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俊 《中小学校长》2012,(11):12-15
一流教育需要一流师资。名师是教师队伍中的精英,名师是教育的旗帜。名校育名师,名师扬名校。近年来,名师现象及名师的成长与培养规律越来越受到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探寻名师成长的轨迹,对名师现象、名师的成长经验、名师的教学思想及名师的培养策略进行一些思考与探索,构建名师文化,发挥名师资源的优势及名师的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促进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转变,提高广大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促进基础教育可持续、高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名师论     
论述了教育名师的价值内涵与属性;阐释了黄冈名师的地位与特征;阐明了名师理论研究的原则与旨趣。  相似文献   

3.
教学名师工程是我国21世纪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一项重要措施,教学名师在完善自身发展的同时,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师资队伍的整体建设.本文分析了教学名师的特征、教学名师知识管理的意义、教学名师知识共享的价值、教学名师的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重点探讨了教学名师知识共享的技术平台构建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4.
名师应当是思想者——谈教学主张与名师成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名师"是教师中的精英人物。但他们作为名师的"职业命运"却千差万别。为什么有的名师昙花一现,而有的名师到了七八十岁仍然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为什么有的名师总是原地踏步,而有的名师终成大家?到底怎样才能成为名师?"名师"又该如何发展?名师的真正价值与魅力又在哪里呢?下面这篇文章将带您进入思考的丛林。  相似文献   

5.
如何向名师学习?学名师的什么呢?笔者产生这些疑问,皆因曾有的经历。去年几次参与观摩活动,见太多一线教师以仰望姿态正视名师,俨然正视名星,全场除了掌声与“好”声之外,几乎再无理性批判的进程。再加近来与几位名师提及名师,见他们眼里几乎装不下他人,甚至流露不屑一顾的神情。普通教师仰望名师,名师贬低名师,这两种极端的心态,两股危险信号,都是不利于向名师学习的,必须矫枉过正才行。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名师的率先垂范,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名师的示范引领,学校的美誉与优质教育的大厦更需要名师的强力支撑.正是基于对名师独特作用的不断加深的领悟,近十几年来,名师成长与发展问题逐渐成为一个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7.
名师成长的实质是教师作为教育专业人才的专业化高度发展过程,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过程。名师的成长,体现了周期性与阶段性规律、共生性与复杂性规律,也表现出师承效应与转益多师规律以及马太效应与期望激励等诸多规律。影响名师专业成长的因素很多,解读名师成功的人生轨迹,研究名师的成才规律、影响因素与机制,感悟名师的人生智慧,对探索富有成效的教师教育、培训与管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关于名师与高徒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而又争论颇多的一个教育问题。其实,名师出高徒只是一种教育现象,而不是必然规律。高徒抬名师也只是一种教育现象,也不是必然规律。辩证地看,名师与高徒互动关系才既是一种教育现象,又是一种教育规律。这一规律告诉我们名师能够培养高徒,高徒也能反过来烘托与助推名师出名。简而言之,就是名师出高徒,高徒抬名师。这是一个名师与高徒相互促成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开展中小学名师成长路径研究,目的是探寻名师成长规律,为立志成为名师的广大中小学一线教师提供经验和借鉴。通过采用文献研究、个别访谈等方法研究发现,中小学名师成长有一定的规律,即名师的成长是名师对基本规律的高度认同与坚守,显现着不同于一般教师的成长自觉。名师是自身修养、岗位锻炼、名师指点和组织培养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正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许多地市相继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笔者注意到,大多数地市的名师培养工作方案的制订,立足于教育行政视角,侧重于名师的管理与考核。如何从业务指导角度来培养名师?这值得基层学校及教科研机构深入去研究。本文,笔者结合龙岩市首批中小学及幼儿园名师工作室建设情况以及外地名师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以教学主张提炼为抓手"的名师培养工作思路,希望对推进我市名师培养工作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福建教育》2005,(6A):37-37
名师是大山,是大树;名师能带动一方,能影响一代。我们仰慕名师,我们渴望成为名师,我们期盼与名师交流,然而我们中的多数人和名师交流的机会实在是太少了。我们能够阅读名师的作品,能够倾听名师的讲座,却很少有机会和名师直接交流,对多数人而言,想要让名师单独回答自己的某一个问题几乎不可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江苏部分名师成长过程的分析,发现名师成长过程的特征主要有:名师成长基于历史文化与教研文化传统;自主发展是名师成长的主要原因;学习、实践、反思、研究是名师成长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如何向名师学习?向名师学什么?笔者产生这些疑问,皆因曾几次参与观摩活动,见太多一线教师仰望名师,全场除了掌声与叫好声之外,几乎再无理性的批判。近来与几位名师聊天,提及其他的名师,发现他们的眼里几乎装不下他人,甚至对别的流派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  相似文献   

14.
如何向名师学习?向名师学什么?笔者产生这些疑问,皆因曾几次参与观摩活动,见太多一线教师仰望名师,全场除了掌声与叫好声之外,几乎再无理性的批判.近来与几位名师聊天,提及其他的名师,发觉他们的眼里几乎装不下他人,甚至对别的流派流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普通教师仰望名师,名师贬低名师,这是两种极端的心态、两种危险信号,都必须加以矫正才行.  相似文献   

15.
周彬 《上海教育》2008,(1):32-33
对于今天的中国教育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名师的时代。中国教育需要名师来突破应试教育的瓶颈,需要名师来担起中国教育的脊梁,可以这么说,没有哪个时代比现在更急迫地需要名师了。可是,名师是等不来的,恐怕我们也等不及,于是名师培养工程与名师评选活动在这片热土上轰轰烈烈地展开了。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具体的学校,都不乏名师评选的踪影;留给我们思考的,就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名师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名师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大树,是改造教育生态环境的主力军。2012年10月,南靖县依托两所县直幼儿园成立了两个幼教名师工作室。成立幼教名师工作室,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幼教名师的再成长,打造名师品牌,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幼教名师在教育教学、专业引领、青年教师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我县幼教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致力于打造名师品牌和发挥名师作用,取得了一些成果。下面,本人就幼教名师工作室的一些粗浅做法和点滴经验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改革中,名师成长存在急功近利的趋向.各种评选与评比活动,是一把双刃剑,在造就名师的同时,也为滥竽充数者大开了方便之门.名师成长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名师的学养、视角、思想与个性是最为宝贵的资源,值得珍视与爱护.读书、实践、创新相互渗透,是名师成长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8.
教师是理想课程的转换器,“名师工程”的价值毋庸置疑。随着“名师工程”的深入,更多的教师会接受名师的称号,迈入名师的行列。可是,正如人们所知的,名师绝不仅仅意味知名度高,也不是所有的名师都能经受岁月的检验,都能在教育史上留下自己的轨迹的。何谓名师?名师如何成长与发展?名师群体呈现什么共同特征?如何借助名师工程,更好的总结、推介名师经验,改进教师培训、培养策略?这些问题,有必要给予足够关注并进行深入研究。名师不是超级明星,不可以速成,所谓“积累岁月,见道弥深”。名师必须经由实践的历练与时间的沉淀而变得深厚、丰盈、润…  相似文献   

19.
名校与名师是相辅相成、同构共生的一对概念。名校需要名师支撑,名师可以造就名校;名校肩负着培养名师的责任,名师的生成与壮大则能促进名校的发展。怎样的学校称得上是“名校”,怎样的老师可谓是“名师”?多年来我们一直苦苦思索这一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对“名校”、“名师”形成了这样一些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20.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课程与教师,而教师乃是实施课程的主体,故教师尤为重要。随着教改的深入开展,呼唤名师、造就名师已成为业界的期许与追求。如何成为真正名师?笔者试以教师专业成长规律为切入点,思考与探索名师成长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