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作为福克纳最著名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真实地描述了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南方贵族小姐艾米丽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扭曲变态的心理。本文试从社会环境、传统父权制以及个人心理等三个方面探讨艾米丽小姐无法避免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2.
《大连大学学报》2016,(2):57-60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是一位具有美国南方特色的伟大作家。他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带有哥特元素的南方小说。小说是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通过他人的回顾间接对艾米丽小姐进行叙述,暗示了艾米丽小姐悲剧的一生。作品从人的外在生存真实困境和内在生存真实困境角度展现了人与自身的冲突,人与社会的冲突,人与现实环境的冲突,人与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讲述了出生在南方没落贵族的艾米丽小姐为了追求美好的爱情而杀死自己情人的悲惨人生经历。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福克纳笔下的艾米丽,探究造成艾米丽悲剧人生的三大原因:男权社会的压迫和摧残、南方传统的禁锢以及爱情的失意。  相似文献   

4.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是福克纳著名短篇小说,讲述的是美国内战以后南方没落贵族艾米丽小姐一生可悲遭遇。处于新旧变革时期的美国南方社会仍保持着男权制的意识形态,并以淑女风范来约束女性。本文试从家庭中父亲的控制、社会的压抑、艾米丽失败的婚姻以及其自身性格角度来解读福克纳的《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揭示了艾米丽的人生悲剧是男权社会压制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5.
作为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福克纳的作品多描述南方社会的历史变迁和心灵创伤,正如豪维茨所说,当代的美国作家"承担起了见证文化中普遍存在,但同时被个人经历,阐释为个人创伤的创伤事件。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南方格里尔森家族的最后一位继承者艾米丽小姐为主人公,从她的去世开始讲述,回忆艾米丽小姐生前的一些往事,描述内战后南方的萧索败落,见证南方由盛转衰的历程,揭示出南方人的精神创伤。、  相似文献   

6.
威廉.福克纳在《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中塑造了一位饱受清教思想、贵族文化及父权体制摧残的典型南方女性艾米丽.格里尔森小姐的形象。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艾米丽的悲剧性结局的成因,旨在揭示历史的、社会的痼疾对女性的残害,把对女性问题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7.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美国战后南方社会变迁为背景,讲述了贵族后裔艾米丽小姐充满悲剧的一生。作为一名女性,艾米丽承受了来自男权社会的种种压迫,并最终在离群独居中度过了孤独凄惨的一生。本文试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探析造成艾米丽悲剧命运的三种原因:父权制下的家长压迫、爱情观上的男女不平等以及南方传统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8.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以美国战后南方社会变迁为背景,讲述了贵族后裔艾米丽小姐充满悲剧的一生.作为一名女性,艾米丽承受了来自男权社会的种种压迫,并最终在离群索居中度过了孤独凄惨的一生.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探析造成艾米丽悲剧命运的三种原因:父权制下的家长压迫、爱情观上的男女不平等以及南方传统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9.
他们非常感激艾米丽小姐,因为是她给他们的血液里注入了一种叫自信的因子!艾米丽是法国的一名小学女教师。她所教的三年级(2)班共有16名学生,其中5名孩子是非婚生子。他们要么从没有见过爸爸,要么从生下来的那天起,就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  相似文献   

10.
威廉·福克纳短篇小说《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采用U形的叙述结构向我们讲述了艾米丽小姐孤僻、凄惨一生的故事。本文就文学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相互克服"的理论尝试对《纪念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进行深层解读,从而凸显文学作品中形式与内容相互克服,互为表里的关系,推动现下文学作品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小说家福克纳的知名短篇小说。有关这篇小说,国内有不少从文学批评和叙事学的角度阐发的精辟的评论,但从语言的具体形式出发的评论并不多见。本文拟从词汇、句法和语音三个方面来分析语言各要素在《纪念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文体作用,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这篇小说的文体价值,以说明进行文学批评,不仅要考虑到文本的社会意义,还要从语言的基本要素出发来体会作者传达给读者的隐含信息。  相似文献   

12.
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献给艾米莉的玫瑰》通过艾米莉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南方社会新旧观念的冲突及没落贵族阶级的守旧心态;从不同的视角就主人公艾米莉小姐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指出艾米莉是一个多维度的矛盾复合体,充满着矛盾和困惑,既是南方传统的维护者和受害者,又是南方传统的反叛者;既是现实的逃避者,又是幸福的追求者;通过对艾米莉人物形象的多视角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了解美国南方文学。  相似文献   

13.
威廉·福克纳的《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是二十世纪最出色的短篇小说之一,反映了女主人公爱米丽悲剧的一生。本文拟用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其进行解读,认为在《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中,福克纳对小说的结构、情节、语言等进行了“陌生化”处理,增加了作品的审美难度和价值,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4.
常海鸽 《海外英语》2014,(19):206-207
A Rose for Emily is a short story written by William Faulkner, the famous and prolific writer of novels and short stories in America. His unique style of writing fiction always draws much attention of scholars. The narrative mode in A Rose for Emily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us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narrating technique on fortifying the theme of the novel.  相似文献   

15.
田娟 《海外英语》2012,(12):221-222
Written by the American novelist William Faulkner,his first short story A Rose for Emily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his works.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story from its stylistic features.  相似文献   

16.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20世纪伟大小说家福克纳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题名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但在小说中,通篇没有提到玫瑰花,也没有人献花给爱米丽。这谜一样的篇名似乎暗藏着福克纳的深意。这是种自我颠覆的方式,或者说也是一种自我首肯的方式,福克纳故意留此悬念引发人们去深思其背后的真正动机。因此解读“玫瑰”的寓意是理解全文的关键。文章从玫瑰的花与刺入手,从清教传统文化、南北差异、南北战争后的南方贵族等社会历史因素来解读“玫瑰”的隐喻。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威廉·福克纳最富盛名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玫瑰花、老房子、艾米丽这几个象征意象的具体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这篇小说以及福克纳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18.
从女性主义角度,用心理分析的方式来剖析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女主人公爱米丽,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这篇充满恐怖色彩的哥特式小说,窥视小说的魅力。小说叙述了一位深受父权制社会压抑的女性人物——爱米丽的人生悲剧。她的一生是孤独的,身心长期受到压抑,在恐怖的氛围中实施了她的疯狂行为。主人公的孤独人生和悲惨生活揭示了美国南方社会旧传统、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特别是对妇女的摧残。  相似文献   

19.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死亡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威廉.福克纳的小说常以其特殊的时间观为架构。在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中,福克纳采用死亡这一手段重新建立并阐释了时间观。通过对爱米丽父亲之死、荷默之死以及爱米丽之死进行解读,可发现福克纳的死亡哲学以及它与其时间观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从英美新批评角度切入,对福克纳最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进行深层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作品的价值,揭示作品的意义,领略作品经久不衰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