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六册课文《上枢密韩太尉书》中有“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之句.课本第200页将“百氏”一词注释为“指诸子百家”.笔者认为这个注释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2.
《岳阳楼记》(初中语文第五册)“居庙堂之高”一句课本注云:“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就指朝廷。”各家注本的注释亦同;《辞源》、《辞海》“庙堂”条除本义外,也只收“朝廷”一义。按一般逻辑和语言规则,“庙堂”指朝廷,“居庙堂之高,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中的《孔雀东南飞》,在文字考释方面尽管前人和今人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在教学中仍觉得有些地方的注释不尽如人意,特不揣冒昧提出来,以就正于方家。 1.“新妇起严妆”中的“严妆” 课本注:“严妆:打扮得整整齐齐。” 《辞源》:“严妆:整齐装束。” 《辞海》:“严妆:端整妆束。” 《辞源》、《辞海》均是以此句为例。无论是“整齐”还是“端整”。都是与“严”相对应,用来修饰“妆束”的。通过比较,我们觉得注释有两点不妥:①“严妆”本是偏正结  相似文献   

4.
初中课本第三册87页在给成语“惟妙惟肖”释义时,将“惟”注为“特别”。这是不对的。我查阅过《辞源》、《辞海》等工具书,都没有见到这样的解释。“惟”可以作副词用,但不作“特别”讲,而是“唯独”、“只有”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孟子》二章的《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注释中 ,将“法家拂士”注释为 :法家 ,有法度的世臣。拂 (b尙)士 ,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同“弼” ,辅弼。这一注释是错误的。当然 ,课本如此注释也是有其依据的。因为东汉经学家赵岐在他所编的《孟子章句》中 ,此处注释为 :“法家 ,法度大臣之家。拂士 ,辅弼之士。”宋代大儒朱熹在《孟子章句集注》中 ,此处也注为 :“拂与弼同 ,此言国亦然也。法家 ,法度之臣也。拂士 ,辅弼之贤士也。”以至后来的《辞源》《辞海》皆沿用此说。其实是大谬而特谬。其原因是 :一、将法家看作“…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第四课中引用僻经·大雅·灵台》的诗句:“庶民攻之,不日成之。”对此句,课本注释为:“百姓筑作,不到一天就把它筑成了。”把“不日”解释为“不到一天”。查1988年版的《辞源》,此句解释为:“不久”,“言其完成之速”。到底哪一种更准确?再查资料,笔者发现,这两种解释都不准确,原来前人对此早已有...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三册《张衡传》中“衡善机巧”一句,课本将“机巧”注释为:“机械方面制造的巧妙。”依此注释,好些参考资料便译为:张衡擅长机械制造方面的巧妙。“擅长……巧妙”是说不通的。这里把“巧”字讲错了。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释为:“机巧,机械技术。巧,技巧。”此注极是。《说文解字》:“巧,技也。”《广韵》:“巧,能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巧,技也,技巧也。”《辞源》、《辞海》、《古汉语常用  相似文献   

8.
一、负载珍重,不复言矣。(《柳毅传》) 课本对“负载珍重”的注释是:“一路上好好保重。负载,指旅途之劳。”这个注释不够正确贴切。我认为,负:动词,承担的意思;载:名词,事情的意思(见《辞海》对“载”字注释的第七条)。负载:承担(送信的)事情,并非指“旅途之劳”。“负载珍重”,应该解释为:(承蒙你)承担(送信的)事情,(请一路上)好好保重。这样解释,才能与上下文贯通。二、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  相似文献   

9.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新编初中语文第五册《孟子二章》) 其中“拂士”,课本注释为:“足以辅佐君主的贤士。拂,同‘弼’,辅弼。”此注欠妥。 杨伯峻《孟子译注》、王力《古代汉语·常用词》、《辞海》皆训“拂士”之“拂”通“弼”,义为辅佐、辅弼。而《辞源》“拂土”条注云:“能够直谏矫正君主过失的人。拂通弼。”并以此句为书证。比较以上二说,愚以为《辞源》的解释更为妥帖。其理由如次:  相似文献   

10.
“刍议”莫作“诌议”刍议 ,《辞海》的注释是 :“犹刍言 ,刍尧者之言。”意思是割草打柴之人的言论 ,常用作自己言论的谦词。《辞源》的注释是 :“草野之人的言论。犹刍言。对人陈述意见的谦辞。”《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 :“谦辞 ,指自己的议论。”人们写文章时 ,常以《XwXw刍议》为题 ,用意在于表示自己发表的言论粗浅 ,是自谦之辞。但有的人不太注意 ,把“刍议”写成了“诌议”。例如 :《政府职能定位和财政体制改革诌议》( 2 0 0 3年第 2期《计划与市场探索》第一篇文章标题 )上例中的“诌议”显然为“刍议”之误。诌 ,《辞源》的注…  相似文献   

11.
“胜”在我国古代可表示一种物品的名称。对这个名物字的意义,《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等有影响的字典、辞典的注释基本上是一致的。例如《辞源》(修订本)的注释是:“妇女首饰。《山海经·西山经》:‘(西王母)蓬发戴胜。’《注》:‘胜,玉胜也。’”《辞海》(缩印本)的注释是:  相似文献   

12.
《祭妹文》中“角奇梦幻想”的“觭梦”,课本注:“奇异的梦。觭,通‘奇’。”教参译为“奇离的梦”。都视为偏正关系。按,“角奇”通“奇”,《辞源》《辞海》等都注明是指“单、只”,读音为 jī。而“奇异”或“奇离”之“奇”则念 qí。注译的音义不相配。《辞源》又有“觭梦”条,解释是:“殷人占梦之法。据梦之所得  相似文献   

13.
一、哙遂入,披帷向西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高二册《鸿门宴》) 其中“眦”字,课本注释为“眼眶”。目前通行的古文选本均作如是解,就是《辞源》、《辞海》等工具书的注释亦大致同此。于是“目眦尽裂”便被语译为“眼眶都裂开了”或“眼眶全裂开了”。果真如此,以后樊哙还能安然地“复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更何况高祖打天下,樊哙始终是一员有着汗马功劳的骁将。可见,将“眦”释为“眼眶”是不妥贴的。  相似文献   

14.
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是一套好教材,但其中有关古代诗文的个别注释,其准确性似有可商榷之处,兹就七—九年级课本的几处注释提出一己之见,以就正于专家学者及诸位同仁。《〈论语〉十则》注③:“[时习]时常地复习。”(七上44)(“七上”,指七年级上册。44即第44页。后仿此。)按:“时”释为“时常”,可能是袭用朱熹《四书集注》的解释,这是后起的词义。“时”在先秦是“按时”的意思。例如:《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孟子·梁惠王》…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勾践灭吴》一课的注释将“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的“中原”讲作“这里指原野”。而《辞源》《辞海》也有把类似情况的“中原”解释为“原野”的。这种解释值得商榷:一是未释构成成分;二是未释语法结构。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原”讲作“原野”,而“中”是方位名词。方位名词“中”放在名词之前,这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故“中原”应该讲作“原中”,即“原野中”。  相似文献   

16.
《语文知识》1998年5期《“胈”正解》一文说,高三册课本将《五蠹》中的“股无股”的“肱”注释为“大腿上的肉”是错误的,正确的解释应是“大腿上的细毛”,泛指人身上的细毛。因为旧《辞海》作“股上小毛也”,《汉语大词典》也释为“人身上的细毛”。此外,还有《语文教学通讯》1997年12期《课文质疑五则》和同刊1996年12期《<五蠹>注释指瑕》等文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133页),将初唐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的“无为在歧路”写成了“岐路”,笔者认为是排版、校对失误。其理由有3点:一、课本注释“岐路”:岔路,是指分手的路口。查《辞海》《语词分册》岐,读音为qí,释义有4条:①古邑名。②同“歧”。③见“岐疑”。④姓。歧,读qí,释义为叉开。如歧路。引申为歧异,不相同。显然,课本的注释“岔路,是指  相似文献   

18.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召有司案图”一句,中专各类专业通用《语文》第一册对“有司”的注释是:“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这个注释与《辞海》、《辞源》基本相同(前者见缩印本162页;后者见1476页).《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指官吏”.《新华词典》注:“旧时指官吏.”但均未说明这样注释的理由.笔者以为上述注释欠妥.  相似文献   

19.
新高中《语文读本》第三册选录了《诗经·邶风·静女》,对“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解释为:“赠我牧场白茅草,美妙异常放光华。”并且注释“洵”字为“诚然,实在”之意。此注表面看来似乎没有疑义。关于“洵”字注释,最早当属东汉郑玄之笺:“洵,信也。”后人笃信郑玄这一说法。现今几乎所有《诗经》注本,像《辞海》、《辞源》等  相似文献   

20.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这是文天祥兴元元年(1728)写的《过零丁洋》诗的头两句。上距德佑元年(1275)起兵勤王,头尾四年,“四周星”正指四个年头。所以初中语文课本把“四周星”注为“四周年”。旧《辞源》《辞海》和1979版《辞源》都把“周星”注为12年。于是有人以此为据,对初中语文课本的注释提出异议。“周星”到底指一年还是12年? 原来,我国古人为了说明日月的运行和季节的变换,把周天由西而东的方向分为12等分,就是所谓“十二次”。岁星(木星)12年在天空运行一周,所以把12年叫做“周星”。但这仅是“周星”的一种用法。还有另一种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