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δ-MnO_2向α-MnO_2的转化及对其性质的影响为研究目标,考察了反应时间、pH值等因素对转化产物的影响,采用XRD、SEM、循环伏安等先进的测试手段对产物的结构、吸附性能及电容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脑珊瑚状准球形纳米结构的δ-MnO_2在较长时间水热陈化后会转化为纳米棒状的α-MnO_2;α-MnO_2在碱性条件下也会向其他形态转化;δ-MnO_2在吸附性和电容性方面要优于α-MnO_2.  相似文献   

2.
以纳米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采用四球摩擦试验机测定其摩擦学性质,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摩擦表面磨斑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油中加入纳米水滑石及其焙烧产物能够显著降低摩擦副表面粗糙度,减少摩擦阻力;焙烧产物以0.2%质量分数添加时,抗磨减摩性能最好,摩擦系数由0.075降低至0.065。  相似文献   

3.
以氯化铜(CuCl2.2H2O)和尿素为原料,用水热法合成CuO微纳米结构材料,并对制备的微纳米CuO的结构及形貌进行了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仪(IR)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及分析,并探讨了纳米结构CuO的生长机制.结果表明:通过简单改变反应溶剂,成功实现了CuO微纳米形貌的调控.当反应溶剂为水体系时,产物尺寸为40 nm且比较均匀,得到的产物为单斜晶相的纳米CuO,具有工业化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4.
利用化学多元醇法合成Gd2O3:Tb3+纳米粒子,通过对NaOH的加入速率的控制,能将纳米粒子的直径从1-2 nm能增大到4nm.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紫外分光光度计对Gd2O3:Tb3+纳米粒子的形貌和尺寸、发光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分多次加入NaOH比一次性加入NaOH能获得更大尺寸的Gd2O3:Tb3+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5.
在室温条件下,采用洋葱表皮作为内外模板,以Zn(NO3)2·6H2O、Pb(NO3)2和Na3PO4·12H2O为原料,一步合成纳米磷酸锌和纳米磷酸铅,利用XRD、SEM等手段表征其结构和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内外双模板分别得到的是不同形貌的纳米磷酸锌和纳米磷酸铅产物。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KBH4为还原剂,PVP为分散剂,分别在二价钴、铜盐的乙醇-水和纯水溶液中制备出具有特殊结构的纳米Co-Cu-B合金粉末.运用XRD、EDS、TEM和VSM等分析方法对制备的产物进行物相、结构形貌和磁学性能的表征,研究反应环境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并对产物特殊结构和性能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分别于乙醇-水体系和纯水体系中合成的纳米Co-Cu-B合金粉末均为无定型的Co与纳米晶相的Cu和非金属元素B组成的特殊结构的固溶体合金.于乙醇-水体系中所制备的纳米Co-Cu-B合金粉末的饱和磁化强度、剩磁和矫顽力均高于纯水体系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去除稻壳炭中对水泥基材料有害的残留炭,分别采用通风煅烧和化学沉淀的方法得到稻壳灰(RHA)和纳米SiO_2;采用红外、X射线衍射、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氮吸附-脱附研究了2种产物的结构和形貌.结果表明:RHA和纳米SiO_2均为无定形结构,残留炭已基本去除;它们呈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分别为179.19和248.67m~2/g;RHA微米级颗粒是由50~100nm的SiO_2凝胶粒子疏松聚集而成;纳米SiO_2平均粒径为30nm,分散良好;RHA和纳米SiO_2可显著降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电导率,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早期强度,显示出较高的火山灰活性,可作为生态纳米矿物掺和料.  相似文献   

8.
茶业资源循环再利用是当前十分热门的话题,以茶产业剩余物——乌龙茶茶梗为材料与工业活性炭为原料、硫酸亚铁、柠檬酸为添加剂,复合制备出具有独特吸附功能的材料。然后采用正交设计实验分别比较了不同添加剂、不同配比复合材料对苯、氨水、以及甲醛的吸附性能,从而来确定出最佳的工艺配方。实验结果表明:(1)在最优条件活性炭含量为80%,硫酸亚铁含量为4%,柠檬酸含量为0%时复合功能材料的吸附性能最佳;(2)加入适当添加剂有利于提高苯吸收值、甲醛吸收值,是制备较高活性炭和茶梗复合制备复合吸附材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以NaCl为模板,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多孔碳/Ni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将其应用于吸附处理水中有机污染物刚果红,系统研究了污染物浓度、吸附时间及温度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动力学模型及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吸附行为符合伪二级动力学及朗缪尔等温模型,说明吸附过程为单层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该吸附过程为自发的物理化学吸附.拟合结果显示多孔碳/Ni纳米颗粒复合材料在313 K温度下最大吸附量达到217.17 mg·g-1,表明其对刚果红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0.
以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为模板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介孔纳米γ-Al2O3,用透射电镜(TEM)、比表面测定(BET)、X射线衍射(XRD)、和N2的吸附-脱附技术、Zetaplus电位测定,对所得的介孔纳米γ-Al2O3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介孔纳米γ-Al2O3在静态条件下对La(Ⅲ)的吸附性能。探讨了溶液的初始浓度、pH值、时间和温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介孔纳米γ-Al2O3对La(Ⅲ)有很好的吸附性能,其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介孔纳米γ-Al2O3,以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测定(BET)等技术,对所得的介孔纳米γ-Al2O3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制备的介孔纳米γ-Al2O3在静态吸附条件下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选择1 g,L的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作为分散剂,在pH=4.1、陈化48h、煅烧550℃、保温3h的条件下制备的介孔纳米γ-Al2O3的比表面为551.8m2/g,其对磷酸根离子的吸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6,(12):103-107
用硝酸锌和氨水为原料,以均匀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锌,经四甲氧基硅烷表面改性后,加入1%壳聚糖溶液中,制得纳米氧化锌/壳聚糖复合膜(ZnO-CTF),采用XRD、SEM、FT-IR和TG进行表征.结果表明ZnO为六方晶体结构,平均粒度为34nm,表面积大,达到纳米级别;改性后的氧化锌晶型不变,衍射峰变窄,衍射强度变强,分散性良好.改性ZnO的最佳添加量为0.15 g时成膜性能好,对甲基橙的吸附率可达90.9%,与纯壳聚糖膜(CTF)吸附甲基橙相比较,ZnO-CTF的吸附性能更好,吸附率是CTF的3倍.ZnO与壳聚糖在ZnO-CTF对甲基橙的吸附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n]Cl)为修饰剂,通过氨水分解产生的氨气缓慢调节体系的pH,制备具有介孔结构的羟基磷灰石(HA)纳米微球,并考察了其吸附水中重金属离子(Pb2+、Cu2+和Zn2+).SEM、XRD、FT-IR、EDS和氮气吸附-脱附等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HA纳米介孔微球对三种重金属离子(Pb2+、Cu2+和Zn2+)的最大吸附率分别达到99.34%、94.96%和91.7%.在产物的XRD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HA纳米介孔球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在水热条件下,以硝酸锌、氢氧化钠、六次甲基四胺等为原料合成球形、棒状、束状和花状等不同微观形貌的ZnO粒子.采用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其形貌和物相进行分析,利用IR-1红外发射率测量仪测量了不同形貌ZnO粒子在8~14 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探讨ZnO的形貌对其红外发射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产物均为六方纤锌矿结构的ZnO,微米ZnO的红外发射率值比纳米的小,棒状、束状ZnO的发射率值比球形的要低,花状结构的ZnO的发射率值最低,为0.673.  相似文献   

15.
以水热法合成纳米Y沸石,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分析(FT-IR)、N2吸附等检测方法对纳米Y沸石的粒径、外貌、比表面积等物理性质进行表征。应用纳米Y沸石对一定浓度的氨气进行吸附,对比吸附前后纳米Y沸石的红外光谱探讨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本试验合成的纳米Y沸石粒径为200 nm左右、颗粒均匀,且具有纳米Y沸石的骨架振动,其BET比表面积为484.24 m2/g,孔容为0.85 cm3/g。纳米Y沸石对氨气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6.
以多巴胺修饰的不锈钢丝为基质,制备了一种三唑醇温敏分子印迹聚合物为涂层的固相微萃取头.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及选择性吸附实验对该涂层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对温度敏感,具有较快的传质动力,并对三唑醇有良好的吸附特异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以Na_2WO_4·2H_2O和Zn(NO_3)2·6H_2O为原料,利用机械球磨固相反应技术,制备纳米ZnWO_4光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所制得样品的物相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制备条件对产物组成和结构的影响,并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不需要添加任何辅助试剂,采用机械球磨固相法成功地制备出ZnWO_4纳米片.同时,光催化实验也表明,ZnWO_4纳米片在紫外光照射下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3 h后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1%.  相似文献   

18.
以钢渣及蒙脱石为原料,工业淀粉为添加剂,制备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并将其做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其对水中Pb2+的吸附性能,探讨了影响吸附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在溶液pH为7和吸附反应时间120min的条件下吸附效果最佳.在此环境条件下,吸附剂用量为9.0g/L、对初始浓度为100mg/L的 Pb2+溶液的去除率可达到93%,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在以上条件下对Pb2+的吸附量为10.3mg/g;钢渣-蒙脱石颗粒吸附剂吸附重金属离子时可用二级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对Pb2+的相关系数为0.9993;且符合Langmuir方程,其相关系数为0.9929;对Pb2+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12.61mg/g.  相似文献   

19.
以多巴胺修饰的不锈钢丝为基质,制备了一种三唑醇温敏分子印迹聚合物为涂层的固相微萃取头.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吸附动力学实验及选择性吸附实验对该涂层材料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材料对温度敏感,具有较快的传质动力,并对三唑醇有良好的吸附特异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通过改变反先驱体中氯金酸含量,用水热法实现不同数量金纳米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负载。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光谱分析仪(IR)、同步热分析仪(TG)、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以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所得材料的形貌、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水热法可实现不同数量金纳米颗粒在活性炭表面的均匀负载。负载金纳米颗粒在对活性炭组成影响不大的情况下能有效提升活性炭的热稳定性。随着负载量的增加,金纳米颗粒附着在活性炭的孔洞上引起比表面积和孔隙率逐渐减小。将活性炭负载金纳米颗粒的复合物对苯酚进行吸附处理,通过调整负载金纳米颗粒的数量可对活性炭吸附性能进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