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6 毫秒
1.
语言模因论是基于文化基因,利用语言这一载体,通过模仿与传播使人类的语言得以丰富拓展的一种理论。翻译是跨语言模因的传递过程,涉及译者对源语模因的解码和目标语模因的编码。源语模因和目标语模因存在于词、句及篇章层面,它们互相作用推动译化模因的传播和发展。从模因的角度分析法律英语在词汇、句法层面的译化模因及其复制、传播方式,运用模因理论解析法律文本在词、句不同层级的构建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译者掌握法律英语译化模因,有效改善法律英语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2.
翻译过程中译者身份的确定和语篇翻译成功与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模因论为基础,分析探讨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双重身份,进而得出,译者应该是隐含作者与隐含读者所构成的意义确定性,即对作者意向性正确解读的人,他是外来模因被接受过程中形成的复合模因的创建者和传播者,并且有责任使该模因成为目的语模因存活下去,完成信息传递与交流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在翻译这种跨文化交际手段中,模因显示出它独特的光芒:翻译的过程可以被看成是异国模因复制到本国文化的过程,译者作为宿主,解码以源语言为载体的模因(尤其是核心模因),并受其感染,再努力将此模因嫡码为目标语载体。模因论应用到具体的法汉翻译实践中,可探讨省略表达的翻译问题并借此近距离地窥探模因在其中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4.
《宜宾学院学报》2015,(1):108-113
翻译的过程就是模因传播的过程,作为模因综合体的源语文本,承载着源语作者的思想、理念和文化背景,译者是被模因感染的宿主,担当着转换和解码源语信息的角色。因此,英汉新词的翻译应遵循期望规范和专业规范,采用多元优化的翻译策略,在源语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建立恰当的关联,实现原信息的等值或等效传播。  相似文献   

5.
杨铃 《海外英语》2012,(3):158-159,169
翻译学中的文化转向使翻译研究以纯语言层面为突破口,开拓了转向文化层面研究的新局面。伴随着翻译实践中文化因素的影响,相对应地,译者的文化态度、翻译过程中译者的策略选择等都会受其影响。同时,归化、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文化因素的影响下,也将面临着新的思量。翻译实践中,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在整个翻译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作为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应该综合运用翻译策略,针对不同的翻译现象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使得异域文化在目标语语境中获得最好的传递。  相似文献   

6.
翻译模因论从文化传播角度将翻译活动视为语言模因的跨文化传播,规范模因则从"期待"和"专业"两方面向译文和译者提出具体要求,对公示语汉英翻译实践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在翻译实践中可以通过复制目的语模因,凸显核心目的语模因,重塑源语模因以及增强译者职业道德素养等策略来提升汉语公示语英译质量。  相似文献   

7.
外来词翻译即是语言模因在不同语言间的复制传播过程,在该过程中,源语模因和目标语模因在音、形、义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对应关系。本文将从这种对应关系的角度来探讨外来词的翻译方法,以期对外来词的相关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因为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着关联差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语言中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缺省模式。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角度指导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去解决文化缺省的移植问题。并指出译者在译文中尽量保留原文的异质,并没有违背关联翻译理论关于翻译应该让读者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是比较复杂,比较难以把握的一种翻译类型。主要探讨文学翻译中语言审美观差异的处理,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把握译入语共时的特征和历时的发展变化,根据译入语读者语言审美观的需要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本类型理论与警示公示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示公示语是一种以感染功能为主的特殊文本,译者要让译文在目的语文化语境中体现感染功能。需要遵循的原则是简练、统一,要与国际接轨,避免生造中式公示语。翻译过程中不光要考虑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更要考虑文化差异。因此,译者可以采取多种译法来适应不同的场合和读者需求,使译文文字简练,语用得体。  相似文献   

11.
模因论认为模因的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同化、记忆、表达、传输四个阶段,并且成功的模因具有保真度、多产性和长久性三个特点。对于企业网站翻译来说,其实质就是把原语网站模因转换为译语网站模因,并把它们顺利传达给国外客户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网站模因有显性模因和隐性模因之分,从企业网站功能的角度出发,显性模因的翻译质量评估应该遵循准确、简洁、灵活的原则,隐性模因则要力求规范、重点突出、美观。  相似文献   

12.
流行语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其经过构式化,以构式流行语形式进入到语言体系中。流行语构式化的主要机制是模因,模因指文化基因,它因模仿传播而生存。人类社会的主流文化、时代思潮、特殊表达等信息构成潜势模因,是流行语形成的首要因素。这些潜势模因在语言信息加工过程中通过模因触发机制形成强势模因,进入语言网络体系,网络节点之间的联系呈自然的类型层级关系,其语言信息的复制和传播呈梯度演化。流行语在复制传播过程中由句群组成类构式,即体现构式化的概括本质,也体现出构式化的图式性、能产性和词汇组构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社区通用的一种语言变体。模因论是阐释语言现象的新理论。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模因也被寓于语言之中。以模因论为视角,通过某一谐音模因进行构造、借用外来语言模因仿造、直接使用某一方言模因进行构造、缩略模因进行构造网络词;用标点符号的“超常”书写,忽略大小写规则;以固定句式去诠释不同的内容解读网络语言的变异,为研究网络语言创新了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谜米学提出作为复制因子的谜米的复制和传播规律。谜米经由模仿被复制和传播,二语作为语言谜米,同样遵循谜米的复制和传播规律。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对语言的模仿是不可缺少的,二语的习得过程也就是二语谜米复制和传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一句顶一万句》中,句式“不是A,而是B”的重复运用体现了语言模因的特点,但这种句式模因的复制、传播并不是完全常规的,往往伴随一些模因变体的出现。语言模因“不是A,而是B”的复制传播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因形式:基因型模因、表现型模因和基因表现型。这些模因句式往往能产生预期与反预期效果、零度语言、拧巴与“绕”等特殊的修辞效果,同时这些变体模因也能让读者感悟到另类的生存哲学。  相似文献   

16.
微格教学是职前英语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创造性模仿优秀英语教师教学的过程,这与模因论中模因的模仿特征构成契合。在开展英语微格教学中,充分利用语言教学模因复合体,包括“教态模因”、“课堂用语模因”、“板书模因”、“教学设计模因”以及“课堂组织模因”等,遵循模因复制的过程即同化、记忆、表达与传输等四个阶段,能有效提高职前英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语言教学技能以及课堂组织与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寓于语言之中,依靠语言来复制、传播,何自然称之为"语言模因"。本文针对语用学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从语用角度看语言的模因现象,激发英语语用学习的动机,并全方位、多角度提出了学习语用语言模因现象的方法和具体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熟语,作为一个单位使用的,意义不能从其独立的组成部分得出的一种表达法,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及谚语。模因是文化信息单位,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语言传播的过程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着重分析模因的本质、类型及其特点,解剖了熟语在语言模因视角下的复制、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9.
网络委婉语是极具时代特色的语言,以含蓄的表达实现特殊的语言效果。本文从模因论的雏度对网络委婉语的模因传播过程、模因类型和特征进行阐释,为更好理解网络委婉语的演变及成功的语言交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