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环境教育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教育是改变人类传统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和理论起点。环境教育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时刻以环境与人类的关系为核心、以后代对环境的永续利用为己任。环境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对高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高校开展环境教育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和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此,从高校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环境教育的目标定位,即树立正确的发展观,自然观,价值观与消费观,提出了开展高校环境教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可持续发展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是关注社会、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  相似文献   

4.
环境危机是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它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相悖,在这种特殊背景下,环境教育受到了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它是一种全面的终身教育,而幼儿教育又被称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因此幼儿环境教育对培养幼儿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十分必要,要把握幼儿环境教育实施的要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5.
周红 《云南教育》2004,(29):34-35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将环境教育的概念定位为“为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教育”,建议以各科课程的相关知识为基础,强调其综合性和系统性,以行动和参与能力培养为指针,强调实践性。环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培养具有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和相应的价值观的人。  相似文献   

6.
目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工作存在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滞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培养手段与训练途径单一等问题。要以科教兴国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灵魂,以科学发展观为价值取向,以中国梦为最终价值追求,在教学环节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教育,在实践环节上增强中国梦的体验感悟,在社会保障环节上营造互动与服务的就业环境,创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环境教育及人与自然和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提出了可持续性发展的新的发展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一是指教育主体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指教育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其中,教育环境的发展是前提和条件,教育主体的发展才是核心和归宿。  相似文献   

8.
现代世界各国学校地理教育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理课程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指导,在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现、人口观,使其成为现代化社会中积极而负责任的合格公民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因而受到了很多国家的重视。本文根据世界学校地理教育发展的现状,从地理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框架、教学要求。内容呈现方式、能力培养、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现代世界学校地理教育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制定我国学校地理课程标准的一些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环境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终身教育,是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应从幼儿教育开始。幼儿环境教育既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在环境中教育,关于环境的教育和为了环境教育应是构建幼儿环境教育的基本理念,培养幼儿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价值观和态度应是幼儿环境教育理念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以尊重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发展需求、尊重发展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尊重环境、尊重地球资源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是关注社会、文化、经济、环境领域持续发展问题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是由《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和语文教材的特点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目前,"绿色教育"一词的基本用法还是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范式。这种用法还停留在实践策略层面,限制了自身的理论前景和实践广度。其实,"绿色教育"是一种教育隐喻。在它的隐喻空间内,潜藏着更多的喻意有待发现和发掘。根据社会以及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以下三组选择有助于完成这项工作:第一组选择有关问题属性。通过将"绿色教育"作为一个教育隐喻来使用,可以超越已有的种种意义界限。第二组选择有关问题领域。通过这种选择,"绿色教育"实现了对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超越,侧重点由内容主题转向了价值倾向。第三组选择有关发展定位。这种选择强调教育价值倾向的"绿化",进一步提升了"绿色教育"的立意高度,使其指向对整个现代教育的改进和超越。基于这三组逐步递进的选择,"绿色教育"有可能为飞速发展的现代教育指引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 Icelandic public school curriculum for early childhood, compulsory and upper secondary school deals with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curriculum does not often mention the term sustainability, a key with which to investigate signs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the three curricula was created. The key encourages a holistic view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here economic,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factors are not treated as separate entities. It was designed to reflect the goals of the United Nations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2005–2014) with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mind. The key has seven characteristics: values, opinions and emotions about nature and environment; knowledge contributing to a sensible use of nature; welfare and public health; democracy, participation, and action competence; equality and multicultural issues; global awareness; and finall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future prospects. Using the key, a variety of signs and indicators that provide a space for teachers and schools to deal with issu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ere identified.  相似文献   

13.
"环境教育"概念演进的探寻与透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环境教育“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基础和思想渊源。环境教育自产生起就具有与分科的学院式教育相对立的教育理念;环境教育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教育内涵随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拓展;20世纪90年代环境教育定位到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继承的同时环境教育的理论基础得到进一步明确,为现代教育的重塑提供了更加可行的基础。总之,对概念发展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勾勒、架构出“环境教育“框架,以一个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重构现代教育。  相似文献   

14.
国际社会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高度重视保护环境、建设环境为重要内容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我国对环境也日益重视,颁布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教育活动,但环境的法律法规执行堪忧,环境的破坏与污染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其原因在于,广大公民环境意识尚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决策者的保护环境与建设环境的素质与能力亟待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都呼唤尽快对我国环境教育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教育法》的内容及其实施涉及到广大公民和各行各业等方方面面,它是隶属于我国宪法的独立法律,并非教育法的子法。  相似文献   

15.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飞速发展对劳动者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导致教育需求呈现多样化、终身化和优质化的特征。创建学习型社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要求继续教育强化产业意识、转变教育观和人才质量观,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自身结构,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强化品牌意识,树立开放的发展观,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之路,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注重自身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常意义上的绿色教育即指环境教育,意在通过教育促进环境保护.但它经常需要借助环境来进行,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或专门的课程来进行.然而即便这种作为工具的环境也只是“环境教育的体系”或“环境教育的微观环境”,与作为保护的对象的外部大环境并不一致.“可持续发展教育”将环境问题与广泛的社会发展问题对接,但现实的教育依然只是一种与真实的社会与自然环境相脱离的实践.我们在脱离环境的条件下进行教育的替代办法,就是人为地建构一个学校教育的理性环境,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在此依然缺位;事实上要改变我们的环境,必须首先改变我们自己.或者更确切地说,要保护好环境,必须首先保护好我们自己.因此,有必要重提一个国际性的、教育学意义上的、更为宽泛的环境概念,善待环境中的各种制度的、关系的、文化的、亚群体的和个人的资源,将教育真正建立在环境影响的基础之上,并致力于一个能平抑我们理性冲动的社会生态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略显后劲乏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职教育创新,才能确保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指导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时,必须兼顾教育观念、经费、质量等条件。其中,转变观念是先行条件;制定公正、公平、科学合理的制度环境是根本保证;充足的经费是重要物质保障;质量是关键。  相似文献   

18.
可持续发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社会发展观,它已由最初的经济,环境范围扩展到目前整个社会领域,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素质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以提高全体国民素质为目的,培养和增强人们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能够使科技全面进入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奠定基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把转变教育思想,强化政府行为,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可持续发展教育是在可持续发展运动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从环境教育中逐步演化而来的。从总体上看,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存在若干薄弱环节。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基本理论包括主体教育理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推进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开展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关注公民环境教育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