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之道":一是指探寻大学办学的道路、规律;二是回顾总结作者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道路、历程。"大学之道"的研究内容包括大学德育研究、文化素质教育研究、院校研究、战略发展研究、人才培养研究、管理创新研究。这些研究形成了创新性研究成果,对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以及人才培养等,起到了较好作用。作者的主要心得:实践研究,相互推进;相遇高手,探索前沿;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学术为乐,持之以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文章主要从用现代大学理念重构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围绕提升教育质量重建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几个方面来阐述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教管理研究会2007学术年会的主题为"和谐文化建设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与实践",围绕这一主题,会议开设了十个研讨专题,分别是:和谐文化与高校文化使命;和谐文化与高校管理理念;和谐文化与现代大学制度;和谐文化与高校办学特色;和谐文化与高校和谐校园;和谐文化与高校民主管理;和谐文化与高校质量管理;和谐文化与高校人才素质培养;传统和谐理念在高校的传承与培育;和谐文化与多校区建设.这些议题,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形成了80多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积极探索高等教育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对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提出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技革命,知识经济的兴起,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教育的国际化、大众化、市场化的挑战。高等教育应对这些挑战的新动力来自于大学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战略管理、人才培养、学科设计、制度创新、文化构建可以提升现代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正>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别敦荣教授撰写的《高等教育管理探微》一书聚焦于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问题,从理论上进行深入阐述,探寻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为高等教育管理科学化提供理论指导。该书是从作者近20多年来所发表的有关高等教育管理研究论文中精选30篇集结而成,共涉及高等教育管理权力、大学学术管理、高等教育治理和现代大学制度四个主题,且每项主题研究包括了原理性探讨和基于原理的改革分析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6.
对世界著名大学的认识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对成功教育与成功管理进行借鉴,对这些大学的管理特征进行分析、理解与归纳,有利于我们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管理水平,保证教育质量。本文从三个方面就这一主题展开讨论:首先,指明大学的基本职能;其次,重点对中国大学和世界著名大学的管理特征进行对比;最后,根据对比,就中国大学的管理体制改革提出几点。  相似文献   

7.
审视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大学教育理念一直是高等教育思想家阐发的主题。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高等教育的意义视域,而且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时代高等教育的变革与发展。狄德罗对大学教育管理理念的预设,纽曼对大学理念特别是大学性质的阐释,赫胥黎对大学科学教育理念及大学教育职能的理性构想,布鲁贝克对大学整体理念的概括,等等,无不对大学的理念、理想、观念、使命、责任等作了理论探讨和概括。虽然人们对大学理念的认识与理解愈益深刻,然而,面对不可逆转的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面对我国经济转型及社会变革的新形势,高等教育如何回应,如…  相似文献   

8.
面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市场的竞争,我国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无论从宏观到微观,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课程设置到人才培养目标检测系统(考试制度)的制定都显示出诸多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不仅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制约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使中国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开放的国际教育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为此,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应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新的探讨,探询能够满足时代发展需要的新的大学英语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研究(院校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高等教育已从规模扩张为主转向内涵发展为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高等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高等学校发展面临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学校要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就必须加强院校研究。加强院校研究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人才培养问题;二是协同创新;三是大学文化传承创新;四是高校资源配置与管理。  相似文献   

10.
张清 《现代教育科学》2010,(4):64-67,71
大学趋同化发展所带来的隐忧不但包括大学创新力趋弱、大学间的无序竞争和国家高等教育资源浪费,还体现在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多种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扩大以及大学丧失了引领与批判社会的使命等方面。改变大学教育传统观念、关注大学自主精神、转换政府管理方式、推行多样化的教育评价标准是破解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清华大学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主题是清华新百年人才培养的使命与战略.清华大学要从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清华办学的历史经验以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认识到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并将之体现在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定位上、学校体制机制改革上和大学精神与文化建设上.  相似文献   

12.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突破体制羁绊,给高等教育松绑、给大学松绑、给教学科研松绑、给师生松绑,使高等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让高等学校轻装前进,更快更好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改革面临的根本任务。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治理结构,改善大学管理,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应有之义。本着落实国家十二五《教育规划纲要》,紧扣重大主题,服务高等学校管理的原则,本刊在2012年将组织系列笔谈,围绕大学管理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展开研讨,本期邀请国内三位知名教授启首建言,今后希望大家都来参与,为这一主题的深化研究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3.
自2009年10月改版以来,“高端访谈”栏目陆续推出了对教育部领导、国内外大学校长、著名学者的访谈,访谈主题涉及到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大学的管理与治理、学校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的发展特色、人文教育等,展示了教育界人士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关注与思考,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弹性学习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政策的主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弹性学习的实施,传统研究型大学垄断高等教育的地位已被打破,各种新型大学不断涌现出来,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教育需求;"面授教学"至高无上的神话也告破灭,学习者对接受高等教育的方式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知识的选择与配置不再完全是教师预先给定的,而是师生共同建构的结果;高等教育与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学术自由、大学自治和绩效责任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是现代大学的基本职能,合力推动着现代大学的快速发展,而其中科学研究对其他几项职能的履行具有牵引作用。我们认为,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通过抓科研工作来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99 中国南京“大学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于1999 年12 月7 日至10 日在南京召开。会议围绕“提高质量”这一主题,集中研讨了以下几个问题。1.质量标准多样化:21 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观;2.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21 世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3.21 世纪大学的新理念:国际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中心任务,保证和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永恒主题。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人才培养如何定位?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科研水平之间是否存在矛盾?应如何在资塬配置、制度安排,师资队伍建设以及考核等方面协调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人才分类培养的思路是基于怎样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8.
美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几个主要研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高等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蓬勃发展.本文在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归纳出美国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五大主题并逐一进行述评,这五大主题分别是:高等教育的回报、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学的运作及成本、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和学术劳动力市场.这些研究主题大多与美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政策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适应全球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在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颇具特色,这些人才培养经验为我国高校国际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数智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研究型大学应培养学生包括科技、数据素养和人文素养在内的“新读写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行为技能和高级认知能力以应对真实世界的复杂挑战。文章以密歇根大学“第三世纪倡议”、乔治敦大学“设计未来”计划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生活学习社区”为例,探讨美国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创新实践。面向数智时代,美国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变革呈现以下基本特点:高度重视学生社会行为技能和高级认知能力的培养;“大挑战”问题成为创新课程的主要内容;学科交叉的知识组织模式日渐成熟;变革路径循序渐进。这些创新探索对高等教育的传统模式产生了变革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