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宪法解释主体和权限的准确界定是关涉宪法诉讼能否启动和进行的关键问题。《宪法》第67条第一款规定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权,许多学者认为这是一种专属解释权,它的存在在逻辑上必然排斥其他组织和个人对宪法进行解释,这成为宪法诉讼的“一大障碍”。通过对宪法文本相关规定的解读分析,可以认为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宪法解释权并非专属解释权,而应该是专门解释权,这种解释并不排斥其他国家机关以及个人对宪法进行解释,各个层面的宪法解释权的行使恰恰形成一个完整的宪法解释体系,并最终服从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门解释。  相似文献   

2.
1982年宪法以前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案例之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法理论界通常认为我国没有宪法解释案例,也无违宪审查的实践。1982年宪法以前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的案例表明,宪法的实施,不可避免地需要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而已有的案例以经验事实表明,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具有被动性、非授权性、先例性、非制度性、随机性与客观性。研究和分析这些案例包含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原理,对于建立与完善我国的宪法解释与违宪审查制度,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法律解释是任何法律在实际运用中必然面临的问题,宪法也莫出其外。一般而言,法律解释着重研究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因而宪法的解释主要体现于普通法律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的解释。通过二者关系的比较分析,认真研究普通法律对于宪法的解释,对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学法、讲法、研法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任何法律在法律适用中都面临着解释问题,而解释存在的前提是解释的主体。在我国,目前对刑法进行解释的机关很多,除有权解释主体,全国人大常委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一些无权解释刑法的机关、部门和个人也纷纷参加到刑法的解释中。这种现状,与我国目前实施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相违背,也违背了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任何法律的适用,都必须通过法官对法律的解释(或理解)。通过河鲈科淡水小鱼案,德沃金成功地批驳了以古典解释学为理论基础的意图论法律解释观,强调只有坚持整体性的法律解释观,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才能既保持稳定性又保持连续性,以满足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在我国加快法制建设进程的今天,合理地借鉴整体性的法律解释观无疑是促进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我国宪法和法律没有赋予司法解释普遍约束力。使司法解释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推动力量至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释主体在诉讼活动中的最高权威;二是应用司法解释能够提高司法效率。司法解释是最高司法机关在其权力范围之外对法律的解释,它不是有权解释,或者说,它仅仅是最高司法机关对法律的认识。司法解释和法官解释在本质上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7.
宪法有解释的必要性,并且可以被解释。国外比较典型的宪法解释模式为英美法系国家开创的宪法解释制度与大陆法系国家开创的宪法解释制度,并且各具特点。我国目前的宪法解释存在着种种不足,必须结合现实的国情,建立以全国人大常委会为解释主体的宪法解释制度,并使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8.
韩丰收 《华章》2007,(8):55
各国宪法解释机关大体上分为三种模式:即普通法院体系中的最高法院、独立的宪法法院或宪法委员会和立法机关.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宪法,是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解释享有最终的、最后的解释权.  相似文献   

9.
以解释活动所针对的法律部门为依据,可以将法律解释分为宪法解释、刑法解释、民法解释与行政法解释四种.这种分类的角度虽然与我们按照解释体制所作的分类不同,但是同样具有意义.行政法解释本质上属于公法解释.它在功能上具有个案关联性、价值判断性、平衡性特征;在法治意义上具有合宪性、合法性、保守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宪法解释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的生命在于它的实行。大量事实证明,法律不在于多少,关键在于执行;制度不在于有无,根本在于实施,有宪法不等于宪政,建立宪政国家的关键在于宪法实施。而宪法解释是宪法实施的必经过程,要实施宪法就必须先解释宪法,在此笔者通过对我国宪法解释进行初步探讨,以寻找我国的宪法解释之道。  相似文献   

11.
海峡两岸虽在文化上同宗同源,但宪法解释制度却存在极大差异。在此情况下,对两岸现有宪法解释制度予以比较,进而探寻大陆现行宪法解释制度的不完善之处,或许可为完善释宪制度工作提供理论上的启发。对比海峡两岸不同的释宪主体、客体、释宪程序、解释的形式和解释的效力,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台湾地区的释宪制度远比大陆要成熟和完善。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为根本的一点就是大陆的宪法并未真正在司法审判中得到适用。当然,我们借鉴台湾的释宪制度并不能照搬,而是从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文本分析方法是宪法解释方法中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宪法文本分析,是指以对宪法条文的文字和词组为基础,结合宪法条文的上下文,对宪法条文的字义作极其狭隘的、准确的解释。本文从宪法文本分析的概念和特点、宪法文本的价值、如何进行宪法文本分析三个方面作了必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宪法的发展问题上,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一种释宪主义的发展观,主张采用微观的、渐进的宪法解释模式来弥补宪法条文与社会现实之间的鸿沟,以维护宪法的稳定性与权威性。但是,从对宪法的实质意义上的分类以及对中国宪法的现实定位来看,现行宪法还不具有进行宪法解释的充足条件,因而单纯的宪法解释的发展进路对于中国的宪政建设来说可能意义甚微。  相似文献   

14.
由于法律解释多元化等因素的存在,我国的法律解释制度备受质疑。因此,如何对我国法律解释体系进行重构,是法学界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笔者认为,在各种法律解释观中,德沃金法律解释观是最适合我国法律解释体系重构的理论。在德沃金法律解释观的视野下,我国的法律解释体系的重构应该以取消法律解释主体多元化、完善审判解释程序两个层面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宪法解释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宪法学研究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对于如此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只有从民主、法治与宪政关系的高度入手,才能抓住分析和解决宪法解释问题上相关分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法律论证:概念架构与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论证是法律交涉活动的主体在法律交互活动中运用法律理由并通过一定的证明方式对论证客体的合法性、合理性证明。法律解释为法律论证提供前提性条件,法律推理则与法律论证构成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法律论证作为一种实践理性活动,具有目的性、合理性、实践性、形式化和限制性等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7.
法律解释是与法律适用相并行的、旨在解决法律的一般性与案件的个别性之间差异的活动.本文试图对法律解释进行相关界定,并回答法律解释为何必要,以及法律解释如何可能的问题,以期为人们理解法律解释提供认识上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