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运动训练的效果是建立在适宜运动量的基础上,运动量太小,机体的反应就小,机能状况也就得不到更大的改善;反之运动量太大,超过了运动员的负荷,则会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本文在女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中采用“最高负荷六次”训练法,从根本上提高了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刘凯  燕铭 《辽宁体育科技》2001,(3):13-13,19
运动训练的效果是建立在适宜的运动量的基础上的,运动量太小,则刺激小,因而机体的反应也小,机能状况也就得不到多大的改善;反之运动量太大,超过了运动员的负担能力,则也会造成运动员过度疲劳或伤害事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从事女子举重训练的亲身体会,提出在女子举重运动员力量训练中采用“最高重复六次”训练法,从根本上能提高女子举重运动员的力量。为验证此观点,笔者利用94年度鞍山地区体校举重班选材之机设计了以下实验。  相似文献   

3.
举重是一项很古老的运动。在远古时代人们就利用举石头、用一根木棍在两头扎上石块等来锻炼体力和训练士兵。官家还把举重做为武考项目。现代举重运动更是为人们所热衷,在第一届奥运会上就有举重项目比赛,训练手段也是越来越丰富,运动成绩更是越来越高。少年举重运动员是举重事业的继承者,是举重事业发展的希望和未来,如何把他们培养成为举重事业的栋梁是举重教练员深思的问题。少年举重运动员由于生理特点的局限性,在举重运动的训练上要保护少年举重运动员健康的成长发育,要科学的把握少年举重运动员的成长规律,科学的安排训练强度和运动量。仅就少年举重运动员的骨骼和肌肉两方面浅谈少年举重运动员训练。  相似文献   

4.
现代举重运动技术发展快,竞争越来越激烈。早期训练越来越受重视,现在从事这项运动的运动员年龄越来越小,训练持续时间强度及运动量越来越大。中国举重运动拥有强大的后备力量。随着世界举重整体水平的提高,我们需要在少儿早期训练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关于女子举重科学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女子举重运动的发展 ,特别是女子举重进入奥运会后 ,女子举重科学训练的问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因此 ,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鉴于男女举重训练在很多方面有所不同 ,结合我国女子举重训练多年来的经验教训 ,在回顾我国女子举重训练方法的演变过程的同时 ,重点分析和研究了女子举重训练有关强度与运动量的关系 ;技术与力量的关系 ;以及训练与恢复的关系。并就女子举重运动员经期训练和早期专项训练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竞技举重是典型的以力量为主导技能项目,绝对力量和速度力量是决定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之一。随着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运动记录一次次被打破,与之伴随的是运动员生理极限的不断地被冲击,训练负荷不断地增大。因而,通过相关生化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客观准确地评价举重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对科学进行大运动量训练,预防运动性伤病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举重运动是一项以力量为基础的比赛项目。力量素质是关系成败的重要因素。少年举重运动员不同于成年,受身体发育特征的影响,科学的训练手段和方法对其运动成绩的提高,甚至号业运动寿命的延长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对少年举重运动员力量、速度力量、爆发力进行探析.其目的在于为少年举重运动员提供心理训练和素质训练科学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现代女子举重训练,教练员对运动员所施实的训练方案之一是观察运动员是否适应大运动量训练的承受能力,这一量化指标直接关系到运动员专项能力提高的幅度,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是教练员安排的训练量及运动员训练质量的综合(排除其他因素:如自身身材条件、营养、恢复等因素),以训练运动量的科学为前提,训练质量为关键的训练,已成为女举训练具有重大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就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9.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是科学训练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运动训练的四大要素之一。心理训练是通过各种手段,有意识地对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本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是为更好地进行训练和参加比赛,争取优异成绩作好各种心理准备的过程。一、少年举重运动员心理素质的特征举重运动是消耗体力、  相似文献   

10.
举重运动员在不同训练时期、阶段,采用何种训练方法手段,选择何种训练内容来发展力量素质,提高运动成绩,就此通过试验法和文献资料法进行研究和综合分析。提出:发展举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根据不同训练对象合理地选择专项训练内容;优秀运动员应精选训练内容,突出专项强化训练,使训练内容相对集中达到一致性,这些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年龄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和文献资料法。界定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各训练阶段。并对各训练阶段下的运动等级组成与竞技成绩进行相关分析研究,以验证训练阶段划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的专项提高阶段为16-18岁,最佳竞技阶段为19-24岁。竞技保持阶段为25-29岁;女子各阶段的来临较男子早1.2年;另外,无论从运动等级在各训练阶段上的人数分布,还是各训练阶段下运动成绩的变化轨迹,均能证明对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训练阶段的划分是正确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举重运动员训练与比赛中的心率测定冯葆欣,刘慧荣,秦孝梅(国家体委科研所举重攻关组100061)测定运动中的心率已被视为一种简易、有效的生理监测指标,成为教练员安排、控制运动量的监测依据。但对非周期性运动的举重运动中的心率变化的系统研究、运用,报导尚少...  相似文献   

13.
举重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的恢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举重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的恢复研究张本棠1)张洪木1)刘悦宏2)姜洪明2)沙峰2)⒇1前言运动员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之后,能否及时有效地恢复体力,将直接影响运动水平的提高。由于现代训练负荷的不断增加,运动员机体疲劳程度逐渐加深,单靠机体自身的自然恢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将皮格马利翁效应运用于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中,可以提高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自信心;有利于发挥少年举重运动员的主体作用;建立良好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关系,有利于提高少年运动员情感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5.
举重竞赛以运动员抓、挺举的成绩最终确定名次.抓、挺专项力量是支撑抓、挺运动成绩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科学化训练的开展,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内容与运动实践的关系日益密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举重腰带的使用已从竞技运动延伸到娱乐、休闲性运动中,其他进行举重和力量训练的运动员以及各种水平的健美、健身运动员和业余爱好者批在使用举重腰带。因此,必须明确举重腰带在举重和力量训练中的作用,不正确的使用方法会导致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吕仙桃 《健与美》2023,(1):117-119
在我国的体育项目中,举重运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竞技体育中的传统优势项目之一,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当前,举重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重点朝着青少年方向发展,通过开展举重运动的启蒙训练,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基于此,文章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诸多特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训练对策,希望能够为青少年举重运动带来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龙法 《精武》2012,(35):34-35
本文根据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和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针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员的生理特点和年龄特征,对青少年举重运动受快速力量的训练意义、训练方珐手段以及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冀在为业余青少年举重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刘淑红 《精武》2013,(35):16-16,18
近年来,作为奥运会必备项目之一的举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举重是一项以力量为主的竞技体育活动,在训练中会受到诗多因素的影响,而力量绝对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当前的举重教育中必须要强化运动最的举重力量训练,从当前的训练情况来看,很多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受到一定的损伤,不仅影响训练效果,而且对运动员的健康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必须要引起重视,加强力量训练的准确性,保证训练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运动训练恢复是运动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采用良好的消除疲劳方法,才能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运动成绩。在田径长跑运动训练中,为了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运用大强度、大运动量的运动训练,而训练又给运动员带来了一定的疲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