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根据2005年陕西省10个市、1个区,城乡3-6岁组男、女幼儿共计3 520人的体质监测结果,对我省幼儿身体素质方面的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和分析。结果表明:3-6岁期间幼儿素质发育水平增长迅速,上、下肢、腰腹肌力量、平衡能力,均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男优于女。柔韧性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优于男。城乡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岛地区3~6岁幼儿的体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解和掌握海岛地区幼儿体质健康现状和体质变化规律,科学评价幼儿人群的健康水平,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1 050名舟山海岛地区3~6岁幼儿体质现状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海岛地区幼儿体质状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柔韧性和上肢力量海岛幼儿差于全国均值;幼儿体质状况随着年龄增加而提高,但是幼儿身体形态和身体素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皮褶厚度随年龄增加而上下波动发展,柔韧性随年龄增加而下降的特征;体质状况的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较为明显.但海岛幼儿的合格率低于浙江省总体的平均合格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985年、1995年和200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体质调研资料中的身体素质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研究了北京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趋势,并且进行了城乡比较和年代比较,结果发现北京市城乡中小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之间发展不平衡,其中耐力素质呈下降趋势,而速度、力量、爆发力和柔韧性素质在1985-2000年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呈现一定的年龄、性别和城乡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速度素质敏感期11岁男生身体素质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分析法,对速度素质发展敏感期11岁儿童少年男生的速度素质与力量素质、耐力素质、爆发力素质、灵敏素质和柔韧素质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经分析,身体素质各个代表因素对速度素质的代表指标50 m跑的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行进间30 m跑>100 m跑>50 m×8往返跑>立定跳远>纵跳摸高>10 s立卧撑>抛实心球>立位体前屈.为提高速度素质提出合理建议.旨在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同时重点提高速度素质.  相似文献   

5.
运用比较研究方法,通过对舟山海岛地区与嘉兴内陆地区3~6岁幼儿体质、饮食结构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海岛地区幼儿体型较瘦长,城乡男女幼儿平衡能力好于内陆地区幼儿;内陆地区幼儿体型较结实,城市男女幼儿柔韧性、灵敏性,城乡男幼儿上、下肢力量、及乡村女幼儿下肢力量、协调性好于海岛地区幼儿;海岛地区偏重鱼虾类与内陆地区偏重于畜、禽肉的地域性饮食结构,致使幼儿的营养物质摄取不均衡,对幼儿身体形态及身体素质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少年体操运动员后续发展高难动作的基石,而评价与诊断是提高其身体素质训练质量的必然保障。运用特尔菲法、测试与层次分析等方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9~10岁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实时评价与现状诊断。结果表明:目前现状,肩部柔韧性、上肢的屈臂推撑力量整体发展较好,上肢慢用性拉引力量与腰腹专项力量、髋与腿部柔韧性、位移速度与灵敏素质是其薄弱环节;训练内容安排方面,该阶段应着重加强力量、柔韧、速度、灵敏的训练;发展策略上,下一阶段应注重加强灵敏素质、腰腹力量与位移速度的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脑电图主要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情况,而神经系统的发育是速度素质的基础.本论文旨在研究正常青少年儿童随年龄增长的脑电发育特征,分析其与速度发展的关系,以期找到利用脑电图特征来预测速度的可能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四川省广元市620名6-16岁中小学生,采用Nation9128W数字化脑电图仪测试其安静闭目清醒状态下脑电图,分析各导联绝对和相对功率,并同时测试其50m跑成绩.结果:(1)6-16岁儿童少年脑电各频段相对功率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随年龄增长,δ、θ、α1波相对功率减少,α2和β波相对功率均增加,并且6-11岁和13-15岁是α2波的快速增长期.(2)男生速度素质的自然增长期为6-15岁,女生为6-12岁;男生速度敏感期为6-10岁和12-14岁,女生速度敏感期为6-9岁.(3)高速度素质儿童的50m成绩与α2%的相关系数为-0.64,而与θ/β比值的相关系数为0.71.结论:儿童少年脑发育具有明显的年龄阶段特征,具有快速增长期,6-10岁为速度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其中α2相对功率和θ/β比值是儿童速度素质发展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为揭示江苏省7~18岁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趋势和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利用1990年和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结果,对江苏省7~18岁学生的数据进行统计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江苏省7~18岁学生在速度、力量和耐力三大素质上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江苏省7~14岁乡村学生的下肢爆发力呈现下降现象;14~18岁的城市学生在柔韧素质方面具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河南省城乡7-18岁学生身体素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1- -2000年河南省7-18岁学生身体素质的三次体质调研结果的分析,发现除15-18岁男女学生立定跳远、7-12岁乡村男生斜身引体、13-18岁女生仰卧起坐有明显提高外,其余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男女学生柔韧、耐力素质严重下降.针对学生身体素质所存在的问题,为河南省21世纪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及各级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汉族学生身体素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研了全国28省市、自治区47l631名7~22岁汉族学生的身体素质,选用了速度、力量、柔韧和耐久力等指标,讨论分析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研究了当前各省市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并提出了建议.各有关部门应重视加强对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摘要:通过实验的方法,选取处于最大力量素质敏感期和非力量素质敏感期的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进行相对等量负荷的力量训练干预,观察、测试、对比不同年龄组别受试者最大力量素质增长与肌肉围度的变化情况,以探讨青少年力量素质敏感期是否对力量训练“敏感”以及不同年龄段力量增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将实验对象分为初中、高中、大学三组(n=31),每组实验对象进行每周2次课共为期8周的力量训练,力量练习内容包括:仰卧推举、负重背蹲。每节课持续时间为40-60分钟,力量训练负荷强度为最大强度60%-80%,重复次数为8-10次,组间歇时间为3-5分钟。在经过8周的力量训练之后,初中组的仰卧推举和负重背蹲分别提高了33.1%、32.4%;高中组的仰卧推举和负重背蹲分别提高了36.8%、28.6%;大学组的仰卧推举和负重背蹲分别提高了34.8%、29.5%,三组受试者力量素质的提高均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1)。分别对初中、高中和大学三组受试者的仰卧推举与负重背蹲在力量训练后所提高的值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显示这三组数据之间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即初中、高中和大学三组受试者的力量素质提高的幅度相近。初中、高中、大学三组受试者力量训练前后肌肉围度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三个组肌肉围度的变化均不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有限的样本条件下,发现经过8周相对等量负荷的力量训练,处于力量素质敏感期的实验组与非力量素质敏感期的对照组力量增长的水平是相近的,即在青少年力量素质敏感期进行力量训练并不会使得力量素质获得额外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以2010年中国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和2010年澳门特别行政区市民体质监测报告为研究对象,对两份报告中的幼儿(3—6岁)体质监测部分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内地幼儿在身高、体重、BMI指数方面略高于澳门幼儿;内地男性幼儿较澳门男性幼儿偏胖,澳门女性幼儿较内地女性幼儿略胖;内地幼儿3—4岁阶段身体素质整体优于澳门幼儿,但5—6岁阶段两地幼儿素质差距减小,甚至部分澳门幼儿素质均值超过内地幼儿。  相似文献   

13.
1985-2000年陕西省小学生体质状况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85年、1995年和2000年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规定,对7~18岁的中小学生进行了体质与健康状况的指标测试.研究结果表明:1)1985~2000年15年间,陕西省小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都有了一定幅度提高,发育速度处在长期趋势中的快速增长阶段.2)城乡学生身体发育的充实度和匀称度有了不同程度改善.3)机能指标方面,肺活量和肺活量/体重指数平均增长值出现了持续负增长,但是,在1995-2000年的5年间,肺功能下降的趋势有所缓解.4)身体素质的总体发展水平有所下降.其中,速度素质和柔韧素质下降幅度较小,耐力素质下降幅度较大,力量素质呈现小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4.
摘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幼儿感知身体能力及移动性动作发展的差异,检测幼儿移动性动作发展与感知身体能力的关系。研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95名3~6岁幼儿(平均年龄4.5岁,标准差0.55年),按照年龄分组测试3~6岁幼儿的移动性、操作性动作发展(使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三版)及感知身体能力(使用形象化儿童感知能力与社会适应量表中身体能力感知分量表),在两个量表信效度检验基础上,采用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幼儿移动性、操作性动作发展的差异,不同性别幼儿感知身体能力的差异,采用皮尔森相关分析不同类动作与感知身体能力的关系,采用线性回归验证移动性动作发展对感知身体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量表(TGMD-3)与感知身体能力分量表(PSPC-P)在本次研究中有较好的信效度;3~6岁幼儿感知身体能力与移动性动作发展有显著相关性(r=0.654,P<0.001),与操作性技能有相关性(r=0.313,P<0.05);女童表现出更高的移动性动作发展和感知身体能力的关系(r=0.346,P<0.05);受试幼儿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中移动性动作发展较快,操作性动作发展较慢;本次研究中移动性动作发展在不同年龄分组中呈现出显著差异(P<0.001);感知身体能力呈现出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年龄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三版(TGMD-3)与感知身体能力量表(PSPC-P)适合3~6岁幼儿移动性动作发展评估;女童移动性动作发展与感知身体能力水平均高于男童;3~6岁幼儿的感知身体能力与移动性动作发展有正向显著相关关系,移动性动作对感知身体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广东省7个城市14所学校的13~18岁的城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研究,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个方面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城市学生的身体形态指标明显高于乡村学生;城市男生的肺活量水平低于乡村男生,但城市女生的肺活量水平优于乡村女生;在柔韧素质方面,城市学生总体的呈下降,并低于乡村学生;在力量素质方面,城市男生的力量素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女生的力量素质是呈上升趋势;在耐力素质方面,城市男生的耐力素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呈逐步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城市居民体质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成都市城市居民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状况,为全民健身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纳入成都市20-69岁普通男性市民2 553名,女性3 014名.按照年龄段每5岁分为一组,共10组.采用Helmas体质健康测评系统对受试者进行形态、机能和素质等指标的系统检测和评价.结果:形态学指标均比2005年有所提高,男性身高略矮于全国水平.机能指标中收缩压和收缩压整体男女各年龄段比2005年水平略有下降,肺活量比全国水平低,而收缩压比全国水平高.身体素质指标和2005年水平比较,握力女性增高;背力男性有所下降;坐位体前屈、纵跳高度男女均有所提高.男性俯卧撑和女性仰卧起坐略有下降.成都市城市居民的素质在反映绝对力量的指标上明显偏低,而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要比全国水平高.结论:(1)和全国水平相比男性身高略矮,但是身体壮实;女性身高和全国相当,但略显瘦.(2)身体机能指标在40-49岁开始随年龄下降明显,表明男女在此年龄段体质水平有较大下降,是人体大幅度衰退的零界点.(3)成都市城市居民的身体素质在反映绝对力量的指标上明显偏低,而柔韧性和平衡能力要比全国水平高.(4)成都市城市居民的体质特征,这可能与成都盆地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生活方式(饮食、休闲)、遗传基因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2000年吉林省大学生在校四年学习期间,除男、女学生的柔韧素质下降外,其他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总体水平呈现提高的趋势,但是各年龄段发展水平不一。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除反映学生柔韧性素质的立体体前屈指标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外,占林省大学生其他体能素质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体现在大学二年级(20岁)以后的各年龄段。15年来,吉林省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具有较明显的阶段发展不平衡性;各项素质指标发展的不平衡性;男、女学生间素质发展的不平衡性;大学期间各项素质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根据199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对天水地区中、小学7—18岁学生的调查结果,从年龄发育规律、性别差异、城乡差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年龄发育规律:男生在18岁前,女生在16岁、17岁前六项身体素质的发育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并达到高峰值.2.性别差在现为,随年龄增长男女之差呈显著增大的趋势.3.在城乡差异上,速度项目和上肢力量城市学生优于乡村学生,耐力项目则乡村学生优于城市学生.  相似文献   

19.
瑜伽是一种古老的健身方法,它以古印度哲学为基础,集健美、强身、修心、养性于一体,是人类在原始的自然状态下创造出的一种身心双修的健身方式。瑜伽大部分基本体式可以充分改善人体的柔韧性。而柔韧性是跆拳道练习者必须发展的一项身体基本素质,发展柔韧素质不仅可以加大动作幅度,使动作更加优美、协调,加大动作力量,更重要的是能预防受伤,提高肌肉的收缩效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收集大量跆拳道柔韧素质发展和瑜伽锻炼的各方面的资料,具体阐述适度运用瑜伽动作有利于改善跆拳道练习者柔韧素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以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为基础,柔韧素质的发展对人体速度、力量、灵敏性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本文试图通过投弹训练中柔韧素质与动作幅度、动作速度、技术动作的关系等方面来阐明其规律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