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知名藏书家、南京大学教授徐雁,多年来在阅读文化学学科建设和全民阅读推广实践领域知行合一,深耕细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阅读观,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全民阅读推广名师之一。文章通过梳理其阅读文化学基本理念和全民阅读推广实践成果,总结其培养“读书种子”、凝聚“阅读情意”、提升“阅读技能”的方式方法,探析其中外文学名著和人物传记阅读观、全民阅读“三位一体”方略及“六分法”理念,旨在为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及“学习型社会”增智添慧。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民阅读调查显示,读者阅读方式从纸质阅读转变为网络阅读为主,文章认为必须理性看待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方式的存在与不同,特别是“浅阅读”和“功利阅读”现象,提出图书馆应该建立良好的导读系统和阅读氛围,在不断扩大传统阅读的同时,注重对新媒体服务提供分类与导航.  相似文献   

3.
在促进全民阅读的进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阅读推广理念,形成了许多深邃的社会文化共识,包括“全民阅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全民阅读要继承和弘扬优秀阅读文化”、“全民阅读要上升为国家战略”、“政府要承担全民阅读的促进与保障责任”、“多元力量参与推进全民阅读”、“满足人们不同的阅读需求”、“构建全民阅读保障体系”、“全民阅读需要立法保障”等.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4.
“校园书香阅读文库”一套12册出版面世后,立即得到多方关注和好评.其中《读书有方》一书是以“读书”为主题的随笔、散文和讲演稿的集成,旨在弘扬阅读的人文精神,意在启发青少年的读书兴趣.《读书有方》立意构思巧妙,在“阅读环境”“阅读多重价值”“阅读方法”等方面的阐述凸显了其专业价值,对培养大众的阅读情意、优化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利用“浅阅读”和“深阅读”的辩证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推广,以引导读者进行由浅入深地有效阅读,为更多的没空到馆的读者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从而提高全民素质。  相似文献   

6.
目前研究界对数字阅读及其相关概念的定义、分类、特征等问题的研究处于模糊和凌乱状态,本文厘清了各个概念之间的区别.剖析了“数字阅读”的定义、同义概念与子概念,提出“在线阅读”与“离线阅读”两类划分是较好的分类方式;探讨了在线/离线阅读的四个特征,包括阅读内容、文本呈现方式、阅读方式和阅读环境.  相似文献   

7.
提升阅读理论构建阅读社会   总被引:42,自引:6,他引:42  
论述“阅读”、“阅读习惯”等理论研究的缺失。分析当前社会阅读率下降的原因,提出阅读研究要注重实际,国家应将阅读作为文化教育发展的基本指标,加强图书馆读者工作,完善阅读环境,在社会开展阅读活动,养成阅读习惯与提高阅读修养,着重“从娃娃抓起”等有关营造阅读社会的十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阅读”活动是一类阅读活动的统称,倡导通过阅读提升社区、社群的氛围,形成社区、社群的凝聚力,从而建设书香社会.它最早起源于英国,随后兴盛于美国,并逐步影响全世界,形成一个世界范围内广泛而持续不断的阅读热潮.“大阅读”活动的组织机构不一,有的由单一的传媒组织推动,也有的由阅读推广组织、传媒组织和图书情报机构等联合推动.通过对“大阅读”活动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的总结、分析,将对我国开展“大阅读”活动、建设书香社会提供可资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知识付费”背景下的阅读,促进了人们阅读方式的变革.例如:喜马拉雅“有声化知识分享平台”的出现,促使人们从“视觉”阅读模式走向了“听觉”阅读模式,让人们之间的交流媒介不再仅仅局限在借助“用眼睛”阅读,也可以“用耳朵”阅读.这种“听阅读”的新形式,可以改变儿童传统中单一的“看阅读”模式,让儿童享受听觉上的“阅读大餐”,激起儿童阅读的新鲜感.阅读模式从单一的“看”,到静静地“听”,再到彼此建群,现场进行互动和交流,极大地激发了儿童的自主性和内驱力,促使了儿童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参与的阅读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10.
深阅读是多学科讨论的热点概念,当前社会面临“深阅读危机”,促进深阅读已成为全民阅读推广的核心任务,但至今未见对深阅读的明确界定和具体阐释。现有研究对深阅读的理解主要有三个维度:与信息获取相关,与感受相关,与交流相关;而“参与性”是深阅读的基本属性。鉴于深阅读既是主体的参与行为,又是外部环境的作用结果,本文根据“生成认知”理论将深阅读定义为:读者这一具有心智能力的有机体与适合其条件的阅读对象相遇,在适宜的情境下产生积极的行为动力,进而发展而来的高参与度的阅读行为。文章剖析了深阅读对读者和社会的当代意义,认为数字时代深阅读的意义在于其具有“复合”价值,而新文本、新读者、新环境召唤着新型深阅读,应以创造相遇、丰富体验、回归对话为导向开展阅读推广工作。图1。参考文献 53。  相似文献   

11.
阅读治疗研究日益引起我国图书馆界的普遍关注,然而目前学界对阅读治疗的定义还不一致。文章简述阅读治疗的研究历史,对阅读治疗相关词语进行解释,从名称和定义两方面分析现有阅读治疗概念存在的问题,对阅读治疗概念及其关联术语进行界定。认为《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第3版和王波给出的概念经修改后皆为恰当的阅读治疗定义。建议把“阅读治疗”“阅读治疗学”“阅读治疗师”“阅读治疗书目”等作为专业术语,同时把“阅读疗法”作为阅读治疗方法的简称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三字经》语言凝练、内涵丰富,为古代蒙学教育的经典读物,它根据蒙童学习特点集中推荐“经”“史”“子”类书目并指导阅读方法。《三字经》中针对阅读内容、阅读方法、阅读环境、思考能力培养和推荐书单制定等方面的阅读指导思想对于开展青少年阅读推广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3.
移动阅读正在成为主要阅读方式,目前有关界定大多是从现象层面进行总结描述。文章从阅读史中对“移动阅读”的追求入手,通过分析熹平石经、宋诗用典与明朝“撮辑”三次典型事件,将古代“移动阅读”与数字化背景下的移动阅读进行对接辨析,从而理解后者对人类知识建构、知识获取的影响,以及技术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4.
面对读者阅读方式的改变,学术期刊也应有所作为.传统阅读模式与数字化阅读模式具有互相融合、优势互补的特点,学术期刊应据不同终端和媒介的特点,对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抓住浅阅读,让“小众学术”走进“大众视野”:利用浅阅读元素,加工产品;通过全面网络化,打造浅阅读和深阅读的信息推送平台;通过内容组织“多形态化”,发掘学术成果的多维价值.拓展传播渠道,寻求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结合点,推进深阅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农村阅读资源供需的主要矛盾转化为颠覆传统观点的新态势矛盾,即“物”的阅读资源业已过剩,“人”的阅读需要则明显不足。深层原因在于农村文化教育的先天缺陷,现实日常生活的排斥和读者队伍素质建设薄弱。当务之急是把农村服务重点转移到扩大“人”的阅读需求上来。  相似文献   

16.
1955年1月1日成立的“国际阅读协会”,是一个旨在提高公众阅读水平、倡导终身阅读习惯,进行阅读指导、推动阅读问题研究的、由各有关国家的全国性阅读协会和个人组成的国际性阅读学专业组织。1991年,中国写作学会阅读学专业委员会(习称“中国阅读学研究会”,China Reading Association,简称CRA)在重庆师范学院成立。作为专门从事中外阅读基础理论研究、交流、教学实践以及国民阅读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书阅读的走势特征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铭庆 《图书馆杂志》2002,21(10):46-47
本文从上海图书馆“当月新书展示厅”新书的阅读调查基础上,分析新书的阅读走势和特征。反映了当今社会阅读的热点变化和新书阅读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韩晗 《出版科学》2016,24(6):57-59
2015年是“互联网+”对中国文化产业产生影响的重要年份,作为“全民阅读”的风向标,公共图书馆借阅排行榜反映了“互联网+”语境下现代通讯技术所影响的公共观念以及新交往方式对“全民阅读”的影响。调查显示,人文阅读类的读物占较大比重,功能性阅读与审美性阅读各占半壁江山,“市民阅读”开始勃兴,“全民阅读”在“互联网+”语境下绽放出新的光彩。  相似文献   

19.
张丽  卢娅 《图书馆杂志》2023,(5):82-88+103
以上海浦东图书馆“青鸟传书”假日共读活动为例,探究公共图书馆暑期阅读推广服务创新。本文采取案例分析与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暑期阅读创新发展进行探索。阅读品牌的成功打造、阅读对象的正确认知和阅读目标的精准定位是活动的创新之处;“青鸟小队”“青鸟书袋”“成果展示”是活动开展必备的三大要素,围绕三大要素,“青鸟传书”假日共读活动推出多项创新举措,包括多元融合:激活阅读活力;主体能动:激发阅读潜能;任务导向:提升阅读效果。“青鸟传书”假日共读活动流程清晰,易于操作和复制推广,为公共图书馆开展暑期阅读推广提供了参考与借鉴,是现阶段我国公共图书馆暑期阅读推广服务的创新实践代表。  相似文献   

20.
2月11日,百余名讲故事志愿者参加了首都图书馆的“播撒幸福的种子”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的首场“讲故事人培训”。亲子阅读倡导者、红泥巴儿童阅读网站的创办人阿甲和儿童文学阅读推广人、文学博士王林共同奉献了“阅读与成长”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