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调查访问法及统计法,对神经类型与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项目成绩的关系进行研究,认为体育大学生神经类型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灵稳型、兴奋型、安静型和弱型。在所有项目中,灵稳型占最高比例,其次,篮球、足球项目中兴奋型比例较高,排球、武术、体操项目中安静型占较高比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我省910名高中体育特长生血型调查分析,利用试验和统计的研究方法,总结和归纳出血型和运动特长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发现体育特长生血型分布规律有别于常人,并发现不同的运动项目特长的学生血型分布规律也不同,足球特长的学生O型血百分比最高,长跑特长的学生B型血百分比最高,体操特长的学生A型血百分比最高,网球特长的学生AB型血百分比较高。  相似文献   

3.
应用“80.8第三代神经类型测试量表”对福建省部分项目的380名少年运动员进行神经类型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所测羽毛球、排球少年运动员神经类型(1——4型)的百分率离于女篮球和乒乓球:体能类速度力量性项群除挑选1—4型外,还可多选择兴奋型运动员;所测技能类动员所含最佳型、灵活型、稳定型、安静与体能类少年运动员在人数比例上有显著差异,因此长的专项训练是否能使运动员神经类朝着符合该专项特点的方向发生一定的改变昵?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优秀体操运动员血型分布与选材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我国优秀体操运动员A、B、O血型系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优秀体操运动员的血型分布与体操项目的关系;体操运动员的气质与血型的关系;血型选材与运动专项能力的关系。对研究结果用统计学检验处理。结论是:血型是由人的遗传基因决定的,与人类从事的运动项目有一定的相关性,B型血型者表现的特性与体操运动员的气质有密切关系;优秀体操运动员的血型多数为B型;尚有部分分布于其它血型。为体操选材及后天训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试探血型、指纹在运动员选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的血型、指纹等遗传标记与人的性格和某些疾病有着一定的关系 ,但与人的运动能力之间是否也存在某种内在的联系 ,还没有更多的材料说明。因此 ,探索血型、指纹与体育运动的关系 ,了解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员血型、指纹的特点 ,既可以有助于揭示运动能力与血型和指纹之间的内在关系 ,丰富人类学研究的内容 ,又能够在优秀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方面开拓新的思路和方法。基于这种认识 ,本研究调查了 8个运动项目 ,2 84名运动等级在国家一级以上男、女运动员的血型与指纹图形 ,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血型的分布看 ,运动员中A型最多 ,其余依次为O型、B型、AB型 ;一般人中B型最多 ,其余依次为O型、A型、AB型。运动员与一般人的指纹图形分布情况相同 ,均为斗形纹最多 ,其余依次为尺箕纹、弓形纹、桡箕纹。血型比较结果是运动员中A型明显多于一般人 (P <0 0 1) ,B型明显少于一般人 (P <0 0 1)。O型和AB型无显著性差异 ,从运动员与一般人的血型与指纹图形比较结果提示 ,在运动员选材时 ,若其他条件相似 ,A型血者较B型血者合适 ;斗形纹和弓形纹较多者比尺箕纹和桡箕纹较多者合适。男、女运动员之间血型分布率无显著性差异 ;指纹图形中斗形纹和尺箕纹无显著性差异 ;桡箕纹男性显著多于女性 (P <0 0 5 ) ,弓形纹  相似文献   

6.
应用“8 0 .8神经类型量表”和“DJ—A型大脑机能测试仪”对我省参加“全国物理知识竞赛”的山东代表队队员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我省队员的神经类型分布 ,大多数集中在2— 3型、6— 7型、9— 1 0型 ,大脑机能能力较好 ,并分析了与超常重点班学生、山东某重点中学学生在大脑机能、错漏率等方面的差异 ;参赛队员中的城市队员与农村队员的神经类型比较 ,城市队员神经过程的强度、兴奋和抑制过程稳定性强 ,灵活性好。  相似文献   

7.
血型与运动     
血型是由人的遗传基因决定的.国外学者通过广泛调查研究发现,血型与人所从事的运动项目有一定的相关性. O型具有大力士型的体质和富有弹性的特征.在田径跳跃项目中成绩突出,在排球和棒球运动中比较集中.黑人的血型多系O型,大约占总人数的50——60%,在加勒比海沿岸某些黑人民族甚至达到80%.因此他们的爆发力和弹跳特别好. A型灵巧和忍耐性好,对于掌握技术比较有利,往往从事技术和耐力要求较高的项目,如跨栏、摔跤、长跑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实验法的研究方法,采用808神经类型测试量表,对山西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和山西大学文科系学生进行神经类型测量,发现所调查大学生的神经类型主要分布在中间型和其亚型,其中占比例最高的是中间型;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与文科类的学生在易扰型和中下型方面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514名体育学院学生血型、气质类型与运动专项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发现:在ABO血型中,不同专项运动员血型分布具有各自的特征,运动员素质的高低与O型和A型百分率有一定正相关关系,与B型呈负相关关系;气质类型的分布以多血质及多血质混合型比例最大,抑郁质较少.建议在其它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选拔运动员从O型和A型中挑选为好,尤其是优先选拔多血质及多血质混合型的人才,这样有助于弥补单一气质类型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讨血型与田径各项之间的关系,提出A型血的人适合从事长距离跑的项目,O型、B型血的人适合从事跳跃、投掷项目。  相似文献   

11.
健美操是当代大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项目。健美操在培养大学生的力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健美操教学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有着独特的效果。文章从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入手,探讨了健美操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1985-2005年的20年间,新疆维吾尔族13~15岁学生形态、机能、素质等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农村学生尤为明显,与同龄汉族学生相比有较大差距.针对维吾尔族学生下肢力量、柔韧性、有氧耐力等素质较差的特点,选取新疆喀什伽师县夏普吐勒乡中学,随机选取维吾尔族学生300人,有针对性展开干预实验,探寻有一定针对性、简便易行且科学有效的运动干预方案.研究表明,运动干预所选择项目及具体设计能够有效提高维吾尔族中学生下肢力量、柔韧性及有氧耐力素质,改善学生体质状况.  相似文献   

13.
健美操课程成为大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其原因为健美操本身具有较高的审美艺术性,动作的流畅性、舒展性及较强的表现力等给人以较强的视觉享受。健美操表现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柔韧素质,但在健美操课堂中发现大部分学生柔韧性存在很大问题,不仅限制了同学们练习健美操的表现力,还影响到了教学效果与教学进度。针对此现象,以“柔韧性”、“牵伸训练”、“健美操”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查阅了20余篇相关文章,通过对大学生柔韧性素质的分析以及牵伸训练在健美操柔韧性中的应用分析,以期对大学生柔韧性练习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柔韧性不仅是人体的基本身体素质之一,更是武术运动的基础素质。对于青少年阶段练习武术的学生来说,柔韧素质较差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文章通过对学生柔韧性素质差的原因和现有的柔韧训练方法在学生训练中的实践进行实验与分析,得出改良式柔韧训练法对学生柔韧性有较大改善且在训练中疼痛感更少的结论,提出在武术训练中进行改良式柔韧性训练法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柔韧素质是健美操专业学生的专项素质之一,通过对普通高校健美操专业学生分组对照进行柔韧性训练的实验研究,认为对训练肌群辅以按摩器振颤刺激,可大大提高柔韧性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柔韧和力量素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的影响。方法:30名女大学生采用配对设计方法,为期16周的形体训练,并在训练前后进行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指标测定。结果:训练16周后,女生坐位体前屈、两腿纵向劈叉、仰卧起坐、俯卧两头起、俯卧撑等指标均高于训练前,经统计学处理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形体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女大学生的柔韧、力量素质,有利于培养女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和表现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身体形态、心肺功能、力量、柔韧四个指标初步研究发现:学生身体形态发育良好、学生关注自身体重;学生心肺功能优于江苏大学生指标,经过体育教学与课外锻炼,每个学年有一定递增;力量素质、柔韧素质也优于江苏大学生指标。针对学生素质的薄弱环节与不良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对大学生平衡能力及柔韧素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贵州省毕节学院体育系大一年级学生23人,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健身气功易筋经竞赛功法练习,每周进行5次,每次练习2小时,持续一个月,受试者在练习前后进行闭目单足立和单足前脚掌站立以及立位体前屈和坐位体前屈测试。结果:一个月的健身气功易筋经练习后闭目单足立和单足前脚掌站立时间较练习前显著变长(P<0.05),练习后立位体前屈和坐位体前屈数值较练习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通过健身气功易筋经的练习可以提高大学生静态平衡能力及柔韧素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武汉地区10所高职学院学生体育现状及相关理念问卷调查,分析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培养的障碍。结果表明:高职学生在培养体育锻炼习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少场地设施;学生体育意识淡薄;对体育缺乏兴趣;不懂锻炼方法。阻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因素是:体育教学长期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学大纲的使用性和适应性较差;体育课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甚至受到轻视;体育教学形式单一等。就此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大学生体质因子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因子分析法 ,对 1991、 1995年测得的广东省大学生体质指标[1] 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大学生体质因子由体形、身体素质、视力、身高、血压、柔韧、脉搏等因子构成 ;城、乡、男、女大学生各体质因子的贡献率基本相同 ;体脂对体质影响比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