健体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统计、计量分析方法,深入分析影响大学生运动行为的社会经济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52%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运动习惯,但是真正符合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推荐的规律运动标准的仅34.2%;其中男生有规律运动者占21.5%,女生仅为12.7%;低年级规律运动的比例高于高年级。通过logistic回归可以预测全体受访者是否规律运动的因素包括:性别、年级、体育测试压力、母亲受教育的程度和可利用的时间是否充足。研究提示,大学生规律运动比例较低,社会经济状况和社会心理因素会对其规律运动行为造成影响,因此针对影响规律运动的因素制定其相应的对策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为武术类、养生功法类、民俗体育类和少数民族体育类,文章分别阐述了这些项目的开展对现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有助于现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传统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及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高《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是当前普通高校学校体育努力探索与实践的一项体育活动。浙江林学院在结合自身特色的基础上,实施了计划与管理相结合、制度确立与兴起培养相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外锻炼相结合、一般与特殊相结合、练习与比赛相结合、《达标》活动与科研相结合、建立舒适和便利的运动环境等措施,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达标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0.
对影响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高校女生中普遍存在着健康意识增强而健身实践滞后的现象.分析了影响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客观因素,建议高校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加大体育场(馆)的建设,加大对体育的投入与管理力度,正确引导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