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学生评教”作用及其局限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学生评教”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教师教学具有规范、诊断、约束作用。与此同时,评教指标设计、评教结果可信度及教学评价权重等因素制约了“学生评教”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2.
“学生评教”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校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途径之一。我国高校对于“学生评教”的结果过于非理性并过度使用在各种人事决策上。基于我国当前各高校学生评教的指标体系科学合理性不够、学生评价时受主观因素和个人因素影响较大、不同课程不存在原始的可比性以及评价本身应重在改进等四大原因,我们应该理性、合理地对待、评价和使用“学生评教”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学生评教工作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开展“学生评教”工作,一是要进行加强宣传教育,逐步提高认识,二是要建立科学的“学生评教”指标体系;三是要精心组织评教工作,科学处理评教数据,为进一步做好“学生评教”工作,必须加强对“学生评教”工作的研究,建立和健全各项配套管理制度,培养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兴趣,端正对“学生评教”的认识,慎重对待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现实中,“学生评教”这一重要的教师评价方式已逐步被接受,人们普遍认可学生在教师评价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在2008年7月,本刊以“话题”的形式从观念的层面对学生评教开展了讨论。本期“评价考试”栏目以“用学生评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关注点,刊发了本刊记者对江苏省海门市教育局许新海副局长的专访,并邀请北京市和平街一中和江苏省暨阳实验小学的校长、老师、同学就如何开展“学生评教”谈了实践经验与个人感受。 我们也发现,“学生评教”在开展的过程中尽管初步解决了包括学生评教流程设计、基本工具使用、结果的处理在内的问题,但仍然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解决。譬如关于学生评教理论的深度思考、工具设计和使用的科学性、评价过程的制度化与权变性的平衡、学生评教的次数有限性与形式多样化的矛盾,以及怎样把学生评教与其他评价结果结合使用,在组织上如何处理“校内为主”和“第三方专业力量介入”的关系,等等。为此,本刊未来还将进一步关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5.
学生评教作为高校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常用方法,其效度在实践中并不高.文章从评价心理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学生评教效度的两种错误观念及产生原因,提出要达到“以评促教”的目的,就要让师生平等参与评教的研讨,全面收集分析评价结果,正确处理学生评教的结果,师生共同追求评教目标.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评价,俗称“评教”。但在实践中。教师大多对评教表现出焦虑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影响了评教的顺利进行和评教结果作用的发挥,也影响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学生评教”是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教过程信息化有利于评教工作的开展。本文从信息系统设计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等环节,对提高学生评教系统的准确度、可信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高校“学生评教”的意义、本质、原则,当前“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评教”体系的设计、实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影响"学生评教"的因素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生评教属形成性评价,而高校在实施中往往更重视评教的终结性功能,很少关注对教师教学技能提高的形成性功能。甚至直接把形成性评价的结果用于终结性评价的目的,把评教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利益挂钩,导致教师的抵触情绪及学生评教的失真,学生评教的形成性评价目的很难实现。本文就“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学生评教”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所谓“学生评教”,即学生参与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指学校组织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及其态度、水平、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在客观分析评价结果和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向教师反馈并提出改进要求的做法和过程。学生评教是“以人为本”、教育民主思想的体现,应该在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成长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但这方面的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许多教师对一种被不恰当使用的学生评教感到疑虑和担心。同时,学生也仅仅作为一个管理的手段而存在,学生在评教中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往往被忽视。因而,如何使学生评教成为发展性教师评价,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索。教…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评价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目的发生偏差,评价方式形式化,重视效果评价等问题.这给教师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如何提高教师教学评价质量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2+2"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提倡"教师互评",注重"教师自评"和"师生共勉"等,这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不失为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是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内涵。应在课程教学和考核中穿插团队协作精神,以利于人才创新素质的提高。构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模式应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师生角色、操作策略、评价等几方面的系统要素;同时从设计课程开始,精心设计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具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变迁和互联网+的发展,高校教学评价体系开启了更加深层次的革新,增加了新技术和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这类指标,注重通过这种灵活多样的方式使得学生学到知识、领会知识和运用知识。该文以同济大学为例的本科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偏重"以教材、教师为中心"这一老问题为个案,通过梳理40门文科必修课程以及与50位不同专业的本科生的深度访谈所获得的第一手数据,分析当前本科课堂教学评价指标调整的方向和目的。研究发现,当前的本科教学应当秉持教学相长的基本理念,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打通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各种屏障,营造和建构"教学命运共同体",使高校课堂教学真正得到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发展的保障,而课程是教学质量的主力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武器”。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基于教师自身发展,尝试建立一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系统化机制,即集“教学激励机制”“教师培养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考核制度”“教学培训体系”及“教师教学发展支撑”为一整体的“六位一体”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体系。  相似文献   

15.
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师高级职务高龄化的问题已日益突出,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已显得刻不容缓。为此要在认识到提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构建岗前培训体系,开展多元化的教育与培训,加强教学检查和完善教学评价制度,注重教学科研相结合,形成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教学管理制度环境,尽快使青年教师成为教学能手。  相似文献   

16.
教育教学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都需要与时代要求相一致。然而,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在于:教学目标工具化、教学内容繁难偏旧、教学方法单调古板、教学评价一元化。当前高中英语的关注点应该集中于评价制度、英语课程方案、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主要策略是变革高考评价制度,以监督并保证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有效实施;修订更适切的课程设计方案,让高中英语课程目标趋于多维,让课程内容具有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统一的特点;建立教师支持系统、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保证教师从教学信念到教学行为都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线教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研究,构建学生、督导、同行三维度的在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在线教学质量监控和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建立在线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数据库,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对教师在线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精准分类评价,以实现教师在线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的“双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以学生为本”的教师教学评价方法首先应以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掌握主动性并发掘自身潜能为标准;其次,要求学生参与到教师教学评价的各个方面。再次,应该建立合理的评价教师教学的量化标准,并根据统计学原理进行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19.
李酽 《教育教学论坛》2020,(12):341-342
新形势下,本科教学评价应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指导思想,建立与育人理念统一的教学评价模式。在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本科教学评价应从“评教”向“评学”转变,以多元化评教模式为着眼点,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机制,并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推动文化育人、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院(系)级教学质量评估实施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系)级教学质量评估是高校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和重要环节,实施院(系)级教学质量评估策略应明确评估目的和指导思想,建立强有力的领导管理机制。在制定院(系)级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必须体现三个特色:一是以人为本,强调师资和管理人员的作用;二是过程、效果相结合,强调过程质量控制和结果质量考核;三是着眼于发展,强调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的导向性。在院(系)级教学质量评估操作中,要注意自测自评与检查验收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专题汇报与现场检查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