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网民规模的扩大以及移动手机媒介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逐渐成为公众进行意见表达的公共话语空间以及网络舆情的爆发地,自媒体时代媒介功能的变迁、受众网络舆情的诉求,给地方政府部门带来了压力,也为网络舆情的应对带来了机遇。通过对商丘市政府部门对"治污关店"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理措施进行了个案分析,提出了地方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贺倩 《报刊之友》2014,(2):30-31
将熵概念引入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研究中,引申出舆情熵的概念,并从熵增定律出发具体剖析高校网络舆情危机。舆情熵增过程就是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过程,重点从学生、网络和管理三方面分析舆情熵增的来源。因此,采取负熵、反熵的措施来防止和降低舆情熵值,是高校防范和处理网络舆情危机的最佳方法。负熵探讨如何组建舆情信息管理部门、培养管理人员、开展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为高校网络设立舆情防火墙;而反熵则从事实和价值两个层面讨论处理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翟天临事件为例,分析新传媒格局下网络舆情事件传播模式对舆情治理带来的新挑战。研究发现,新传媒格局下,网络舆情事件传播遵循以下基本模式:议题性质需带有"符号性"或"触发性";社交媒体和自媒体逐渐成为舆情源头,主流媒体成为扩大事件影响的主要推手;议题的发掘和真相追寻是维系舆论热度和恒度的保证;公众通过舆论施压和抗争性行为倒逼涉事方回应民意,舆情由此逐渐消退。本文认为:网络舆情事件治理,应立足于解决社会深层问题,政府或涉事机构应由浅入深地持续发布信息,政府应充分发挥网民智慧,开展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4.
曹婧 《新闻传播》2022,(3):17-19
随着信息技术的强势崛起和"互联网+"战略的全面施行,以网络媒介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新时代高校师生获取资讯最重要的方式,如何及时有效地处置网络舆情事件成为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核心问题.本文选取上海近年发生的舆情热度较高的教育网络舆情事件为样本,研究各类媒体的影响力、可信度和传播路径,以期为我国教育部门高效应对重大网络舆情事件...  相似文献   

5.
文章提出利益相关者管理4大步骤——利益相关者识别、矩阵、啮合、信息沟通,结合食品安全网络舆情事件具体阐释、识别了利益相关者共有9类,分别是消费者、食品生产经营者、政府部门、检验机构、非政府组织、网络舆情原创者、网络舆情转发者、网络舆情评论者、旁观者;其后将利益相关者归纳为3种类型,确定了矩阵的位置,论述了利益相关者的啮合和信息沟通;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工业明胶的网络舆情事件,并提出建立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利益相关者协同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主流意识形态聚集地,高校如何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是当下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融媒体是指各种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等方面进行整合,实现共融的新型媒体。为了能够做好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高校可以结合融媒体时代的特点和需求,对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以此来提高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就融媒体时代下,如何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梁欣 《图书馆学刊》2011,(10):115-11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网络舆情日趋复杂,高校论坛(BBS)是网络舆情最主要的表达场所,同时也是网络舆情的活跃场所。分析了当前高校论坛网络舆情的特点,从加强制度、技术、机构建设、加强网络阵地控制、疏导结合、网上网下互动等几个方面对建立立体化高校论坛网络舆情引导机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刘锐 《编辑之友》2016,(1):52-58
以我国2003年-2015年130起热度较高的地方政府重大舆情危机事件为样本,研究发现,2003年以来,我国地方重大舆情呈现出阶段性差异,经历了舆情类型、发生地域、首曝媒介、曝光路径、传播环境等的迁移.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应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积极支持公众舆论监督;加强重点地域和媒介信息监测;力促传统媒体转型,强化新兴主流媒体建设;防范网络谣言危机,抑制网络动员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9.
李静  谢耘耕 《新闻界》2020,(2):37-45
本文基于2010-2018年10600起舆情事件,考察了事件本身属性、媒介传播、网民参与及政府干预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多元分层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1.环境和文化体育类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较高,反腐倡廉类事件网络舆情热度较低;因为大型活动和科技发现引发的舆情事件传播热度较高。2.由传统媒体、网络新闻首次曝光的舆情事件热度较低。3.出现第三方、网络谣言、网络动员的舆情事件热度较高,意见领袖的出现对网络舆情热度没有显著影响;网民舆论倾向性非常正面的舆情事件传播热度较高。4.网络舆情事件中如果国家部委进行了干预,则舆情热度较高;政府干预的时效性越差,网络舆情热度越高;政府采用新闻发布会、社交媒体回应的舆情事件热度较高,利用对外公告或文件回应的舆情事件热度较低;政府干预级数与网络舆情热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当前,随着网络舆情热点不断涌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对舆情搜集、分析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一批从事舆情工作的专业人员应运而生.网络舆情专职工作人员的大量工作内容属于编辑工作,称其为网络舆情编辑恰如其分.笔者认为,舆情编辑的培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知识全面,勤于积累 加强对多个专业领域的了解,包括新闻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法学、统计学、网络应用基本技术等知识,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掌握新闻学的基本规律,对于辨析一项舆情信息的重要程度、衡量其新闻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舆情编辑披沙拣金;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积淀可以运用在对舆情事件的分析中,帮助舆情编辑把握事件走向、民众心理,进而预测事态下一步发展趋势;历史知识是对当前正在发生的舆情事件的参照系,尤其是近现代史当中的著名事件,常常成为当今舆情事件牵扯的对象;越来越多的舆情事件的处置已经涉及法律问题,法律知识有助于舆情事件的定性和后续发展情况的处理预判;统计学知识在舆情抽样统计分析中至关重要,也是保证舆情分析结果客观、公正、准确的基础;在网络与整个社会深度融合的今天,熟练掌握网络应用技术成为获取舆情信息、开展舆情分析必备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智慧传播的多样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媒体、企业与受众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话语权下放的社交媒体时代,网民的表达渠道和方式得到进一步拓展,话语权重提高。而对于不断发生的企业危机事件,其热敏属性所引发的网络舆情讨论也在不断激发事件热度,后真相时代所带来的意见情绪化传播也给企业危机公关和舆情管理形成了挑战。海天“双标门”事件的失败危机公关造成了股价的断崖式下跌,反映出企业在公关和舆情管理上的诸多弊病。本文以海天“双标门”事件为研究案例,着眼于企业危机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机制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从多学科视角分析该事件舆情表征及提出应对之策,探索企业危机舆情管理的传播实践规则。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自媒体时代,人人随时都可以对社会热门事件各抒己见,发表看法,这就导致了舆论形成和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对舆论走向产生影响。百度、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对于热门事件的舆情发展情况能够起到一定的体现作用,本文对“红眼睛蓝兔子”邮票引发的舆情进行分析,以网络舆论为依据对热点舆情的特点、传播特性等进行分析,探究主流媒体以及新媒体、自媒体是如何在舆论传播的过程中影响舆论发展的,从而摸清热点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3.
羿克 《今传媒》2013,(10):27
主持人语: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多媒介融合成为一种趋势。传媒业的发展与壮大,集聚了各界人士的目光,网络媒体影响力逐渐增强。然而,问题也随之显露端倪,版权问题、人肉搜索、网络语言暴力等现象屡见不鲜,网络法制建设势在必行。鉴于网络的相对虚拟性,网络言论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在其还没有触及相关法律法规时,就需要网络道德建设及时发挥作用,规范网民行为。传媒与法律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关系,媒体既不能超越司法程序,制造媒介审判,又不能将热点舆情问题置之不理,因此,必须建立传媒与司法的良性关系,使媒介发挥正确、积极的舆论监督作用,激发舆论的引导功能,才能使媒体与司法在完善中相互促进、共谋发展。
  本期“传媒与法”栏目探讨了在新媒体发展过程中舆论引导和网络舆情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刊发李俊潮和刘翼教授撰写的文章,作者从新媒体语境中的舆论视角探讨新媒体语境中舆论对重大公共事件产生的作用,分析公共事件中舆论如何发挥其正确的引导作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难点分析》一文,是2012-2014年湖北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构建--以湖北高校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为例”(2012B2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文章以高校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和生活产生的积极意义为缘由,阐明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难点,并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管理方式。《出版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一文,则分析了出版合同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从法定情形、法律效力等方面探析出版合同中的抗辩权,有利于出版者和作者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本期栏目文章观点明确、论述慎密,相信为我国进一步构建传媒与司法的良性关系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情是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发表意见、看法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企业快速发展中,面临着安全质量、经济效益与效率、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诉诸于网络,就会形成网络舆情事件.如何应对网络舆情事件,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制度、人才建设和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完善上入手,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提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民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民众利用网络进行意见和诉求表达,因此对网络舆情传播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以媒体联动作为一种新的分析视角,通过对网络公共事件的个案研究,分析媒体联动对网络舆情传播的影响:媒体联动促使网络舆情的生成与扩散、媒体联动引导网络舆情方向,并指出了媒体联动在网络舆情传播中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特别是明星作为意见领袖,其言行会对社会和公众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会导致网络舆情的出现,网络舆情有正面和反面,关键在于如何引导.文章从新媒体环境及社会公众事件中的人物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分析,探讨社会公众人物如何应对网络舆情,政府、主流媒体如何正确引导网络舆情以及网民个体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7.
微信的普及不仅带来了社交方式的变革,也为社会舆论的表达开辟了新的空间。目前,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介逐渐成为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传播的发源地,网络舆论的勃发和反转都集中于此。但是社交媒介中谣言和情绪化信息泛滥,政府部门与主流媒体的失声和滞后造成了网络舆情危机的出现。本文就"山东疫苗事件"的微信传播为例,分析移动互联时代舆情的流变及其特征,探讨政府、权威部门和媒体在面对舆情危机时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化进程加快,网络平台不断开放的时代,突发事件发生后,民意得到充分表达,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事件的解决。本文以湖南"湘潭神女"事件为例,通过分析,还原事件真相始末,探究公共舆情产生的特点、传播路径、舆情发展走势;并从网络新闻、微博、论坛三方面探究"湘潭神女"事件,提出建设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应对策略,为政府部门引导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鹤 《今传媒》2021,29(4):124-129
社交媒体已成为网络舆情生成的主要平台,探究社交媒体舆情爆发的机理对妥善应对舆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具体分析了社交媒体环境下舆情形成过程中源发、发酵、扩散、爆发、消散等不同阶段的交互作用,以及最终酿为舆情事件的机理,并根据社交媒体舆情的生成机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从政府治理机制、社交媒体行业自律机制和用户自觉机制三个层面协同治理、疏导社交媒体舆情的策略,为社交媒体舆情的应对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赵前卫 《新闻世界》2014,(10):101-102
网络舆情事件的发展通常会经历产生、扩散、高潮、消散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演变动力。本文着眼于网络舆情的扩散期,从舆情事件本身的特性、利益相关方表达意愿、意见领袖的助力、媒体的放大四个方面阐述网络舆情事件扩散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