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黄河流域半数以上城市是资源型城市,该类型城市生态和产业协调发展对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环境治理数据和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门限模型、熵值法等方法,基于资源禀赋分异对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进行类型划分,解析资源禀赋、环境规制和产业路径创造交互作用关系,归纳高、中、低等级资源禀赋下环境规制对产业路径创造的影响机制,进而针对不同等级资源禀赋条件下资源型城市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议。结果表明:2003—2016年,黄河流域城市环境规制水平增长显著,且地区差距不断缩小,总体呈现上、中、下游逐级递增态势;2003—2013年,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产业路径创造水平提升明显,但地区差异显著;不同资源禀赋条件下,环境规制对资源类和非资源类产业路径创造的影响机制具有显著差异。为此,环境政策的制定和选择要考虑当地资源禀赋条件和经济发展对资源行业的依赖程度,科学设计精细化的环境政策,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对生态保护和产业转型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框架,运用西北五省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产业生态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西北地区城镇化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城镇化提升1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水平提高1.2882个百分点;产业生态化是西北地区保护生态环境,拉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产业发展模式,产业生态化水平提升1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提高0.701个百分点。推进西北地区城镇化进程,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是西北地区破解生态瓶颈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当前,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克服技术发展和应用对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发展新的环境友好技术即技术创新生态化是解决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的关键环节。技术创新生态化能够为我国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提供环境友好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保护我国的生态安全提供技术手段。技术创新生态化的现实载体是产业生态化。产业生态化是指产业依据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循环原理建立发展模式,将不同的工业企业、不同类别的产业之间形成类似于自然生态链的关系,从而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物质循环利用、消除环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与产业集群的耦合点是产业集群的生态化,产业集群的生态化发展也是产业集群由低级向高级演进的必然趋势。基于循环经济思想,把产业集群生态化演进看成是一项渐进系统工程,并以南通市为例,在对其产业集群发展及生态化演进整体判断的基础上,从政府、企业、产业等多层面提出传统产业集群生态化转型的战略重点和思路设计。  相似文献   

5.
运用随机前沿模型,以新疆2000—2014年7个装备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新疆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4年新疆装备制造业及其细分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起点不高,但总体稳步上升,各细分行业之间差距不大,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产业规模、产业开放度、资本-劳动比率、技术装备水平对新疆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有正向影响,其中,产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资本-劳动比率的影响较大,而产业开放度的影响较小,这与新疆本地产品贸易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6.
依据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和象山小镇实际情况,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3个层面选取14个二级指标,24个四级指标,运用石浦镇、鹤浦镇以及西周镇实地调研数据,对3个具有不同产业特色的小镇生态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引入障碍度模型对影响小镇生态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识别分析。结果发现:象山总体的生态化发展水平较高,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表现存在差异,其中社会效益明显偏低;3个典型小镇的生态化水平普遍较高,与各自差异化的特色产业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障碍度模型分析表明:环境监管、社会治安是阻碍象山生态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各城镇生态化发展的主要阻力大小并不会因产业特色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促进象山小镇生态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建平  王挺之  冯宇 《资源科学》2015,37(3):565-572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据包络方法与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构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旅游经济增长与旅游业碳排放分解模型,对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作出了分析与解读。研究发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先负后正,以2008年为分界点;资源要素投入对旅游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较大;碳排放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正面影响,多数地区主要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推进旅游经济增长;旅游业环境结构特质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生态环境破坏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旅游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对旅游业碳减排起到较大促进作用,资源要素投入却助推了碳排放量上升,但旅游业内部结构变化是旅游业碳排放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中国旅游产业整体上属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其中东部与中部地区旅游业存在从"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型"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随时间变化产业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的规律,以新疆绿洲为例,基于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分析资源环境对产业发展的约束。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中工业废气排放对产业发展的约束程度最强。从产业结构调整的能源因子看,二产能源效率约束程度最大;从水资源因子看,农业耗水与非农业耗水对产业发展约束程度的变化较稳定,且农业耗水对产业发展的约束程度较大,只有不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才是实现新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绿色经济效率评价对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质量提升和经济转型意义重大。通过构建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SBM-Undesirable和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对中国北方干旱区20个资源型城市2006—2016年静态效率、动态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城市发展周期、主导资源类型分类特征以及动态变化视角对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和特征规律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①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静态效率总体水平较低(0.932),且城市间效率值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其中吕梁、延安和庆阳等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相对较高。②按照主导资源类型划分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呈现石油类(0.995)>综合类(0.958)>金属类(0.908)>煤炭类(0.904)规律特征,金属类城市和煤炭类城市变化趋势相似且都处于较低状态;依据城市发展周期划分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呈现成长型(0.978)>再生型(0.945)>成熟型(0.920)>衰退型(0.882)的规律特征,衰退型城市绿色发展明显滞后。③干旱区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动态效率总体处于增长状态,在2006-2016年整个时期呈现出“逐步上升—快速上升—缓慢上升”的变化规律。④根据ML指数将城市划分为4种类型,其中增长型和波动增长型城市占比为65%。大同、包头和白银等城市动态效率值较高,绿色经济的增长速度较快。整体上干旱区资源型城市在国家政策引导和统筹管理下,绿色发展水平正逐步得到改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已有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提出需求对产业生命周期的演化产生影响,但"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如何影响产业生命周期演化的研究较少。通过回溯全球主导产业演进历程发现:产业发展和人们需求具有强相关性,产业朝着满足更高层次需求的方向演化,满足高层次需求的产业因融入人类更多的智慧、具有更高智能化水平而表现出较强的成长性。在此基础上基于需求层次理论与需求弹性理论演绎出满足不同需求层次产业的五种产业生命周期类型,包括长期稳定型、周期波动型、螺旋上升型、迅速淘汰型和倒U型,并利用美国纺织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及电子产业和化工产业1977至2012年的产值规模数据的时间序列图对相关产业生命周期类型进行验证,进而通过案例分析发现产业创新、产业政策、宏观环境等因素通过产业需求共同影响产业的演进,并使得产业生命周期表现出差异化,而"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这一产业属性在产业创新、产业政策、宏观环境等因素对产业生命周期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下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的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较低,我国提出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然而,传统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国家有关宏观层面和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难以适应生态化评价的要求.为此,设计了资源、能源和环境约束下适用于我国企业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含传统效率、资源效率、能源效率和环境效率四个子系统,以及每个子系统具体的指标变量.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和熵权法并考虑环境优化因素,构建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评价体系,利用2015年的数据对我国40个典型的地市级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整体偏低,多数城市DEA模型评价处于无效状态,并且城市产业转型综合效率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城市的规模效率水平;进一步根据城市的不同特征分类发现,中部地区、石油类、大规模的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效率较高。通过分析各资源型城市投入、产出指标的提升潜力,试图为各城市制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产业生态化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的关键领域.当前,产业生态化的发展为促进我国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互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产业生态化进一步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面临着对产业生态内涵认识不足和产业生态化理论研究和实践缺乏经济社会方法等不足.基于此,本文拟从生态经济的角度,利用生态经济理论方法,遵循环境——经济大系统的复合结构和运行规律,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索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业的环境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2001-2008年28个制造业的工业产出、资源投入和二氧化硫排放数据,在对环境技术函数和环境方向性距离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计算各行业的环境技术效率及其发展趋势,并对影响产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的环境技术效率总体水平较低,但是大多数产业的环境技术效率都呈上升趋势;在影响产业的环境技术效率因素中,科技投资加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促进了环境技术效率的提高;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易改善环境技术效率;外商投资可能带来产业"污染天堂";环境规制没有达到提高环境技术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许多地区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用地总量失控、用地结构失衡、用地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占地少等特点,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和土地资源利用的集约化。为此,结合土地资源约束下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型的分析,提出了土地集约生态化利用过程中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群生态化是产业集群演进的必然选择.南通市产业集群的发展还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生态化问题.运用产业生态学的理论,深入剖析南通市产业集群生态化的现状及问题,从如何改变经营模式、完善产业配套、促进产业整合、提升产业层次、加强人才建设及政府职能转变等六个方面提出南通产业集群生态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注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与产业发展进程的资源环境特征,以区域环境禀赋为逻辑起点,为产业生态化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同时为突破以"生态"隐喻为基础的产业生态系统"生态"不"经济"的困境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资源-产业“雁行式”演进规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探寻经济-产业-资源之间内在规律,对把握资源产业发展脉络、明确不同阶段矿产资源战略重点意义重大。本文首先总结了一国经济增速及第二产业占比随人均GDP呈先增长、后达到峰值区的"钟"形变化规律,且二者峰值区均在人均GDP 7 500GK美元左右,其次,通过分析美国和日本产业演进历史,总结了第二产业内部"雁行式"演进序列。进一步提出了资源-产业"雁行式"演进规律:即在理想状态下,对于典型的走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国家,其产业部门基本遵循建筑→冶金→家电→机械制造→化工与汽车→电力→计算机、电子→航天军工→其他新兴产业等的"雁行式"演进序列,而支撑上述产业发展的矿产资源消费峰期也具有相应的"雁行式"演进序列,美国和日本产业发展与资源消费历史的相关关系较好地验证了该规律。中国工业部门相对完善,矿产资源消费领域相对集中,符合资源-产业"雁行式"演进规律,本文基于该规律建立了中国矿产资源消费图谱,确定了主要矿产资源需求峰值到来时间及峰值水平。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由于无法消除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的影响从而导致测评结果不真实。采用二者相结合的三阶段DEA模型,对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创新投入规模不足是制约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瓶颈;政府支持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利于创新资源冗余减少,而市场开放度可显著促进创新效率提升,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减少人力投入冗余,对财力、物力投入冗余的减少有负向促进作用。进一步按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将我国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最后,就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分布的动态演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我国5大类矿种10个矿产资源型产业1996-2012年各项技术创新指标的面板数据,在得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数的基础上,运用非参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及马尔可夫链分析模型,对我国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分布及发展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矿产资源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经历了“单峰→双峰→单峰”的演变过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水平总体上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②不同产业之间技术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存在不平衡性,能源类矿产资源型产业明显高于黑色金属类、有色金属类和非金属类资源型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③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速度加快,后续产业对原材料品质和技术含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拉动效应;④矿产资源型产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过程,技术创新能力表现出向高水平状态转移的收敛性;⑤低水平资源型产业需要紧紧抓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充分利用后续产业技术进步的倒逼机制,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强化技术创新管理,加快技术进步速度,是实现产业资源效率、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环境效率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