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习总书记提出"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要强化大学生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而承担这一任务的主要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该课程以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为载体去阐述"民族精神",对于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极大优势。本文重点论述如何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改革来推进"民族精神"融入课堂,从而引导学生深入认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实质,并塑造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课程以史育人的功能在课程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历史责任感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确定正确的价值观念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被列为全国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为什么要在大学生中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到底有什么意义? 历史是维系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条件.学习历史,至少有两大意义:一是"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二是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以中国近现代史为载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引入地方史资源,能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历史细节,增大历史可信度,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革命理想信念,增强历史责任感,激发他们探寻历史规律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当然,在教学中引入地方史资源应把握好适当性原则,以免产生以偏概全之嫌。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54):157-15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回归历史学科的本真,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使学生获得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学会辩证、历史地认识、研究社会历史。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规定了在"纲要"课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强化大学生对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德育内容,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和操守。"纲要"课教学必须探索和创新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教学手段。对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创新研究"课题组进行了专题研究,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要讲清楚三个道理:一是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讲清楚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的道理,强化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教育;二是讲清楚两大历史任务与"四个选择"之间关系的道理,强化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教育;三是讲清楚中国近现代史主题与主线、主要矛盾以及使命关系的道理,强化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的教育。只有讲清楚这三个道理,才能使学生懂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从而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  相似文献   

8.
从历史教育的角度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要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在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改变任课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开展课堂讨论;要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引导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任课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养成具有一定的渗透力量.  相似文献   

9.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德育地位与价值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考亮 《教育探索》2007,3(7):105-1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在全面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应认真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民族责任感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民族责任感的强弱不仅事关其自身素质,更事关国民整体的人生价值观取向,影响着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大局.当前,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存在着民族责任感严重缺失的状况.因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当利用历史的现实教育功能对大学生进行民族责任感教育.而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必须在教学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历史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三个贴近",即贴近现实、贴近本地区历史、贴近学生实际的原则,并本着这两个基本原则,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总分式论述法、专题式教学法、个案分析法和个别辅导法.  相似文献   

11.
李光辉  陈天涯 《考试周刊》2011,(19):202-203
为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兴趣和动力,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应当突出时代感,通过深入挖掘中国近现代史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之间的逻辑关联,拉近该课程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通过讨论式教学,切实从时代感方面提高教学实效,充分发挥该课程的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国梦的实现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夙愿。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要素之一。本文分析了中国梦视野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内涵,对中国梦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在契合进行了阐述,在对中国梦视野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要性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培育路径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向上的,同时呈现时代特色,即错综复杂化、重功利、心理素质差、自我责任感淡薄等特点,可通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来提升大学生责任意识:一要以学生为主体,二要结合邯郸红色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三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四要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深刻了解国史、国情,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回归历史学科的本真,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同时,将中国近现代史教学与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对于树立大学生的唯物史观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教育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中的四门必修课之一。该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主要是从历史教育的角度出发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定位及其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提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高校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也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课程。构建课堂、校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能够增强这门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而且能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认知"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增强实效性应做到四个"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情感体验、中国历史与国际背景、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并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代西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发现对当代大学生影响最大的西方社会思潮是后现代主义和实用主义,它们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最主要的负面影响是由此而产生的历史虚无主义,要想在教学中消除这-负面影响,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相当的历史学术素养,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所涉及到的问题具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较为深入的认识,应该将教学和对后现代主义、实用主义等西方思潮弊病的揭露有机结合起来.在结合教学点评后现代主义和实用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时,决不能-味批判,而应该在肯定其合理性基础上来进行分析和批判.  相似文献   

19.
在加速建设中国现代化的今天,中国近现代史在爱国意识教育、忧患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方面,仍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社会价值.此外,它还蕴涵着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促进大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个体价值.作为具有历史课属性和特点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充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发挥中国近现代史教育所特有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对于当代大学生素质的培养起着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二是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责任感;三是强化大学生的现代意识;四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辨证思维能力;五是完善大学生知识结构。重视和加强对这门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着力研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使其真正发挥效用,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