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读懂课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已经成为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口头禅。其中,很多教师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更有效,都会在“读懂学生”上下功夫,都会自觉地想到教学“前测”。如何有效地将“前测”应用到教学设计中去呢?我们认为,关键是要以“前测”为依据设计更好的教学情境,以“前测”为根据把握好教学重点,以“前测”为论据突破教学难点,让“前测”照亮我们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来,师生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强调教师要将学生放在心上,教师日常生活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学生、读懂学生,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谁来读懂教师?教师的现实处境令人担忧,他们几乎成为“被遗忘”、“被误读”、“被粗读”的群体。作为一名校长,当然应该首先想到读懂教师,否则校长和教师之间就会产生隔阂甚至冲突,对学校管理效能的消极影响可想而知。校长读懂教师的目的在于:唤醒教师、帮助教师,让教师读懂学生、读懂家长,从而使教师更好地成长。那么,怎样读懂教师呢?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解读教师的人生。教…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了解学情,透彻地读懂学生,无疑是教师教学的基点和核心。本期共同关注的主题是“教师如何读懂学生”。下面一组文章试图以教学流程为线索,从课前、课堂现场和课后三个方面来谈怎么了解学情、读懂学生,给广大教师一些启迪。  相似文献   

4.
“新基础教育”在努力读懂教师。叶澜老师曾经说:她一直在努力理解教师,读懂教师教学行为背后的东西。——李家成《追求真实的生命成长—对“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体悟》1999年9月,我校作为“新基础教育”推广性发展性实验校加入了“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实践中;2004年9月,我校被确定为“‘新基础教育’生命·实践教育基地学校”。回顾几年参与“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走过的路,我们深深感受到校长读懂教师的重要意义。正是在读懂教师的过程中,我们的学校才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为什么要读懂教师?1.为了让教师读懂学生。让教师学会掌握学生…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师生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强调教师要将学生放在心里,教师日常活动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学生、读懂学生,外以此作为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的前提和基础。然而,谁来读懂教师?这一问题的提出蕴涵了一种对教师现实处境的担忧:教师有可能成为“披遗忘”、“被误读”、“被粗读“的群体。  相似文献   

6.
黄蓓 《现代教学》2013,(1):46-47
我们开展以“课后学生访谈”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课后学生访谈”了解学生,进而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实效。因此,我们在观课和评课过程中,以“课后学生访谈”为教学基本功培训的切入点,并将课后学生访谈的结果与教师课堂听课的观察记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力求站在关注学生、读懂学生的视角(如读懂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问题与读懂学生的感受等)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促使执教者与观课者从学生“学”的角度进行课后反思,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怎么想比这重要一千倍。”由此可见,读懂学生非常重要。它既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以“读懂学生”为立足点和出发点,处处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这里,笔者从以下方面具体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阅读文本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而且是语文教帅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会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且要求他们读懂课文,弄清文意,然后做一些相关习题。如果能够独立完成这些问题,教师就会认为他们已经读懂课文,进而认为自己已经完成教学任务。至于学生是否理解课文,或从阅读中是否学得读书方法和写作方法就不得而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现阶段,以前的阅读方法已远远不能够满足需要。历史赋予教师去探索新教法的任务,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入手,授学生以渔。笔者在教学中常用“五读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底,在福州市培训者的培训会上,专家们又给我们传递了一条信息。当前小学数学教研课题开始关注最务实的话题——“要求读懂课堂、读懂学生、读懂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蓝本,是教师沟通学生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线索。加强对教材的认识、研究与品读是迈向成功教学的第一块“敲门砖”。  相似文献   

10.
在课堂中如何读懂学生。在读懂学生的基础上如何做出教学决策,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期和下期将刊发由数学教育界华人知名学者、全美教育协会数学教育委员会主席蔡金法先生和广东省教育研究院许世红博士撰写的文章《教师读懂学生什么:认知导向的教学》和《教师怎样在课堂上读懂学生》,相信大家会受到教益。为了引发更多教师的教学思考,游刃有余地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呈现的“精彩”,我刊将和《新世纪小学数学》同时编发这两篇文章。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有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课堂环境。学生是学习主体,课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场所,学生通过教师引导,凭借教材媒介自主学习、不断发展。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了解学生的发展需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只有了解、读懂学生,走进学生心灵,教学才能有的放矢,否则任何新模式、新方法都会流于形式。一、为什么要读懂学生(一)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需要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求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读懂学生的过程,是  相似文献   

12.
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六让”,才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书本让学生读。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学生能读懂的或借助工具书也能读懂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读,教师不要代替。不提倡教师讲、学生听,不给学生读书机会的做法。书本让  相似文献   

13.
拜读了王老师的《读懂学生的错误》后,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这样一句话:“读懂学生的错误是卓越教师必备的智慧。”文章以案侧的形式给出了学生的三类错误,并详细分析了学生错误的“背后”,即基础知识、认知发展和生活常识的问题。我认为本文切入点小。所蕴含的教学思想对在“卓越课堂”建设中成长的教师来说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的功能,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读懂课文的能力;二是在讲读与独立阅读之间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因此也就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方法应该是“半扶半放,扶放结合”。“扶”就是通过教师的指引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放”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读懂课文。联系到教学实际,教师的指引和点拨,是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思维。只有在这样的前题条件下,才能“放”,放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读懂课文。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呢? 一、设问要抓住课文的关键矛盾启发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15.
当前“以学定教”的理念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读懂学生,就应该成为教师的一项基本功。那么,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读懂学生什么呢?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和教研经验,让笔者深刻体会到:关注学生,深入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读懂学生。  相似文献   

16.
秦世英 《中学文科》2007,(12):95-95
中学生学古文,必须在读懂在基础上才会开口提出问题。否则一切免谈。所以古文的教学不仅要解其“惑”,还要“习其句读”。解“惑”必须要在“习句读”的基础上。只有读懂了文章才能发现问题所在。因此语文教师的任务首先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读懂课文,学生只有先“习其句读”,然后才能自得其“道”,自解其“惑”。为使学生在课堂开口提出疑惑,解决疑惑,在古文教学中我把古文分成三大类:叙事、写景、议论,进行教学,效果相当明显。[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2008年6月底,在福州市培训者的培训会上,专家们又给我们传递了一条信息。当前小学数学教研课题开始关注最务实的话题——“要求读懂课堂、读懂学生、读懂教材”。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蓝本,是教师沟通学生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基本线索。加强对教材的认识、研究与品读是迈向成功教学的第一块“敲门砖”。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中,教师借鉴中医的“望闻问切”方法,对读懂学生的思路、想法、理由、疑惑等本真信息,特别是读懂学生表象背后的东西,仔细揣摩他们是怎样思考的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只有切实读懂了学生的这些信息,才能有的放矢地应对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切实读懂学生在课堂上发生的本真信息,特别是新课程开放性加大后,课堂的“生成味”更加浓了,需要教师用心捕捉、灵活应对。从数学教学的基本流程视角出发,数学教师要抓住每一个认知环节的核心任务,从这些核心内容中寻找读懂学生本真信息的“着力点”,然后在读懂信息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推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因学而教,顺学而导”是当下众多教学模式的理念之一。这里所说的“学”,指的是了解学情的含义,简言之,就是要求教师读懂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读懂”学生,我想从上学期的两次听课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