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所谓三个“积累”,是“情感积累,生活积累,知识积累”。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具有较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生活素材,渊博的知识修养,三者缺一不可。 首先是“情感积累”。任何一篇成功的作品无不充满丰富的真情实感,要想学生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情感。即“情感积累”。培养学生的情感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积累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提升小学生语文积累能力,教师应该在赏析品味中,让学生丰富积累;在多说多演中,让学生自主积累;在学以致用中,让学生深化积累;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多方积累。以此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3.
金融化积累机制的政治经济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范围内货币资本化和资本虚拟化进程,使得积累得以在不同资本形式上进行,从而形成与金融化相适应的积累机制。在金融化积累机制的作用下,社会积累过程伴随着社会范围内的货币资本和虚拟资本的积累。金融化积累机制包含深刻矛盾,具有内在不稳定性,这不仅会造成积累的障碍,而且会引起经济金融的波动和危机。  相似文献   

4.
词句积累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苏东坡说过"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语文学习离不开积累。在3-4学年段,阅读积累包括优美词句以及精彩句段的积累。然而,在词句积累的过程中,存在着机械抄写、积累面狭隘、积累方法死板等问题。教师在学生词语、词句、片段的积累过程中,要重视引领作用,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学习到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的积累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任何一种新的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多方面积累的过程。语文学习主要靠累积,没有捷径可走。但一提到积累学习,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好像强调了积累。就一定会阻碍学生的灵性和创造力。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论。积累学习,它是一种能力取向,具有多层次性。我认为高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积累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知识的积累,能力的积累,思想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素养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了半壁江山,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其中,素材的积累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系列积累素材的方法,通过素材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向春 《中国教师》2009,(Z2):467-468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语言积累"这个问题。在基本理念里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总目标里谈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第一学段中提到:"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第二学段中提到:"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语言材料。"第三学段中提到:"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尝试在写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等。可见语言积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正>一、生活化作文的教学策略生活化作文,指学生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写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作文。生活化作文的教学策略有哪些呢?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三点:1.激发兴趣,让学生学会积累笔者认为,语言的积累,既是字词句篇的积累,也是思想的积累、文化的积累、生活阅历的积累、情感体验的积累等等。积累的突破口在哪里?笔者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可见,积累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笔者认为: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积累的过程。也就是说,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积累。笔者在语文教学阵地耕耘二十三年,现在想谈谈关于积累方面的感受,以供广。大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 ,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发展思维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并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 ,“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 14 5万字” ,由此可见积累的重要性。要形成一定的语文能力 ,积累是必不可少的。而这种积累除语言的积累外 ,还应该包括生活的积累和知识的积累。首先是语言的积累。教育学认为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语言具有表现与…  相似文献   

11.
在一个社会里,只要存在阶级,就会存在阶级矛盾,它表现为利益双方的相互对立和依存.利益对立导致双方矛盾不可调和,便发生社会冲突,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而利益依存凸显了矛盾双方合作的必要,双方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以自己合法的方式获取自己的利益,双方相伴相生,相互依存,这就是阶级整合. 因此,阶级整合的关键就是要找到对立的边线--矛盾双方共同一致的利益,并随双方力量的消长而不断调整政策以适应边线的移动,这个边线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相似文献   

12.
课外体育运动是对体育课程的延伸和发展,也是帮助体育工作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现代化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和谐校园发展,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出具备较好身体素质的新时代人才的必经之路。文章对影响高校学生参与健身运动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加入健身行列,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物权法》对遗失物权属的规定排除了拾得人取得遗失物之所有权可能。建立拾得人附条件取得遗失物所有权规则是权利与义务一致的要求,是公平与效率相协调的要求,在实践中应该依照过错与价值原则确定拾得人遗失物所有权。  相似文献   

14.
发现漏罪的并罚问题,我国刑法第70条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作了具体规定,但也存在着大量的漏洞,给刑事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惑,影响法院判决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这些问题总体说来还是属于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问题。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家喜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6):134-135,14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施行的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分配原则。对效率的价值目标追求,使得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但对公平的价值目标仅为"兼顾"也造成了贫富差距的悬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目标决定了贫富悬殊解决的必需性。面临这样一项复杂而艰苦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从行动的纲领入手,制定和实施"效率与公平并重"的社会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16.
教书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教学中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轻松的授课氛围,在鼓励、创新、关爱、感染等教学互动中培育学生的自信心,对于高等教育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提高高校教学质量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资本运作扩张规模,整合资源,已经成为我国传媒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在西方巨型媒介集团觊觎我国传媒市场、国内传媒业面临巨大挑战的背景下,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传媒安全、促进传媒发展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坝使世界上的许多大江大河差不多都变成了水库搭起来的台阶,彻底改变了河流自然的季节流量模式,引起河水的温度和化学成分变化;滋生诸如蚊子类的传播媒介,使疾病四处蔓延,将河谷生命网络间的联系切断,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搅乱了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地质作用过程,引起河岸滑塌,而且诱发水库地震;拦住了淤积洪泛平原与入海的沉积物,使河道形态发生变化,对流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甚至破坏。呼吁人类关注大坝对环境的影响,放弃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传统观念,用明智的治水 策略使用流域,保证河流的健康。  相似文献   

19.
论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罗马对行省的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省是罗马对被征服地区及其居民实行统治的主要管理形式。它对于罗马国家的稳定和罗马经济的发展都起了非常显著的作用。然而 ,罗马对行省的治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更不是没有缺陷的。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同时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变化。共和末叶至帝国初期正是罗马行省管理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 ,对其加以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罗马行省制度的理解 ,而且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罗马历史的发展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同志曾经把党的监督概括为三种形式,即党内监督、群众监督和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的监督.这三种监督,相互联系,互为补充,构成了党的监督的完整机制.这三种监督形式中,党内监督起着主导作用.发扬党内民主,强化党内监督,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长期以来全党全国人民一直关注和迫切期望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