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4年8月,笔者去台湾世新大学研修。世新大学是台湾著名的以新闻传播学为主要方向的大学。它由著名报人成舍我先生于1956年创办。上世纪20年代起,成舍我先生先后创办了《世界晚报》(北京)、《民生报》(南京)、《立报》(上海)、《香港立报》等,1945年在重庆创办《世界日报》。1952年,成舍我先生由香港赴台湾,由于当局没有开放报禁,他便投身新闻教育。据说,成舍我先生曾有言:你不  相似文献   

2.
我是1925年参加中国科学社的,那年我刚从东南大学毕业。在大学学习期间,我就经常阅读科学社出版的《科学》杂志,我敬仰的师长秉志先生、胡先骑先生又都是中国科学社的老社友,我心里早就对这个科学团体十分羡慕。因此,一毕业留校当了助教,就经陈桢先生介绍加入了该社。我接任《科学》主编则是1934年底的事。那时《科学》问世已有二十个春秋了。《科学》的第一任主编是杨铨(杏佛)先生,当时叫编辑部长。杨杏佛先生毕业于康  相似文献   

3.
李二我先生     
李二我先生李建永上午刚为我三岁半的女儿李雨书草成一篇《雨书先生》的小文,接着又写这篇《李二我先生》的大文。李二我先生尝自称“李二我先生”。作家张承志在《致先生书》中说:“我遵循中国人称‘主席,则不言而喻即专指毛泽东,称‘总理’则不言而喻意在周恩来之用...  相似文献   

4.
被称为未名湖畔三雅士、国学大师张中行先生已驾鹤西去。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无论对先生有无亲炙之人,都敬佩先生厚德之风、雅致之文。随着先生的远去,“五四”最后的遗韵也渐行渐远,令人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之感!晚辈如我者,与先生素昧平生,我是看了《读书》杂志的介绍,才知道有这么一位大师的。但1994年2月5日,一次偶然的机会,竟使我有幸见到了张中行先生,并蒙他厚爱,亲笔题字送我一本他的新作《顺生论》。说起那次机遇,还是《中国新闻出版报》记者陈复尘给我提供的。彼时我还在报社供职,复尘兄告诉我说,北师大出版社有一个启功先生著作的…  相似文献   

5.
我一向敬重文坛前辈、编辑大师叶圣陶先生,在中学时代就读圣陶先生的《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散文、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6.
陈喜儒 《传媒》2002,(6):57-58
藤山纯一先生邀我去喝酒,我虽然滴酒不入,但还是答应了。 藤山先生是经营日本和中国书画的老板,与我本来相隔如山,是野间宏先生介绍我们认识的。 野间宏先生是日本战后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真空地带》、《阴暗的图画》、《脸上的红月亮》都有中文译本。野间先生对中国友好,远在中日建交之前的1960年,就率日本文学家代表团访华,受到毛主席、周总理、陈毅副总理的亲切接见。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江健三郎,当年是这个团中最年轻  相似文献   

7.
何满子先生的书上海的何满子先生,我没有见过。但我喜欢读他的书。他对鲁迅先生的评价,给我不少启发。我敬重他的为人。我有何满子先生的三本书:《狗一年猪一季》、《中国酒文化》、《古代小说艺术漫话》。也不知为什么,我看何满子先生的照片,再看书,就觉得清洁、清醒、清爽。现在,混浊、混乱、混沌的人和书,都太多了,就更看重何满子先生的书。而且,不仅自己常翻出来读,也时常向朋友们推荐。我知道年轻人大多有躁气的一面。而真正喜欢读书、沉下心来写作的年轻人,尤其少了。还没有写出几篇像样的东西,就开始自我膨胀;还没有学会建设,就已经在着手破坏了。信息资源多,诱惑  相似文献   

8.
今岁适值石煌远先生花甲,沅陵县政协以《我所认识的石煌远》为题在石先生的朋友中约稿,我便以《杯里能装洞庭水》凑了一个热闹。朋友们爱叫石煌远为老师,我则喜欢称他为先生。老师这个称谓太现代、太时尚,先生一词有经诗底蕴、藏游侠遗风,把石煌远叫先生可能更贴切。先生能喝酒,也爱喝酒,酒让我结识了先生。那一天(约摸是2003年的三四月份),常德市委副书记周用金同志吩咐我晚餐时陪他去接待一个文化界的朋友。路上,用金同志告诉我这位朋友是石  相似文献   

9.
4年前,在《新民晚报》上读到冯亦代同志写的《记姚苏凤》,引起许多回忆。编者在文末附言,说到苏凤先生于十年动乱中不幸病逝,更使我怆然于怀。苏凤先生不仅是我作为副刊编辑的前辈,我  相似文献   

10.
4年前,在《新民晚报》上读到冯亦代同志写的《记姚苏凤》,引起许多回忆。编者在文末附言,说到苏凤先生于十年动乱中不幸病逝,更使我怆然于怀。苏凤先生不仅是我作为副刊编辑的前辈,我  相似文献   

11.
何光先先生: 读了先生发表在《新闻知识》1989年第8期上《答车英》一信,感慨万分,先生这种严谨治学精神和勇于探索争鸣的气魄实为我永生学习之。先生在信中所提观点与我有不少同感,但也给我提出了一些很值得继续思考的问题。不瞒先生:我是潜力研究西方新闻学的,原本也不想再在所谓“深度报道”上花更多的精力,然而,正是由于先生的精神和气魄以及所提出的问题,促使我又拿起笔来,就此问题再度与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12.
可能是偏好使然,在我的藏书当中,近年来渐渐多了一些不乏“怪”味的书籍.黄永玉先生妙语妙画合璧的《永玉三记》.方成先生漫画讽语“合成” 的《高价营养》.田原先生的《饭牛闲话》,文字精道,配画也味道十足.陈四益与丁聪先生合作的《绘图新百喻》.龙子编《极左笑泪录》.海南国际出版中心出版的《绝骂奇观》.流沙河、林文洵、江沙合著的《三鬼图幽默文丛》.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人民政府参事、贵州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葛诗畅先生的“地方新闻写作实战精粹集成”——《三堂通言》(新闻言论选集)、《三歌壮行》(新闻报道选集)、《三乡拾荒》(文艺副刊选集),即将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托我为其中的《三堂通言》作序。我与诗畅先生是相知多年的同事、朋友和兄弟,  相似文献   

14.
元旦后,我接受《旧书业的郁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编者晓雨、安然委托,前往苏州给作者送样书和稿费,我走访了苏州文育山房旧书店的主人江澄波先生。出发前,徐雁老师拿来一篇沈延国先生所写的《苏州文学山房记》,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善本部主任沈津写的《发潜彰幽君独秀蜚声卓越在书林——说苏州文学山房》让我阅读,我对江澄波先生祖上开设的苏州文学山房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姚北桦先生通知我,南通市杂文学会和《启东报》要召开一个县报杂文研讨会,要我参加。第二天,姚北桦先生又给我带来了一本《谈笑风生》的剪报复印件。翻看之后,大吃一惊。我惊讶于这个专栏的严肃性、针对性和可读性,也惊讶于这个专栏自1998年开办以来能够一直坚持到现在。  相似文献   

16.
我在今年第8期《档案春秋》上发表《我和第一套人民币的情缘》一文,介绍了新中国第一套人民币的设计、制版者及票面人物原型之一——杨琦先生的故事。9月上甸.《档案春秋》编辑给我来电:江苏省委宣传部的一位离休老干部看了此文后十分激动,提出想与作者及杨琦先生见面的迫切愿望。  相似文献   

17.
章靳以先生是我大学的老师,1957年受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委托,和巴金先生一起创办大型文学双月刊《收获》,他俩在1936年就曾合编过《文季月刊》。巴金的《春》、曹禺的《日出》,都在这本月刊上连载。他们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合作得非常愉快。  相似文献   

18.
北京鲁迅博物馆寄来一册《唐弢文集·书信卷》,内中收录了唐弢先生给我的三封信。其实,在我的书箧中,收藏先生的书信远不止此数,计有18封之多。今日重读这些手泽,往事历历,不免有物在人亡之痛。 唐弢先生是我素所敬仰的作家之一。很早以前,我就知道他是“鲁学”专家,曾与鲁迅先生有过直接交往。鲁迅逝世后,他编辑出版《鲁迅全集补遗》和《续编》,对搜集和保存鲁迅遗著作出贡献。他的杂文,被认为深得鲁迅笔法,有些篇什足堪与鲁迅媲美。他的旧体诗词也极有功底,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但更使我倾慕的,是他与我同乡,都是宁波人,我为有这样一位前辈乡贤而感到自豪。 1956年秋天的某一天,我当时是新闻日报《人民广场》副刊的编辑,到上海作家协会去组稿,第一次拜识任《文艺月刊》副主编的唐弢先生。胖胖的身体,圆圆  相似文献   

19.
书海撷珠     
的伟大人格力量所激励,所折服。1995年,我在为《文史哲》撰写《学贯中外的季羡林先生》一文时,便自然地产生了为先生写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先生的想法。此想法首先得到我的妻子刘宗贤和孩子们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诸位师友的大力支持,之后是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先生清华...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唯古文可以朗读,白话文即读之无味,其实不然。1982年知识出版社出版的《丰子恺漫画选》,有叶圣陶先生的《子恺的画》一篇代序,记与子恺先生的交谊和与朱佩弦(自清)先生等人共看子恺画时的回忆等等,结尾一段云: 第二本画集里还有好些幅工整的钢笔画。其中的《挑荠菜》、《断线鹞》、《卖花女》,曾经引起当时在北京的佩弦对江南的怀念。我想要是我再看这些幅画,一定会象佩弦一样怀念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