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俄罗斯田径界,现年60岁的鲍里斯·尼古 拉耶维奇·库波罗索夫是一位功绩卓著、学识渊博的训练专家。这位曾荣获苏联功勋教练员称号的跳高专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男女跳高运动员,他所培养的学生,突出特点是技术细腻,这些学生100多次赢得列宁格勒市锦标赛的冠军,10次获得苏联锦标赛的冠军,让娜·涅克拉索娃曾创造1.97米(1982年)的苏联室内女子跳高的最好成绩;瓦列里·谢列达获得欧洲杯赛的冠军(1981年)、苏联全运会的冠军和友好运动会的冠军,并创造男子跳高2.37米的欧洲纪录;叶夫根尼·戈托夫斯基曾…  相似文献   

2.
一、苏联跳高运动员力量训练 的宝贵经验 苏联跳高学派的创始人弗·姆·吉亚契柯夫在多年跳高训练中,非常重视力量训练,特别重视跳高运动员的专项身体训练,他认为“掌握与提高跳高技术的技能,高水平全面发展专项身体素质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在选择和采用专项身体训练手段时,首先必须考虑一个最终目的——提高起跳中的功率”。  相似文献   

3.
优良的心理素质是跳高运动员在关键时刻和强手对抗、竞争激烈时战胜对手的重要因素。跳高运动员面对一次次升高的横竿,尤其是向最高纪录冲击时,向自己从来没有越过的高度腾越时,心里都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心理素质优良的选手,往往信心百倍,技术发挥正常,甚至超水平发挥技术,越过最高高度。而心理素质差的选手,则常常会在横竿前犹豫不前,技术动作变型,发挥失常。因此,应从小抓起,培养青少年选手的优秀心理品质,是中小学从事课余训练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常用的青少年跳高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方法手段如下:1.选择较长或较短的横竿进行过竿…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随着世界跳高运动的迅速发展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使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选拔和培养优秀跳高运动员,除了依靠多年系统的科学训练方法和良好的训练条件以及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形态机能外,心理因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目前,国内外对选材中的心理因素的研究较多,但尚处在探索过程中。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了解我国不同水平跳高运动员性格向性的现状,探求各级跳高运动员性格向性的某些特征,为科学选材和教练员掌握运动员性格向性,因人施教,搞好管理和训练提供参考的依据。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 当今,运动心理学广泛运用到体育的各个项目之中,借鉴心理训练方法使运动成绩大幅度提高的事例是屡见不鲜的。最近在美国《田径技术》杂志上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心理训练方法——克服跳高运动员在比赛和训练中的恐惧心理,稳定情绪以提高其跳高成绩。每当横杆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无论对哪种等级的运动员来说,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从1958年到70年代末,苏联男子跳高选手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斯捷潘诺夫、布鲁梅尔、雅欣克曾先后九次打破世界纪录、两次获奥运会冠军。尤其是被称为“神童”的布鲁梅尔,在60年代初,连续六次创造世界新纪录,使苏联的“俯卧式”跳高训练体系在国际田坛独树一帜,为推动世界跳高运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自从1968年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在第19届奥运会上展示了“背越式”跳高技术后,就动摇了“俯卧式”跳高的理论基础。虽然他们的雅欣克在  相似文献   

7.
男子跳高是最吸引人的田径项目,世界男子跳高的成绩水平近几年来有了很大提高。苏联运动员布鲁梅尔1968年创造的世界纪录是2.28米,1970年我国优秀运动员倪志钦以2.29米创造世界新纪录,但未获国际田联的承认;正式的2.29米的世界纪录是美国运动员马茨道夫1971年创造的。不管怎样,在十年前,2.30米这个高度是令人神往的。 1973年7月11日,美国运动员斯通斯在西德的慕尼黑一跃而过2.30米,从而开创了世界男子跳高的新时代。2.30米成了世界第一流男子跳高选手的标志。八年多来,究竟有谁突破了这一“大关”呢?据统计,迄今全世界有23个运动员一共67次  相似文献   

8.
跳高是体能主导类项目,但对技术要求较高的运动项目,跳的更高是每位跳高运动员所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跳高项目举步维艰的现实让我们不禁思考如何改进此项目在技术上的不足。本文着重对跳高运动员摆动腿技术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提取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摆动腿技术的有效训练方法和经验,为跳高技术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练,我们的目标是使世界上最复杂的“机器”——人体的机能臻于完美.指导我们的运动员跃居顶峰意味着要让他们的机体在最理想的状态下工作。1988年2月,我们在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的技术公报上介绍了古巴跳高运动员的训练情况,强调了训练计划的重要性,过去15年中,依据我们的训练方法、专业水平和教学体系,把运动员的成长过程分为三个  相似文献   

10.
有文件记载的最古老的俱乐部是“高尔夫绅士”(现为爱丁堡高尔夫爱好者荣誉公司)。它成立于1744年3月,比苏格兰费夫郡圣·安德鲁的“皇家古老俱乐部”还要早10年。1876年3月17日,在英格兰牛津附近的马斯顿举行的田径锦标赛上,马歇尔·琼斯·布鲁克斯(1855—1944年)以6英尺1/8英寸(1.832米)的跳高成绩第一个成为世界上跳过6英尺高度的运动员。首次世界举重锦标赛于1891年3月28日在伦敦  相似文献   

11.
跳高是一项克服一定高度障碍技术性很强的运动项目,跳高比赛是以运动员“失败”而告终,即所有运动员都不能越过的最后高度。跳高项目的技术特点和比赛要求,决定了跳高运动员不仅要具有良好身体素质和技术,而且还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只有当运动员具备了良好技术和能力准备以及比赛心理准备和能力时,才有可能成为比赛的胜利者。  相似文献   

12.
跳高运动是平动和转动两种运动形式组成的一项复杂的空间运动。它具有周期性运动和非周期性运动的双重特征。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跳高技术是田径运动技术中较复杂的技术之一。当今跳高竞争,对运动员在思想、意志、心理定向及“主变”、“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比赛中如何打响第一炮以及在各高度上如何处理好第一次试跳,已成为每一个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讨论与分析(一) 掌握和运用高度规律:跳高比赛高度的递增是有一定规律的。运动会的组织者根据大会的性质、比赛的规律、参加的人数及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等,事先已制定高度的递增方  相似文献   

13.
苏联优秀跳高选手亚力山大·卡多维奇今年1月13日在维尔纽斯举行的室内田径赛中,成功地越过2.35米的高度,获得第一名。卡多维奇今年24岁,身高1.83米。他83.年的最好成绩是2.26米,在世界前50名优秀跳高运动员中列第46位。  相似文献   

14.
苏联在跳高一项中历年来曾出现过不少破世界纪录和达到国际水平的运动员,如伊·加什加洛夫,尤·斯捷潘诺夫,里·沙弗拉加泽,维·布鲁梅尔,尤·塔尔马克,维·雅欣科等人。然而,在22届奥运会上,苏联运动员在跳高一项中成绩很差,引起了国内田径界的忧虑。有的专家在报上发表文章,认为苏联在22届奥运会跳不上去,究其原因:(1)在训练方法和选拔运动员上长期以来是老一套,在训练跳高运动员中,还沿用10——15年前的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15.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刘英梅  何秋华 《体育学刊》2003,10(5):115-117
通过采用不同研究模型对我国优秀男子不同技术类型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起跳时摆动动作效果进行定量分析,探讨我国优秀男子不同技术类型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摆动动作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摆动效果约占50%,且摆动效果的大小与技术类型无关,与高度的增加没有线性相关。但当高度增加到本人最好成绩时,摆动作用达到最大值。选用中国男性青年模型与扎齐奥尔斯基模型对背越式跳高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没有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17.
跳高是典型的跑跳结合项目,所以也可以说跳高是力量和速度相结合的项目。由于跳高运动员要在高速助跑的情况下完成起跳,从而把水平速度转化成竖直腾起的速度,下肢肌要完成高度的“拉长一收缩”,承受600~800kg的冲击力,所以运动员的下肢肌退让工作能力尤为重要。近年来,科学界运用多种生物力学、运动学手段对跳跃项目运动员的退让工作能力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踏跳的实质。本文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及跳高力量训练原则结合现代跳高的发展特点,对跳高运动员下肢肌退让工作能力进行评述,对提高运动员退让工作能力的训练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背越式跳高技术的问世,是跳高运动的一项重要革新。一九六八年,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二十一岁的美国运动员福斯贝里,以他独特的背越式跳过两米二十四,夺得金牌。当时的外电曾评论:“背越式跳高的问世,给跳高运动带来了无限美好的春天。”一九二三年,苏联跳高运动员贝·伏佐罗夫首先发明并使用了俯卧式技术。至今五十七年间,男子跳高运动员先后由奥尔布赖特、斯蒂尔斯、丘马斯、托马斯、杜马、布鲁梅尔、倪  相似文献   

19.
一个训练有素的跳高运动员的助跑曲线应该是稳定而有效的。这条曲线对于运动员在成功地过竿时的角度和高度有一定的保证作用。所以,研究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最后几个步点所形成的轨迹方程,对于分析运动员的某些技术参数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影片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我国10名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和起跳速度变化特征的运动学分析,提出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缓冲动作稍大,摆动腿蹬离地面时速度水平较低;大部分运动员身体重心高度波动较大;起跳垂直速度水平与起跳时间有较高的相关性;运动员起跳结束瞬间的垂直速度水平差别较大,但整体水平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