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晓明 《广西教育》2007,(7A):71-72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学数学就是“做数学”。所谓“做数学”,即把数学课堂教学设置成一种活动,它强调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技术走进数学,应立足于帮助学生认识数学本质、推动学生思维发展.从认知角度看,图形计算器带来的是生动形象的数学,其多元联系表征优势、亲身实践操作特点等,都对数学理解产生重要影响;而手持特性能有效推进学习方式的改善,使学生习得“现实的数学”的同时“发现数学”,让数学研究变得“随时随地”.结合具体案例说明如何使用图形计算器推动数学学习从理解走向发现.  相似文献   

3.
王竑 《甘肃教育》2003,(7):71-72
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基础理念中指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本文以“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为例,试图体现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与实践。  相似文献   

4.
当前对于数学素质的认识有多种理解,从数学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来看,这些认识有其历史渊源,即可以看作是基于行为连接观、认知建构(个体)观和社会建构观。新理论对原有理论从来都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不是一种替代关系。实践中的“怀旧”和研究上的“追新”实际上割裂了理论的历史联系。就理论的历史逻辑来看,无论用什么时期的视角来理解和实践“数学素质”都有其合理性,关键在于不同的理论适用于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数学生活化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从实践来看,对它的理解存在误区,表现为:“生活化”过于放大、过于造作、缺乏实践、流于形式。因此,数学教学实践中应当对“数学生活化”理念进行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运算素养是数学六大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基于“三个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呢?文章从“理解数学,将运算融入知识结构”“理解学生,让学生亲历运算过程”“理解教学,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发掘元认知实现对波利亚解题思想的超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在数学素质教育观下,人们深入研究并实践波利亚的解题思想。教学实践引发人们辨证地认识波利亚的解题观,因此对波利亚解题观需要再认识。要全面理解数学解题中的“元认知”函义:解剖“事例”透视数学解题活动能力差异及其成因,元认知的培训与训练是深化波利亚解题思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数学教育中的“创新”工程大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奠宙 《数学教学》1999,(4):F002-F002,1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让我们从课堂上做起。 一、数学教学中对“创新”的理解 1.“思考”的数学教育,创新的基础是理解,数学教学中的最大弊病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创新的第一步是理解数学的价值、概念的含义,以及数学思维过程,从数学知识到数学能力,再到  相似文献   

9.
景艳 《素质教育》2006,(6):20-21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实践”或实践不到位,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就不能形成技能,数学教学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学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实现“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李淑惠 《四川教育》2001,(10):30-30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初稿)总体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方面,要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如何落实“课程标谁”要求,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能力?下面这一组谈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解决”的文章,也许能对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浙江省加入到新课程实验的行列中。实验教材的编写理念是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然后在“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经历不断的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概括来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利用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做数学”是目前数学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体验、理解和反思的现实过程,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条件;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理解程度的重要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将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际生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打造“做数学”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样态.基于此,文章简述了“做数学”理念及基于其的课堂教学样态,并从学科融合教学、创新数学实验两个方面分析了“做数学”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样态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4.
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不仅要求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为此,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进行了探索。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强化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注重实践第一,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思波 《四川教育》2001,(10):29-29
《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初稿)总体目标中指出:在“解决问题”方面,要逐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如何落实“课程标谁”要求,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教学能力?下面这一组谈初中数学教学“问题解决”的文章,也许能对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6.
对"数学生活化"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数学与生活是相互依存.作为日常生活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数学必须回归到生活中去.“数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数学教学中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但从实践来看,对“数学生活化”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因此有必要对“数学生活化”作理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7.
陈燕群 《广西教育》2013,(37):53-53
“做数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做数学”的理念指导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进行。很多数学知识是对生活问题的抽象,而教材中静态的知识学生没有具体的感受,也就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但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数学以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来代替,将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8.
数学学习中“理解是首要的,数学的教与学活动,“教学解题”是整个活动的中心。数学解题活动是数学理解的有效途径,数学解题的目的就是理解,教学理解对解题活动又起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文彬  杨玉东 《学科教育》2004,20(10):1-6,12
辨证地理解G.H.哈代的数学观,对当代数学教育和修订我国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极具启发意义。关于数学对象,哈代持极端的实在论观点,它有利于理解数学“主观的”客观实在性;关于数学本质,哈代持极端的完美主义,它有利于理解“为数学而数学”的理性追求和理性批判精神;关于数学证明,哈代持“内部的”和“外部的”两种证明的观点,它有利于理解数学的“整体观”和“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它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