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识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制度。我国当前社会上存在的很多问题的根源都在教育,而导致大学生素质差、中国没有领军型的高科技人才等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则应归结为中国高等学校专业教育的盛行。当前,通识教育是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关注通识教育,是由于它凸现了现实社会中大学人才培养的突出矛盾。  相似文献   

2.
通识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人的普遍知识、发展人的心智、培养人的社会适应性的教育.通识教育课程是承担通识教育,实现通识教育理念和目标的课程.当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存在课程缺乏整体规划、课程结构欠合理、课程实施方式陈旧、课程教学效果不佳、课程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应从科学整体规划、加强内涵建设、健全课程管理机制、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与管理等方面采取改革措施,确保通识教育课程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斯诺提出的两种文化分裂出发,指出通识教育是解决两种文化分裂的途径,并以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和英国哲学家怀特海为例,谈谈由通识教育产生的理论研究的突破性贡献:然后介绍了中国接受通识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最后则是作者对当前国内学校教育中两种文化分裂现象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一种全面素质能力培养的教育,本文对高等师范学院通识教育的意义、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当前高等师范学院进行通识教育作了若干探讨,阐明了高等师范学应该加强通识教育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它产生于美国大学,但源头却在欧洲,它在美欧以两种不同路径演变发展.通识教育移植到我国大学后遇到一些问题,如对通识教育的认识较肤浅、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过于随意、通识教育的认可度较低、通识教育主体积极性不高、通识教育机制趋于僵硬等,通识教育现实与理想有很大距离.我国的大学要在超越现实的理想主义和以理想为旨归的现实主义之间寻找一种张力和平衡,去开拓一条真正的符合国情的、本土化的通识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6.
通识教育是一种着眼于人的教育,在当前教育环境下,所谓的通识教育必然是一种非功利性的、以人为本的以及普及性的教育。英语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经过对部分学生的调研,可以发现,当前我国英语教育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出进一步思考,关注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内地许多高校都在积极推行通识教育,然而很多高校通识教育的实施效果并不乐观.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何在?如何进一步推进高校通识教育的发展?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内地高校推进通识教育发展的瓶颈,即对通识教育的理念缺乏深层次的认识,通识课程质量不高,通识课程师资力量薄弱;提出了改进高校通识教育质量的对策,即进一步深化对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认识,努力提升通识课程质量,加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通识教育在中国高等学校同时展开,两者是否一致,有什么差别,应当如何对待?本文在对这两种教育进行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从"名正言顺"的角度,从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整体层面上,无论在教育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通识教育"名称都是不合适的.而文化素质教育则是统贯本科教育的全过程的,它既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观念,也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模式,具有可操作的运行方式.但是,作为高等学校本专科教育的一部分或一个阶段,通识教育则无论从理念、模式和内容上都是有意义的,其目标是为了培养负责任的公民和有教养的人.这与文化素质教育是相通的.通识教育可以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与养成教育共同构筑起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方式.作者提出了包含通识教育的文化素质教育架构图,还对不同类型高校提出了多样化的通识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9.
关于大学推进通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当前通识教育实践中的割裂问题,探讨了通识教育的功能定位问题,提出了通识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是一种以公民培养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一个好公民必须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在此基础上实践自己作为现代公民的职责.经典阅读作为通识教育,既需要激活古典文本的生活世界,又要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使传统问题成为自己切身的问题.由此,使作为公民的学生既有基本的阅读思考能力,又能思考现代中国社会的处境与问题,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作为通识教育的经典阅读的最好例子.  相似文献   

11.
目前,通识教育在我国高校教育方兴未艾,已经成为教育探讨的热点.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一种修正,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通识教育的实施对我国形成的应试教育和专业教育是一种关键性的修正与补充,同时对我国高校的发展也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审视大学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在我国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国外通识教育的贯彻情况,探讨中国高校办学思想的时代性改进.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在国外大学已广泛开展,在我国却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外语专业教学中加强人文通识教育,可以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人才,是解决目前我国外语专业教育教学中所面临困境的创新之路。那么外语通识教育是否具有可行性,通识教育是否该本土化,如何设置通识教育课程,如何建立人文教学环境和通识课程教学模式等是当前英语专业教育改革急需探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顾丽霞 《考试周刊》2011,(73):202-204
中国当前的社会状况对大学本科教学的就业导向.引发了当代大学的理念危机,通识教育问题成为公众关注之焦点。两种不同涵义上的“通识教育”,使中国大学教学改革处于十字路口。本文从树立大学理念的要求出发,反对通识教育概念的功利主义理解,主张大学通识教育的真实目标是为培养有高尚人格的创造性人才,奠定独立思想和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识教育是大学应对时代和社会变迁的一种反应.时代和社会在变,通识教育的理念也要随时而变、因地而变.人文精神缺失、创新动力不足、素质结构失调,是在当前大学教育面临的三个严峻挑战,以尊重和满足人的本质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的通识教育,正是大学维护教育本质和大学使命的一种努力.通识教育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大学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推行通识教育需要一个全面的策略,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自身的实际条件,精心设计教与学的关系及其调整办法.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所实施的一种综合素质教育,它注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渗透,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注重专业横向的拓宽和纵向的延伸.文章通过对当前公安院校教育目的的分析,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目的的转轨所诱发的观念型转变,尤其是通识教育的提出,明确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是通识教育追求的目标,这也是公安教育必须面对,必须参与的重大教育改革事项.  相似文献   

16.
文海燕  谢萌 《文教资料》2009,(7):166-168
通识教育源于"博雅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具备了一流的通识教育,才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通识教育在今天,一方面,它的重要性被不断肯定,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又出现了不少问题.要改变这种现状,应该从调整通识教育目标,加强共同核心课程建设,营造实施通识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入手.  相似文献   

17.
通识教育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教育实践.本文从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成要素——教学师资的角度探讨通识教育,并以天津科技大学作为个案,研究在通识课程体系建设中教学师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发掘现代大学体育的通识教育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大学教育理念,以"人"为逻辑起点,体现着强烈的人文精神.大学体育同样具有深厚的人文性.然而,忽视作为身体主体的"人"的教育,是当前大学体育教育之病.发掘体育的人文内涵,丰富大学的通识教育,将大学体育纳入通识教育视野,是提高大学体育质量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识教育在我国内地高校从十多年前的研究、探索到今天的尝试实施,走过了相当长的一段历程,十多年来对通识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今后在更多高校的实施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是,目前实施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反映出的历史性缺位与人文素质现实性缺失、专业如何设置、如何指导通识教育由意识走向真正实践等问题,都是实行通识教育必须面对的.文章分析了当前我国内地高校实施通识教育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中国特色的高校通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是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一种大学教育理念,自1917年开始经过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几个阶段的探索和发展,至今仍没有一套成熟的权威的定论.但还是可以从诸多论述中归纳其概念为: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其目的是造就具有远大眼光、广闻博识和情操高尚的人才.在偏重专业教育的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机制的加重转型,高等教育上的不适应的问题目益引起广泛关注,对高校通识教育的研究日显重要.但是,任何照抄照搬的做法都是没有道理的,作为中国的高校通识教育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科学地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的经验,并努力创新,从必要性、基本原则和必要条件三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的高校通识教育加以探讨,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高校通识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