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10年6月28日,备受关注的Bilski案终于尘埃落定。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定维持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Bilski案的判决,认定案件所涉专利运用对冲原理规避能源市场风险的方法是不可专利性主题。至此,关于此案是否为可专利性主题的长达十几年的争论以不可专利性划上了句点。鉴于美国的影响力,Bilski案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中国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Bilski案的案情介绍,简单梳理美国法院对专利性主题的研究动态,进而总结该案对我国可专利性主题审查和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于2008年10月30日以合议庭(en banc)的形式审结了备受瞩目的In Re Bilski一案。加拿大专利法与美国专利法都未明确排除商业方法的专利适格性,主要依赖法院的判例和专利审查手册的规定。加拿大判定商业方法的专利适格性采用比美国严格的机器和转变标准。In Re Bilski案件对加拿大商业方法专利适格性的最新变革有一些影响,但绝非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美国专利商标局于2010年7月27日在《联邦公报》上就可专利主题发布新《过渡性指南》.指导专利审查员根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Bilski诉卡波斯”案近期裁决来判断专利主题是否符合《美国专利法》第101条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支持或反对商业方法专利学者们争论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简介了Bilski案及关国商业方法专利的最新政策.在此基础上,提出赋予商业方法专利权可以促进相关部门的技术创新,解决美国商业方法专利问题应当是积极寻求改进专利审查的方案,同时中国应主动借鉴国外的立法与实践,建立起商业方法专利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In re Bilski案中认为"机器或转换"测试是唯一经美国最高法院认可的检测专利适格客体的标准,并依此拒绝了本案中的商业方法申请。本案改变了State street案以来注重专利适格客体"实用性"的观点,提高了商业方法和软件类申请获得专利保护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制度类似于本国优先权制度,已经实施了二十余年,它的存在是否有助于促进发明创造,提高专利质量?若是,则对我国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研究方法]使用美国USPTO专利数据库,首先考察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的特性,然后使用6个与专利质量相关的指标比较了主张临时专利申请案优先权的专利(PA)和未主张临时专利申请案优先权的专利(NPA)的质量差异,并运用Logistics模型分析哪一专利指标与PA的关联性最强。[研究结论]研究表明,2004-2018年间,美国临时专利申请案不但存在国别(地区)差异,而且技术领域也存在显著差异。PA和NPA在平均前引和后引次数、专利权利要求数量、专利家族规模以及审查持续时间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主张临时专利申请案优先权的专利确实具有更高的专利质量,且专利请求项数与PA的关联性最强。  相似文献   

7.
<正>据美国知识产权所有人协会网站及专利博客网站报道,2010年1月7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决定,维持哥伦比亚地方法院对惠氏公司(Wyeth)诉卡波斯案的判决,驳回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对《美国专利法》第  相似文献   

8.
美国State street bank案之后商业方法专利频繁出世。商业方法专利并不是新兴产物,它的出现不但与美国的重视知识产权政策和战略有关,还与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电子商务体系息息相关。尽管美国、日本和中国在商业方法专利的分类上稍有不同,但是,商业方法专利的特征却有其共通性。商业方法专利给世人带来的是专利意识的革命。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30日,盖联邦巡回上诉法院(CAFC)经过全席审理(en banc),维持了专利上诉及冲突委员会(BPAI)关于Bilski专利申请不予授权的决定。  相似文献   

10.
Myriad案解决的重点问题是,美国分子病理学协会等与Myriad公司之间有关人类基因的可专利性问题的争议。Myriad案中,美国最高法院根据基因技术的特点颇具针对性地对"发明"与"发现"做了区分,并在审查人类基因的可专利性时灵活地运用了区分自然之物与人造之物的方法,最终否定了分离DNA的可专利性,肯定了cDNA的可专利性。Myriad案成为美国生物技术发明专利保护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式转折意义的判例。  相似文献   

11.
美国专利商标局网站可供用户做的法律状态检索包括:通过查找专利交费情况确定专利是否提前失效,通过查找撤回的专利确定专利是否在授权或公布的同时被撤回,通过查找专利保护期延长的具体时间确定专利的最终失效日期,通过查找继续数据确定专利是否有继续申请、部分继续申请、分案申请等相关联的情报;通过查看专利权人的变化情况确定专利权是否经过转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在专利申请或诉讼过程中,美国法院和美国专利商标局对《美国专利法》第1 01条规定的可专利主题判断标准存在多种不同的解释。应该如何判断《美国专利法》第1 01条所规范的可专利主题,权利要求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落入该条规定的范畴,成为备受美国知识产权界争论的问题。本文以科米斯基案为例,寻找不同判断标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可专利主题范围的认识中容易出现的误区予以澄清,为判断可专利主题提供更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专利地图技术的中、美微流控专利竞争情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谭思明 《情报杂志》2005,24(5):33-35
利用专利地图技术,对美国专利商标局和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网上公告的微流控专利进行专利数量、国家分布、机构分布、机构研发团队投入/产出、IPC分类等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并就微流控专利的生命周期进行预测分析。研究显示:美国微流控专利总数是中国的近7倍;美国微流控专利已进入快速成长期,中国与美国有4~5年的差距;中国参与微流控专利技术研发的机构和人员数量远少于美国;美国的商业企业已经成为微流控专利技术创新的主体,而中国仍以大学和研究所为主,企业参与程度很低,这将严重阻碍中国微流控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标准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9月22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在egyptian goddesss v.swisa案(下称egyptian案)中,以全体法官听审的形式作出判决,重新调整了美国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提出 1998年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对State Street Bank&Trust Co.V.Signature Financial Group,Inc。一案的判决开创了商业方法专利保护之先河,使得美国从根本上扫除了商业方法专利保护的障碍。欧盟和日本虽然在专利授权条件上与美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将商业方法纳入专利保护范畴的做法是一致的。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欧洲专利局在实践中推动审查员直接采用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方法评价涉及商业方法的专利申请,使得这一类申请更多地被作为一般技术申请来看待。欧洲专利局甚至认为,单独审查保护的主题是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岳贤平  王娟 《科研管理》2010,31(6):73-79
摘要:随着世界范围内对专利保护强度的加大,特别是美国亲专利(pro-patent)政策实施以来,国外企业“专利悖论”行为在现实中开始大量存在。论文在对国外企业“专利悖论”行为的心理、实践和结果等三个方面的特征进行分析后,从美国实施的亲专利政策、企业R&D活动效率的提高、企业专利价值的策略性应用以及企业专利组合策略的产生与发展等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专利悖论”行为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给出了一些规范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詹映 《科研管理》2011,32(11):77-83
以飞利浦CD-R专利池案的最终裁决以及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反垄断执法与知识产权:促进创新与竞争》报告为标志,美国针对专利池的反垄断政策近年来开始由相对宽松变得更为宽容,甚至走向纵容,不仅摒弃了国际公认的"公平、合理、非歧视"的专利许可原则,对专利费率不再加以限制,而且允许专利池进行强制性一揽子许可,在专利池反垄断审查中仅采"合理原则"而排除适用"当然违法原则"。此外,美国对于专利池中非必要专利的认定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受此影响,作为国际专利池的主要许可对象,我国企业将更难抵御专利池的专利费盘剥和强制性一揽子许可,在美国发起专利池反垄断诉讼的难度将进一步增大。这一影响在我国无锡多媒体诉DVD3C专利池一案在美国屡遭驳回的裁决结果中已初现端倪,我国加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国利益的专利池反垄断制度显得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专利计量方法,对全球软件专利进行计量分析,计量结果显示,全球软件专利在2000年以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美国和日本是全球软件专利申请最多的国家;全球软件专利的高产机构大部分分布在日本,但是全球软件领域的核心专利大多数却分布在美国;中国软件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需要加强和完善立法工作,为软件技术的发展提供良好软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世界航空航天技术领域专利竞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世界权威专利数据库专利数据定量考察世界航空航天技术领域专利竞争情况,对我国加快发展航空航天科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研究结果显示,世界航空航天技术领域专利主要分布在欧盟、美国和日本;航空航天领域专利高产机构全部集中于欧盟、美国和日本;航空航天领域的核心专利绝大多数为美国所拥有。我国航空航天技术创新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基于Orbit专利系统数据库,对海洋环境监测仪器技术领域专利的总体发展趋势、全球布局情况、排名前15位创新机构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绘制了专利地图。结果显示美国拥有最多的优先权专利和公开专利,是技术的引领者;日本仅次于美国,但目前专利数量增加缓慢;西欧国家例如法国、德国和英国在部分领域进行了创新性的研究,因此在相关专利方面保持领先;我国与韩国近年来发展迅速,但目前仍然属于技术的追随者。本文旨在为海洋环境监测仪器技术与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