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培养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基于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技能理论,主要从高校层面对有效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策略进行研究,以提升大学生在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实现大学生就业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开发实证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的重要问题,可雇佣性不足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核心问题.论文阐释了可雇佣性和可雇佣技能理论,依托上海就业市场对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情况作了调查研究,从而从高校和学生层面对开发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提出建议,以实现大学生就业最大化.  相似文献   

3.
工程教育认证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风向标,为人才可雇佣性培养提供科学的国际标准,加强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开发,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技能是解决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通过从政府、市场、高校多个方面分析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现状与不足,结合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PPP模式的特点及优势,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PPP模型,从而探索了大学生可雇佣技能培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可雇佣性培养研究,基于可雇用性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也逐渐引起高校重视。可雇佣性是大学生能够成功谋得并胜任一定工作所需的个性品质、知识、技能等因素的综合。培养学生的可雇佣性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致力于将可雇佣性培养融入到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希望能对我国大学生的可雇佣性培养研究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钱铭  汪霞 《高教探索》2012,(3):52-56
澳大利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可雇佣性技能框架,作为培养和评估可雇佣性的具体指标体系和内容。墨尔本大学在该框架的指导下,加强对本科生可雇佣性技能的培养。本文从以新生代课程为核心的墨尔本模式、顶峰体验课程、基于工作的学习等非课程活动和就业教育四个方面讨论墨尔本大学促进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培养的做法,以期为我国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技能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6.
试析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将可雇佣性能力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对于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地方性高校教育中要将可雇佣性能力开发理念贯穿在培养方案之中,重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课堂教学的可雇佣性能力的开发,强调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效互动,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能力的开发意识.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雇佣性的全面性视角,对南昌市三所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三所高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现状不容乐观。为此,从高校、用人单位、政府等三方面提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雇佣性技能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8.
政府、高校、雇主和大学生本人在可雇佣性开发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高校,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可雇佣性的有效开发无疑更能凸显高校和大学生个体在可雇佣性开发中的关键地位。而建构主义理论思想体现了可雇佣性开发模式的所有优点: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基石、以协作为关键,并最终实现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意志结构的建构目标。  相似文献   

9.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乃至世界均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毕业生可雇佣性缺失。界定可雇佣性及可雇佣性技能概念的基础上,大学生可雇佣性缺失的内源性,并基于学生、学校、用人单位及政府层面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的可雇佣性是指大学生成功就业与可持续就业的能力品质。可雇佣性只有融入课程,才有可能转化为大学生的实际能力。参考瓦伦、约克和奈特的可雇佣性融入课程的设计方法,结合我国大学课程设计现实,提出三个层面的课程设计方式,分别是:以可雇佣性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设计、可雇佣性技能嵌入核心课程、基于可雇佣性教学的课程实施方案设计。运用这些设计方式,需要特别注意三点:一是所设计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与教学方案尽可能保持一致性,二是充分考虑专业属性与市场需求,三是提防课程设计"学生工作化"。  相似文献   

11.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一直保持高水平的就业率,且其毕业生深受雇主欢迎,其根本原因在于其重视大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的开发。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学生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的经验,给我国以下列启示:一要重视可雇佣性技能的全面开发,二要重视可雇佣性技能的全过程开发,三要重视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的全员参与。  相似文献   

12.
英国高校对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的研究和开发实践走在世界的前列,英国高校采取将可雇佣性嵌入专业课程、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等主要措施,促进了学生的充分就业。通过分析英国高校提高大学生可雇佣性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经验和方法,以期对我国大学生可雇佣性的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可雇佣性能力(Employability,亦称就业能力)是指将高等教育服务转化为人力资本存量,并能够实现这种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是指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历史条件,旨在提高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程序和运行过程。探讨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应对策略,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提高可雇佣性技能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可雇佣性技能开发的教学改革,有利于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就业竞争力和个人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成才导向”。为此,要抓好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实践实习三个方面,突出可雇佣性技能训练,建立可雇佣性技能指标体系,制定阶段性升级式培养方案,探寻校企合作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个人可雇佣性技能发展档案,强化学生提高可雇佣性技能意识。  相似文献   

15.
围绕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问题,对市场营销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可雇佣技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可雇佣技能包括个人属性、人际技能、专业技能、团队合作与工作态度五个方面;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在提升大学生可雇佣性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就业力植入课程体系中和强化营销专业课程计划中的实践教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可雇佣性是大学生能够成功谋得并胜任一定工作所需的个性品质、知识、技能等因素的综合。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可雇佣性是英国政府高度重视的教育和社会问题,也是当前英国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英国高校培养学生可雇佣性的课程模式分为三种类型,即:"嵌入式"与"平行式"或"独立式","模块化"式,工作体验式。  相似文献   

17.
英国对大学生可雇佣性的培养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极具借鉴意义,而梳理其历史脉络并探析其演变动因是借鉴英国成功经验的关键。英国大学生可雇佣性培养的历史演变过程可划分为兴起、发展、反思以及转型四个阶段,其发展演变的社会动因是缓解大学生失业、促进人力资本建设、满足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以及高校战略转型,其成功经验的启示是:将可雇佣性培养与学生的终身发展联接,建立国家层面的可雇佣性技能体系以及加强可雇佣性培养中的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工科类学生为样本,采用校企联合方式来探究其可雇佣性培养模式。利用德尔斐咨询法和聚类分析技术,分析工科类毕业生可雇佣性现状,完善可雇佣性为导向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立提升工科类学生可雇佣性技能的培养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可雇佣性能力(Employability,亦称就业能力)是指将高等教育服务转化为人力资本存量,并能够实现这种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是指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历史条件,旨在提高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程序和运行过程.分析了当下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存在的四个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应对策略,旨在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可雇佣性能力教育模式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环节对可雇佣性技能开发满意度,工作体验机会提供与指导满意度,实习、实践机会提供与指导满意度以及生涯辅导和就业指导满意度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三所高校可雇佣性开发经历满意度较低,主要原因是高校尚未将可雇佣性开发作为学校的战略目标。为此,高校应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可雇佣性的全面开发观,重视嵌入式可雇佣性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