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专家访谈等方法,在回顾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制度的基础上,对当前学生体测过程中从所涉及的思想认识问题、体测过程问题、体测内容问题、数据总结与反馈问题进行分析,从宣传与引导、监督与核查、反馈与总结、体测过程管理、理论研究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关改进意见。旨在不断提高体测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校体育的监督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传统校园体育教学中“难量化、难记录、难监督、难分析”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智慧操场AI智能技术数据实测,针对体测和中考项目实时分析和反馈学生的运动姿态、运动过程、运动成绩等关键指标,帮助学校实现对学生体质健康教育课中、课后服务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讨学校实施学生体质测试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路径,提出主要路径包括:加强对学生体质监测意义的宣传教育,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从体测的选用指标上使学生认识和理解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从体质发展促进措施中提升学生加强体质健康管理的能力;从体测组织运行上加强对学生运动安全教育;从体测的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遵守规则教育;从体质测定结果的应用促进学生提高健康意识,自觉加强体育锻炼等。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体测政策对大四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利用某高校相邻2个年级学生在大学期间4年体质健康测试成绩构成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测政策对大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的提升有正效应,但是对大四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分数的影响不明确。这说明体测政策不能有效促进大四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制定高校体质健康测试政策的过程中,除了对合格率进行要求外,更应该考虑制订能有效促进大四学生体质健康提高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陈瑶 《当代体育科技》2023,(30):167-170
为进一步了解2022年广东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探究主要影响因素,该文以2022年广州华商学院大一至大四学生为调查对象,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分标准,对广州华商学院2022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以下简称体测)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22年广东高校大学生存在身体素质变差、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问题。具体表现:体测成绩及格人数最多,约超过总人数的2/3;不及格人数略高于良好人数,优秀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不足1%。不同阶段学生对体质健康的理解与重视度不同。广东大学生数量增长与体质健康水平成反比;年级越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越好。广东大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是影响广东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风险与运动并存,必须重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风险管理。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风险管理简介入手,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准备阶段、测试阶段和处理阶段的风险识别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降低风险、引入社会保险机制,转移风险和重视体测风险防控,回避风险等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风险防控策略,以期为保障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安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归纳法等方法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以来的大学体质监测现状进行探讨与分析,提出目前我国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只重视测试的过程,忽视测试后对学生体质数据的反馈分析以及体质健康干预和指导等。从加强体质健康教育咨询、创建多元化激励奖励体系,建立体质监测和体力活动跟踪管理与信息反馈系统,开展综合性学校体质健康促进计划,进一步拓展和完善大学体质健康的监测体系,发挥体质监测在指导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对体质研究的深入,学生体质健康自我诊断被认为是学生体质健康管理走向科学化的重要方式,与学校体质健康测试评估相比,学生体质健康自我诊断在价值取向、程序与方法以及结果使用等方面,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国内外关于体质健康测试评估的主要现状与发展趋势为评价与测试指标导向健康指标与健康标准,重视评价效能的改进与建设,发挥评价健身价值教育,强调体质健康网络信息反馈平台与健身运动处方运用的研究,体质测评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归结指向决策与培养体育行动与能力。有鉴于此,我们应确立全面体质健康评价内容,开展体质健康项目测试,获取体质健康有效信息,并让学生通过多渠道的信息比较发现问题、诊断问题,建立健康信念,学习行动策略并获取健康行动能力,从而建立从体测数据变化中挖掘有用信息来形成动态诊断模式。  相似文献   

9.
体质健康测试是国家为了掌握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督和指导大学生体能锻炼,达到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目标的策略。基于对某高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分析,提出教师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体测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选项教学技能的学习选择练习内容、改革教学模式,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科学指导、共同提高。建议提出教师在体育选项课教学中,更新理念,提高体质健康的认知水平;因势利导,加强体育选项课教学指导;突出实效,选择合理教学模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查阅大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理论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体测数据,分析大学体质健康测试的存在的问题,探讨大学生的“不健康”行为的性别差异和追求“健康”的手段,并试图为进退两难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提出缓解之道。研究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女生比男生表现出更好的生活方式和体测成绩;面对下滑的体质和不合格的体质测试成绩,部分学生采取错误的方式追求“健康”结果。针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所表现的问题以及大学生之间的性别差异,从测试本身、测试过程以及学生体育行为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5~2014年,在教育部体卫艺司领导下,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织全国17所高校,采用严格的科学程序,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7年)进行了修订,新《标准》不仅提高了应用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而且还强化其教育激励、反馈调整和引导锻炼的功能,提高了其教育监测和绩效评价的支撑能力。新《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三个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是国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体质健康的个体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研究36所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中的体育加试内容设置及分值占比,为高校“强基计划”选拔中的“体智结合”提供帮助。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36所高校的招生简章、体测项目设置以及评分标准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无故不参加体育加试及体育加试不合格的学生不予录取或取消相关资格的学校有24所;条件相同(文化考试总成绩)下优先录取体育加试成绩优秀的为9所。各校体测项目设置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本一致(选取其中几项),部分高校还选取了《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中相应的内容;各校体测项目的评分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高三群体基本一致;少部分高校由院校自主设置评分标准;调查发现还有35所高校未选取耐力跑作为体测项目;仅8所高校体测项目在4项以上;大部分高校选取身体机能和身体形态以及速度、爆发力等作为体测项目。研究结论:人才选拔应“强基先固本”,健康的体魄应作为高校选拔的必要和前提条件。建议:注重基本体质、体能检测,注重基本运动技术技能加试,注重中学与大学体测项目的衔接,体测项目设置个性化。  相似文献   

13.
探索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与锻炼坚持性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通过文献法与访谈法对体测结果关注的概念及维度进行界定,自编大学生《体测结果关注问卷》,并修订大学生《锻炼坚持性问卷》,运用这两个问卷对1 21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的体测结果关注与锻炼坚持性在性别、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体测结果关注与锻炼坚持性显著相关,体测结果关注可以预测锻炼坚持性。其中,体测自较关注是预测锻炼坚持性及努力投入与情感体验因子的主导因素,《标准》评价关注最能预测锻炼行为。研究发现了体测自较关注对锻炼坚持性的重要意义,建议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通过结果性评价满足学生对《标准》评价的关注,更要重视通过体质增值评价提高学生对体测自较的关注,进而有效促进学生的锻炼坚持性。研究为大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的教学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苏北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及规范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苏北高校学生身体素质不达标比例较大,其中肥胖、耐力、力量及速度四个指标不合格率较为突出;学生参加体测的态度比较消极,经常出现违规违纪现象;监测人员以公体教师为主,体育专业学生辅助测试,测试秩序比较混乱;大部分高校测试仪器、设备缺乏;学生获取体测信息渠道比较狭窄;场地安排合理,利用率高;体测经费及人员经费报销方式差异较大;医务监测站位置设置不够明显,医务人员缺少;大部分高校体制测试数据后续管理存在漏洞,数据安全性受到威胁.针对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旨在为苏北高校体质健康监测安全、高效的进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四川农业大学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探索和总结在实施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根据2011年四川农业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并比对2008—2010年测试情况,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寻找学生体质与健康变化规律,并提出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的建议,为落实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工作,有效地改善四川农业大学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王宾 《精武》2011,(A1):11-1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社会调查等方法,分析廊坊地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揭示当前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高校相关部门对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执行力度不够;大学生自身锻炼意识差;体育课外辅导和监督力度缺乏是主要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大学生体质健康的监督,加强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深化体育改革的内容,以便更好的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4年国家最新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湖南省医学院校体测大数据,运用模糊理论,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研究表明湖南省医学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不太理想,主要集中在及格区域,达到优秀和良好的学生比例男生仅为1.68%、女生0.73%,且男生7.54%没有达到及格要求。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体质健康抽测是当前教育行政部门检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状况最简捷、有效的方法之一。宁波市教育局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工作开展以来,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和改进,制定了较严密、完善的学生体质健康抽测制度,为宁波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提升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京  吕小龙 《健与美》2023,(8):128-130
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质测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进行具体分析。经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体测存在着身体素质下降的趋势,体测合格率较低,存在一定的体质偏差和体质差异。因此应该探寻体质提升的策略,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系统分析等方法,对网格化管理视角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治理模式进行研究。网格化管理视角下大学生体质健康治理是以清晰、智能的信息管理平台为基础,以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和动态监督、互动反馈的监控机制为保障,对学生体质监控实施规范化、精准化的治理,最终实现以学生体质健康资源共建共享共治为核心、以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为目的的闭环治理体系。大学生体质健康治理模式构建包括:合理设置网格单元,构建精准、高效的单元管理结构;信息入“格”,构建一体化信息平台;转变治理理念,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