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的绿洲较古代绿洲大大缩小了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并成 《资源科学》2001,23(2):17-21
通过对历史时期河西走廊辉煌绿洲和石羊河下游绿洲的研究,认为沙漠化过程的发生并不一定意味着流域绿洲总面积的缩小,而在很大程度上则表现为一种绿洲的转移;由于绿洲水资源的移动和重新分布而导致的绿洲的转移过程,并非绿洲的不断缩小或消失;伴随着这种迁移过程,造成原有绿洲的荒废和新的绿洲的出现,此外发生沙漠化,彼处可能又有新的绿洲的形成,因为绿洲乃水资源作用的产物。只要大的气候环流形势和流域总水量无大变化,则其所发育形成的绿洲总面积就不致发生大的改观。因而所谓今天的绿洲较古代绿洲大大缩小了的说法是缺乏理论根据和历史依据的。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绿洲生态平衡的关键-张掖绿洲案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蒙吉军 《资源科学》1998,20(6):8-14
水资源是绿洲生态平衡的关键,水资源供需矛盾往往是制约绿洲经济开发与发展的焦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规模决定着绿洲人口、经济的规模和承载能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也成为衡量绿洲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本文以水资源为中心,研究了水热平衡、水土平衡和水盐平衡,为&水热平衡、水土平衡、水盐  相似文献   

3.
基于历史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1956年-2003年石羊河上游天然来水量与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变化趋势,采用生产法计算了1950年-2006年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定量揭示了石羊河中游武威绿洲农业开发对区域水资源的真实占用及其对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由于石羊河中游武威绿洲人类活动加剧,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呈减少趋势;②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呈快速上升趋势,粮食作物水足迹占最大比重;③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与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中游农业水足迹每提高1×108m3,下游来水量将减少0.2543×108m3;中游粮食作物水足迹每提高1×108m3,下游来水量将减少0.5021×108m3,中游武威绿洲农业开发是下游民勤绿洲来水量减少的最重要人文活动,粮食作物种植规模的扩大对下游来水量的影响很大;④通过控制农业生产规模,调整农业内部结构,降低单位农产品的虚拟水量,进而控制中游武威绿洲农业水足迹增长趋势是缓解下游民勤绿洲生态恶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焉耆盆地库鲁克绿洲扩展时空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杰  潘晓玲 《资源科学》2009,31(8):1369-1377
绿洲是西部干旱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绿洲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一直是干旱区生态与地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研究以位于新疆焉耆盆地库鲁克塔格山北麓、博斯腾湖南畔的库鲁克绿洲为案例,利用4期1973年~2005年期间的遥感影像数据,在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完整回溯了库鲁克绿洲早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时空格局动态过程.通过空间分析表明,库鲁克绿洲发展演变过程和格局呈现出景观镶嵌斑块的"散布、扩展和融合"循环往复的节律性动态过程特征,不同斑块的规模由子斑块扩散速率、边缘扩展、斑块边界接触和融合过程决定.斑块镶嵌格局的时空节律变化导致了聚集斑块的等级镶嵌结构和动态格局.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干旱区绿洲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的时空动态预测模拟、管理规划与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提到南极,大家的第一印象是漫无边际的冰天雪地.其实,在这块神秘的大陆上,还藏匿着为数不少的极地"绿洲",浮游植物、磷虾、企鹅等在那里构成了一条非常典型的食物链.借助于卫星观测数据,美国科学家们最近仔细研究了这些通常难以发现的"绿洲".……  相似文献   

6.
渭干河平原绿洲景观演变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专题图件、实测土壤数据以及GIS与RS技术的支撑下,研究新疆天山南麓渭干河平原1980年到2001年绿洲景观变化及其对土壤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20年来区内以耕地为主体的人工绿洲景观面积大幅增加,天然绿洲和荒地面积减少,水域和荒漠面积略有增加;人工绿洲面积扩展的主要供体为荒地和天然绿洲,共有31.8%的天然绿洲和35.1%的荒地转化成人工绿洲,人工绿洲的9.9%和2.2%退化为荒地和荒漠景观;天然绿洲转化为人工绿洲,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下降了51.0%、42.6%、7.2%、43.2%和44.9%;荒地转化为人工绿洲,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各自减少了3.1%、12.9%和12.6%,碱解氮和速效磷则提高了25.9%和16.7%.人工绿洲的扩展导致土壤养分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此外,绿洲景观的变化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含盐量也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争取绿洲向稳定、有序化方向发展是干旱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追求的基础目标。本研究以额济纳绿洲为研究对象,将绿洲系统分为自然资源环境子系统、社会经济子系统及自然灾害子系统,应用粗糙集与灰色理论,建立绿洲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对1990年-2008年的绿洲稳定性做了综合评价,结果发现:①研究时段内,影响额济纳绿洲稳定性的最重要的3个指标依次为地下水水位埋深、年降水量与狼心山径流量;②研究时段内,若以理论划分2004年为界,1990年-2004年绿洲稳定性呈明显的波动趋势,2005年-2008年绿洲稳定性呈平稳略上升趋势;若以黑河分水2000年为界,1990年-2000年绿洲稳定性指数值呈递减趋势,2001年-2008年却呈明显增加趋势;③绿洲稳定性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体,单个指标的好坏只能在某方面影响绿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是温带内陆干旱区的典型区域,周围高大山地形成径流,流入盆地后造就了绿洲。绿洲和荒漠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绿洲需要通过排水带走自然富集的盐分,而排水给其外围荒漠植被提供水分与养分,外围荒漠植被反过来为绿洲提供了生态屏障。随着绿洲土地开发规模不断加大,节水措施大范围应用,绿洲排水急剧减少。这一方面导致盐分外泄不畅,绿洲积盐;另一方面致使地下水位剧烈下降,绿洲外围、沙漠边缘的植被受到威胁——绿洲-荒漠共生关系面临根本性的危机。在中国科学院野外站网络重点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支持下,新疆阜康荒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建成了“绿洲-荒漠共生关系实验模拟平台”,该平台由绿洲土壤盐分累积与荒漠地下水位模拟子平台、地下水位与荒漠植被关系子平台、沙漠内部降水与荒漠植被关系子平台3个子平台构成,形成了完整的绿洲-荒漠共生关系实验模拟体系。该平台能够满足绿洲区不同灌溉情景下水盐动态长期变化、绿洲边缘荒漠植被变化与地下水位关系、沙漠内部自然植被与降水变化关系的研究需求,为回答绿洲和荒漠生态系统共生关系的关键科学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施支撑。  相似文献   

9.
新疆绿洲经济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绿洲面积约占全疆总面积的3—5%,它是新疆各族人民世代劳动生息的场所,粮食等农作物要靠绿洲生产,人口村落、乡镇、城市也全分布在绿洲之上。只有把绿洲经济基地建设好、利用好,才能保证许多工业建设项目在空间上得到具体的落实和全面的配置,才能保证以绿洲为基点或活动依靠之地的交通、矿业等经济部门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探索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时,抓住绿洲经济的特点,就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这是开发新疆、建设新疆、研究新疆经济发展战略的综合课题。  相似文献   

10.
灰色关联分析在绿洲生态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金萍  孙素艳  张静 《资源科学》2006,28(4):195-200
绿洲生态稳是维系绿洲健康生存,确保经济、社会和生态和谐发展的基础条件。鉴于水资源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的制约性作用,本文以宁夏川区为例,考虑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环境因子四项影响绿洲生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建立绿洲生态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宁夏川区实际情况,进行单指标分级标准划分,并建立相应指标转化函数,实现不同量纲指标间的归一化。最后,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选用2000年宁夏川区10个县市为计算单元,研究黄河来水频率为50%情况下的宁夏川区绿洲生态稳定性,结果表明:2000年在黄河来水频率为50%的情况下,川区各县市的绿洲稳定性除中宁县为良好状态外,其余都处于一般状态上限,接近良好,整体上看,川区绿洲生态稳定性尚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新疆阜康绿洲生态系统生物量遥感估算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阜康绿洲地区2003年8月野外实测53个样方的生物量干重数据和同期的陆地卫星MODIS的1通道,2通道250m遥感图像数据,分析了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进而建立该遥感植被指数与绿洲生物量的一元线性和非线性回归模型,并对不同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植被指数NDVI与绿洲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所建遥感植被指数与绿洲植被生物量的回归模型中,三次方程得到的非线性回归模型(y=-5 593.3NDVI3 7 509.7NDVI2-1 268.9NDVI 191),是最适合用于监测阜康绿洲生态系统植被生物量的监测;利用该模型进行反演同年4月~9月研究区的生物量,并分析得出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内不同植被生物量在同一时期的空间分布特征;阜康绿洲生态系统内不同植被生物量在不同时期生物量的独特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任珩  赵成章  安丽涓 《资源科学》2014,36(5):922-928
水资源管理政策是干旱地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从水资源安全的高度探讨水资源管理政策失效原因对于防治土地荒漠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参与式访谈和突变级数法,从政策认知水平、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政策实施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政策实施的生态环境效益水平等4个维度评价了民勤绿洲水资源管理政策绩效。研究结果表明:1963-1993年,民勤绿洲水资源管理政策绩效水平逐步提高,1993-2008年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政策认知水平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水资源利用效率水平指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政策实施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表现为先增大后下降、再增大的趋势;政策实施的生态环境效益水平则在1968-2008年间均表现为下降趋势。民勤绿洲偏重于工程技术层面的水资源管理政策在实现阶段性节水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使民勤陷入"开荒-节水-开荒"的恶性循环,推动了传统农业规模无序扩张,造成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是干旱地区水土承载压力加大的"推动器"。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绿洲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和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具体分析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现状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各种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干旱区绿洲湿地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分析了绿洲区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从绿洲湿地特征研究、湿地动态变化、驱动因子、绿洲典型湿地类型的研究、绿洲湿地保护与PRED可持续发展研究、绿洲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研究等几方面简要分析了绿洲湿地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绿洲国民经济的基础,如何使干旱区绿洲的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实现高效持续发展,仍是新世纪初期面临的重大课题。有必要在充分认识干旱区资源优势和特点基础上,针对绿洲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发展绿洲现代农业的措施。一、发展绿洲现代农业的自然条件我国绿洲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  相似文献   

15.
吴毅 《科学生活》2008,(12):87-87
老年人健康的标准是什么?那就是: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五快":吃得快、走得快、说得快、睡得快、便得快。吃得快就是指你想吃的时候,食欲非常好,不挑食,能够很顺利地吃完一顿饭,再加上神经功能好、胃肠道功能好。走得快就是指关节功能、肌肉功能、袖经协调功能好。说得快是指思维敏捷,说话流利,口  相似文献   

16.
干旱区绿洲承载力研究的全新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承载力概念经历了从资源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到绿洲承载力的演进过程 ,绿洲承载力是人类对干旱区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所做出的响应与变化的结果。文中以全新的视角对绿洲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与评价 ,指出绿洲承载力研究的日趋完善将为深入揭示绿洲本质 ,定量研究干旱区绿洲开辟有效途径。绿洲水资源承载力是绿洲承载力研究的核心。由水、土资源等单要素承载力向综合承载力方向转变是今后绿洲承载力研究的趋势。绿洲承载力方法研究将由静态分析走向动态预测 ,模式化、模型化日益完善。绿洲承载力研究面临新的机遇 ,在基础理论、研究对象、指标体系、研究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将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绿洲化是干旱区绿洲时空演变的外在表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制约绿洲农业与干旱区生态保护的关键。河西走廊既是我国东联西出的重要通道,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载体;既是我国西北重要的生态屏障,又是西北地区典型灌溉农业区。经过70多年的建设,河西走廊在社会进步、交通条件、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但水资源越来越成为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因子。文章在分析河西走廊绿洲生态建设和农业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应以水量确定绿洲规模,并将20%—30%的水资源作为生态用水。建议在目前的水资源供给条件下,合理配置水土资源,提升绿洲质量、控制绿洲规模;适当建立低耗水的荒漠河岸植被带和环沙漠边缘的雨养防沙体系;加强荒漠植被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尽量减少对荒漠植被的干扰,以保护河西走廊生态屏障的安全稳定和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裴欢  魏勇  房世峰  李迎家 《资源科学》2011,33(6):1204-1210
针对绿洲土地覆盖/利用特点,建立了反映绿洲荒漠化类型及特点的分类系统。对原始SPOT数据进行变换,提取NDVI、K-L、NDMI等14个特征波段,并利用波段的类间可分性进行了参与分类的最优波段选取。根据地物的波谱特性和空间特性建立了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荒漠化信息进行了提取。分类结果表明,风蚀荒漠化及盐碱化是吐鲁番主要的荒漠化类型。其中,中度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在绿洲边缘及外围,2004年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05%;盐碱化土地及轻度、重度风蚀荒漠化土地分布在绿洲内部,三者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60%、7.58%和2.23%,吐鲁番盐碱化程度高于托克逊县,风湿荒漠化程度相反。本文提出的基于决策树分类的绿洲荒漠化信息提取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地物的光谱信息与地理位置信息,较好的区分了混淆地物,达到了较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19.
荒漠绿洲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关于绿洲农业的模式干旱荒漠地区的典型气候条件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充沛,但大风沙暴频繁。一般来讲,在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这类地区大多呈现地表粗疏、植被稀少的特征,但这并不妨碍小面积荒漠绿洲的形成。绿洲农业就是依托绿洲这块宝地,利用绿洲地带特有的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具体分析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特点、现状以及它们所面临的各种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干旱区绿洲湿地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分析了绿洲区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的意义,从绿洲湿地特征研究、湿地动态变化、驱动因子、绿洲典型湿地类型的研究、绿洲湿地保护与PRED可持续发展研究、绿洲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研究等几方面简要分析了绿洲湿地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