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书育人》2012,(6):59
陕西省将建立和完善民办高校退出机制,通过成立民办教育评估机构、建立民办高校退出预警及干预机制、制定相关法律和实施细则,为民办高校的退出建立良好制度环境。在陕西省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中规定,严格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助学机构的设置审批,规范名称、宣传、招生、收退费,规范联合办学、出租校校区办学。  相似文献   

2.
《教书育人》2012,(21):98
从陕西省教育厅了解到,陕西省将建立和完善民办高校退出机制,通过成立民办教育评估机构、建立民办高校退出预警及干预机制、制定相关法律和实施细则,为民办高校的退出建立良好制度环境。在陕西省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中规定,严格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助学机构的设置审批,规范名称、宣传、招生、收退费,规范联合办学、出租校区办学。连续两年年检不合格的学校,责令停止招生,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到办学要求的,吊销办学许可证。  相似文献   

3.
民办高校经费投入渠道单一,学杂费是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这制约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加快建立民办高校投入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吸纳机制、退出机制。为此目的,国家要重视民办高等教育,要明确投入主体的产权归属,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和民办高校的质量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4.
美国私立高校退出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私立高校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随着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竞争变得日趋激烈,私立大学因为各种原因退出办学领域现象时有发生。对美国私立大学退出概况、退出原因、退出程序和方式等进行分析探讨,对于当前我国建立民办高校退出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建磊 《考试周刊》2012,(34):155-156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民办高校所面临的各种办学风险,提出我国应在民办高校准入制度、法人财产权、退出制度、政府审计监督、政府资助、办学自主权等方面建立民办高校风险干预机制,保障民办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有许多民办高校因经营不善等原因,以"自灭式"退出了民办高等教育系统.从理论上讲,"自灭式"退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实践上看,"自灭式"退出不利于保护民办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我国民办高校的退出应由"自灭式"为主转为"并购式"为主,从自发无序走向依法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7.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民办高校退出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种种原因部分民办高校的撤资与倒闭在所难免,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和必然趋势。但我国民办高校的退出机制在某种意义上还处于"真空"的状态,这与民办高校稳定运行的要求极不相称。建立健全民办高校退出机制,势在必行,意义重大。这一机制作为一种有效制度,应该要起到协调民办高校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关系、激励和约束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作用。因此需要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进行民办高校退出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民办高校重组与退出路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民办高校按照优胜劣汰原则完成重组与退出,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和必然趋势.建立健全民办高校重组与退出机制,势在必行,意义重大.本文基于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我国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阐述了建立民办高校重组与退出机制的重要性,探讨了民办院校重组与退出的五种途径及具体的实施程序,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校坚持在民生战略观的指导下已发展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破解民办高校战略规划中凸显的一系列问题,就应将民办高等教育纳入各省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政府应设立专项的民办高等教育基金,实施名优民办高校建设工程;政府完善分类拨款和分类资源配置制度,构建民办高校管理体系;建议建立人才供需预测及预警机制;应通过高校间合力办学,提升民办高校整体服务能力;民办高校自身要通过探索特色化发展战略,建立有特色的行业性高校,增强服务民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营利性大学是国际上重要的大学类型之一。探索建立营利性民办高校有利于推动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有利于增加民办高等教育的资源总量,有利于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有助于提升我国教育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当前我国具备了探索建立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社会条件。为促进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试点,应该降低对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硬件要求,给予其必要的优惠政策;应规范对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财务管理,适当收取风险保证金,同时要研究适应于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1.
品牌建设评估体系是我国民办高校内涵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是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系统的完善和深化,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有效途径。品牌评估体系的建设可以有效破解高等教育评估中的困境,调动民办高校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民办高校要充分重视品牌评估体系的意义,明确品牌建设评估体系的内涵,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探索科学规范的品牌评估体系的方法、程序和运用形式,从而推动我国民办高校的品牌建设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2014年8月15日,在上海市委、市教委的推动下,全国第一家由政府倡导,民办学校联合发起,以支持民办教育发展为宗旨的公益性基金会——上海市民办教育发展基金会在上海市杉达学院正式挂牌。上海的民办教育自始至终都走在全国的先列。早在2001年,上海就在全国成立了第一家民办高校党工委。2005年上海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民办教育政府专项投入扶持机制。同年起,上海民办高校学生在全国率先与公办高校学生享受同样的国家助学金、上海市奖助学金等资助项目。“十一五”开始,上海将民办高校人事管理统一纳入全市高校人事管理范畴,率先初步建立教师同等待遇保障机制。2009年,上海又在全国率先探索民办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学费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3.
以民生为基础的战略观是民办高校创立的教育初衷,也是其存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河南民办高校20多年坚持在民生战略观指导下发展的成功经验,为转型时期政府与民办高校形成合力、共同促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借鉴。要破解民办高校战略规划中凸显的一系列问题,必须将民办高等教育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政府设立专项的民办高等教育基金,实施名优民办高校建设工程;构建全省民办高校管理体系;建立人才供需预测及预警机制;高校间合力办学,提升河南民办高校整体服务能力;民高校自身要通过探索特色化发展战略,建立有特色的行业性高校,增强服务民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组成部分,对丰富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探索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道路具有不同于公办院校更不同于营利性民办高校的独特意义。政府要给予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更多财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鼓励政策,教育主管部门应当赋予非营利性民办高校更多改革实验的空间。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及时抓住机遇,着力完善顶层设计,优化教师评聘机制,突出特色办学,打造品牌等,探索办学发展新路径,为社会发展提供教育和科研服务,为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良性竞争生态环境,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独特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已经占有相当的份额,但民办高校的社会形象与民办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相称的;国家法律法规对民办高校的法律地位已经给予了明确的认可,但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层面,民办高校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为创造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外部环境,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对民办高校的评估与评价机制,加大对民办高等教育投入并创新投入机制,有条件地打破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的招生界限。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对民办高校辅导员考评机制的评价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民办高校辅导员考核也主要是参考公办高校,但往往"水土不服",效果欠佳,影响了学校的发展和辅导员队伍工作的积极性。因此,本文在深入研究民办高校、民办高校辅导员工作特点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民办高校辅导员考评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立民办高校督导制度的同时,应尽快建立民办高校社会评估制度,促使民办高校社会评估与政府督导、学校自我评估有机结合,从而建立完善的民办高校质量保障体系,推动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8.
很多民办高校的创办者由于年龄和健康等原因即将退出领导岗位,接班人问题已成为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集体性问题。创办者子女接班的实质是民办高校控制权的代际传承。子女接班有利有弊,但从长远看,弊大于利。随着民办高校分类管理试点的展开,国家应建立必要的激励机制,引导创办者通过公共化的方式而非家族化的方式选择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夏天阳 《江苏高教》1993,(6):36-37,3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办高等教育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目前,一些省、市热心民办高等教育的人士正在积极申报筹建民办高校,上海市尤其这样。一、申报筹建民办高校的现状 1.民办高校的创办人及师资来源。从上海市正式申报筹建的14所民办高校的情况来看,民办高校的创办人主要有这几类:第一,已离退休的校、院长;第二,高校中的具有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第三,高校中的中层领导干部;第四,离退休的党政领导干部;第五,企业中热心教育的人士。民办高校的教师绝  相似文献   

20.
民办高等教育资源具有社会性、稀缺性、时效性、连续性和能动性特点。民办高等教育资源的发展环境的特殊性表现有良好的宏观背景;区域环境的不平衡性;生态因子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民办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机制包括竞争与激励机制、法律与行政机制、自我发展与约束机制。优化民办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还必须正确认识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异同;正确认识政府职能,扩大民办高校发展空间。民办高校要有竞争意识,提供优质教育服务;建立现代民办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