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km竞走项目战术训练结构包括战术意识、战术知识、战术行动、战术形式、战术观念及战术指导思想6个要素,其中战术行动是核心性训练要素。战术行动表现为领先走、跟随走和"根据自身实力以我为主"的3种位置选择模式与匀速走、变速走与加速走3种速度变化模式。其中,测试赛位置选择模式为跟随走和"根据自身实力以我为主",速度模式为匀速走;夺标赛位置选择模式为跟随走和"根据自身实力以我为主",速度模式为变速走或加速走。战术训练应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采用减难训练法、加难训练法、模拟训练法及实战训练法进行强化。  相似文献   

2.
以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女子20km竞走项目冠军刘虹的年度备战训练负荷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跟踪观察法,对刘虹备战2015年北京田径世锦赛年度训练负荷结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达米拉诺教练以“M”型训练理念作为其备战世界大赛的中心指导思想,将世锦赛选拔赛以及世锦赛作为2015年的重点比赛并开展备战工作。其中基础准备阶段重点课的安排呈现以长距离有氧训练课为主,无氧阈训练课为辅的特点;专项准备阶段重点课的安排呈现以长距离有氧训练课为主,最大摄氧量训练课、无氧阈训练课与乳酸能训练课为辅的特点;赛前准备阶段重点课的安排呈现以无氧阈训练课为主,最大摄氧量训练课与乳酸能训练课为辅的特点。刘虹在备战世锦赛期间共安排两次高原训练:2014年11月高原训练是为了加强有氧代谢能力;2015年7月赛前高原强化训练是为了刺激机体产生更大的抗缺氧反应,为形成赛前最佳竞技状态做准备。刘虹通过备战期间的两场非重点比赛达到“以赛代练”、提高无氧代谢水平的目的。刘虹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获得20km 竞走金牌正验证了其后期备战奥运也符合本研究所提出的年度负荷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法分析研究了北京体育大学女子柔道队重点队员参加2006年全国柔道锦标赛赛前训练负荷的安排。研究表明:赛前科学训练负荷的安排,系统的生理生化指标监控以及有效的恢复措施是取得优异比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法和逻辑分析法、技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王丽萍备战悉尼奥运会的赛前训练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系统的研究,对于探索女子20 km竞走项目赛前训练的特点和规律,挖掘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宝贵的实践经验,丰富我国竞走项目的训练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乳酸阈强度的4种训练方式对水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个体乳酸阈(ILAT)对30名青少年水球运动员有氧耐力的训练和评价进行实验研究,纵向观察ILAT强度的匀速游、间歇游、变速游和混合游4种训练方式对有氧耐力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不同方式的训练,对水球运动员ILAT时的游速和心率及其他心肺功能指标产生不同的影响,从有氧耐力的良好生理和训练效应来看,混合游最优,变速游和间歇游次之,匀速游最差.  相似文献   

6.
射击心理训练是射击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军校学员射击教学与训练中的兴奋心理、紧张心理、恐惧心理、畏难心理等心理现象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念动训练法、集中注意训练法、放松训练法、自我暗示法、模拟训练法等5种心理训练方法在军校轻武器射击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法,对国家竞走青年队俄罗斯外教组2013年冬训的训练负荷进行分析,探索俄罗斯竞走训练负荷结构和节奏特点。研究发现:在冬训中外教通常采取每周双循环的训练安排,每四周为一个训练周期,三周走量一周调整,根据不同阶段的训练目的,有针对性的对课型进行调整。冬训第一阶段(平原训练)、第二阶段(高原训练)均以较低强度的脂肪供能训练和糖脂协调供能训练为主,中间穿插速度训练,具有较强的训练节奏。第一阶段身体素质训练占总训练课次的33%;第二阶段身体素质训练占总训练课次的17%;第三阶段(赛前平原训练)以糖脂协调供能训练、无氧阈训练、最大摄氧量速度训练为主,以较低强度的脂肪供能训练作为保持运动员心肺功能和恢复手段,训练节奏明显。其中,第三阶段的身体素质训练占总课次的11%。冬训不同阶段的身体训练与技术训练应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标枪运动员爆发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速度定量训练法、杠铃训练法、超等长力量训练法、内源性训练手段、训练的心理控制等提高标枪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翔的成功对我国田径界在训练理念和训练方法上产生了积极影响。系统归纳和总结了刘翔及其教练孙海平在训练负荷上以强度为核心的理论。指出:训练强度是反映训练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孙海平教练创造了小周期、短节奏、高强度训练方法,尝试以训练强度为指导核心进行训练,取得崭新的训练理念。同时,有效的医务监督是高强度训练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时间-运动"分析法对中国女子手球队不同场上位置运动员在模拟比赛、4打4训练、6打6训练、半场传射训练中的不同维度负荷进行比较,探讨使用不同训练方法的中国女子手球队运动员的加速、减速、左右变向、跳跃的负荷特征。结果:模拟比赛中运动员的累计负荷与4打4训练相近,而高于半场传射训练和6打6训练。模拟比赛中各场上位置运动员的加速负荷、减速负荷与4打4训练相近,而高于6打6训练和半场传射训练,其中加速负荷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低强度加速上。4种训练方法中各位置运动员不同强度左右变向负荷呈现出模拟比赛高于4打4训练、半场传射训练及6打6训练的特征。半场传射训练的外围运动员跳跃负荷与模拟比赛相似,高于4打4训练、6打6训练;6打6训练中底线运动员和边锋运动员跳跃负荷低于4打4训练、半场传射训练、模拟比赛;半场传射训练边锋运动员跳跃负荷显著高于4打4训练和6打6训练,其中中强度跳跃负荷和高强度跳跃负荷差异非常显著;模拟比赛中底线运动员中强度跳跃负荷最高。各场上位置运动员专项训练时的变向负荷比例较高,但强度较低,高强度变向比重低。结论:参考各场上位置运动员不同强度跳跃、变向、加速、减速的负荷,更接近比赛的训练方法是4打4训练,半场传射训练的外围运动员、边锋运动员的跳跃负荷和底线运动员加速负荷训练上有一定优势,而6打6训练在各场上位置运动员的不同维度负荷的不同强度训练都较弱。建议:要加强高强度变向和加速能力的训练、不同训练方法的组合及精细化训练负荷的监测,明晰4种训练方法的负荷特征,优化中国女子手球队专项技战术训练的运动负荷,以提高中国女子手球队运动员专项训练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从训练学角度对400 m项目的"有效训练负荷"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高水平400 m运动员的训练负荷体系应是围绕着无氧乳酸训练负荷为核心的,无氧非乳酸速度训练及专项身体训练为主要支持系统的负荷系统。美国教练较为平稳的负荷走势设计与我国"跳跃式"的负荷设计有较大不同,对超量恢复理论提出了挑战。"多次乳酸强度训练"的有效性应是衡量400 m项目训练负荷设计有效性的重要标准等结论。  相似文献   

12.
竞走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中国竞走运动项目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期为教练员、科研人员和运动员提供有益的参考.研究认为:中国竞走项目是我国田径运动中的优势项目,近些年我国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中国竞走运动员应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赛场上正确的运用、理解技术动作,实现技术动作方面的国际化;掌握竞走项目的制胜规律,合理的进行科学训练是取得优异成绩的有力保障;重视运动员的战术和心理训练是确保运动员取得比赛优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摘要:雪车是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也是中国备战2022年冬奥会重点项目。训练安排是科学训练的关键。本研究以带领中国国家雪车队参赛训练的经历,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测试法等研究方法对现有科研成果归纳分析,填补我国对该项目理论研究的空白。结论:1)中国国家雪车队赛季训练计划内容、方法手段、负荷控制基本与世界高水平队伍一致;但队伍运行管理水平差距较大。2)训练方法以高强度间歇训练为主,重复法、模拟训练法为辅。训练手段以滑行训练为主,有6大类,30余种。3)训练负荷安排重视运动员的个体差异。从神经疲劳和机体疲劳两方面,考虑滑行训练、推车训练、身体训练3部分训练负荷的叠加效应。训练负荷的控制主要依靠运动学测试评价、运动员的反馈、教练员经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上海男子蹦床队备战2004年全国蹦床锦标赛赛前训练过程的研究,以训练控制内容为切入点,研究蹦床高水平运动员大赛前目标、训练计划、训练课实施、训练负荷等内容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装甲乘员驾驶、射击、通信等专业动作技能对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性有一定要求。装甲乘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可以促进专业动作技能的发挥,提高基础体能素质,预防伤病。装甲乘员的核心力量训练主要可归纳为常规训练法、模拟操作环境训练法和借助装甲附属设备训练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分析和总结了国内外中跑核心竞技能力训练模式,以相关学科知识为理论依据,设计了"逆向结构——最佳负荷区"训练法,并组织了训练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最佳负荷区训练理论设计的逆向负荷训练法能有利于中跑运动员核心竞技能力的发展。揭示了中跑专项训练的指导思想,即以"速度——耐力二元复合素质"为核心,根据运动员个体特征和项目特点,按最佳负荷区理论制订相应的训练计划。研究发现:随着专项训练水平的提高,最佳负荷区间也随着变化,其总体趋势是范围趋于集中并向更高水平发展。最佳负荷区的变化是核心竞技提高的显著标志。  相似文献   

17.
间歇训练法常用于周期性项目训练中。通过其在篮球运动训练中的运用,探讨间歇训练法对呼吸与心血管系统、篮球专项身体素质、篮球基本技术与战术3 方面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拓宽间歇训练法的运用范围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阐述新的康复理论"Prehabilitation",主要从静力性力量训练、动力力量训练、离心性力量以及plyometric练习几个方面论述基于Prehabilitation发展力量的方法手段,重点从Prehabilitation视角下阐明肌肉力量训练的方法、作用,以及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动向,丰富肌肉功能训练的方法,包括悬吊训练法(S-E-T)、超等长练习(Plyometric)、核心力量训练(Core Strength Training)等,Prehabilitation的性肌肉功能训练在运动实践中能起到预防运动损伤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模拟高原训练及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献资料法,对当今国际主要的模拟高原训练的方法-间歇训练法和高佳低训法的生物学效应和所用器材进行了归纳和探讨。指出模拟高原训练法是能够避免高原训练弊端,最大程度激发机体生理潜能,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有效方法,模拟高原训练的器材按照结构和使用特点分为压力舱式和面罩式两类。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提高篮球远投系统训练的质量,加强远距离投篮能力,为教练按阶段、分层次进行远投目标训练提供量化检测、评控数据,促进远投训练最佳化,加速培养高水平远投手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