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丽  陈万明 《教育科学》2015,31(3):43-49
基于耦合理论,探讨了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耦合作用机理,以中国大陆31个省域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例,对各省域高等教育发展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关系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省域高等教育和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23,0.32)之间,总体上处于失调衰退耦合状态;(3)从时间变化上来看,各省域耦合态势变化较为平稳,整体耦合协调水平略有下降;从空间分布来看,省域间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部高西部低、沿海高内陆低”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2.
研究构建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6—2021年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测算得分,对其两两交互以及三者共同的耦合协调展开分析,而后采用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三者共同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综合得分分别波动上升至良好、中等偏上与优秀水平,发展经历低水平科技创新领先、中等水平高等职业教育领先、中高水平新兴产业领先等三个阶段;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两两交互和三者共同的耦合度均呈现良性共振耦合中相互促进的转变,耦合协调度均由失调衰退上升至优质耦合协调;影响三者共同耦合协调度的障碍因子分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人员集聚、教师科研、资源保障和就业发展,科技创新中的投资投入、科技成果和行业扩散,新兴产业中的产业利润、新产品绩效和产业创新。最后,提出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协调共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与经济社会具有紧密的互动关系.文章运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6-2018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进一步考察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区域的耦合协调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范围而言,耦合协调度从起初的低层次极度失调逐渐转变为高层次良好协调,耦合协调类型从高职教育发展滞后型向发展超前型转变;就区域而言,整体变化趋势与全国相似,耦合协调水平由东部优于中部、西部向中部优于东部、西部转变.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水平,我国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区域统筹,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
将三螺旋模型拓展为四螺旋模型,构建了由研发组织、企业、政府以及国外创新组织组成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四螺旋耦合协调关系,运用熵权法对四螺旋有序度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计算方法对2013-2019年我国31个省域四螺旋耦合协调关系进行衡量并划分协调等级。结果表明:从空间格局来看,我国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四个地区创新生态系统四螺旋耦合协调关系从强到弱呈阶梯形分布,空间差异性较明显;从时间变化来看,2017年同2013年相比,我国31个省域创新生态系统四螺旋协调等级除海南和黑龙江外,其他省域均处于不变或上升趋势,而2017年到2019年,大多数省域协调等级下降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发展的协调推进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尤为重要。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两个方面度量产业结构升级水平,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面板Tobit模型对黄河流域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发展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5—2020年黄河流域各省(区)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呈逐年上升态势,绿色发展效率整体呈“N”型发展趋势;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发展效率的耦合协调度由0.656上升至0.830,且东部地区的增长幅度高于西部地区,耦合协调等级呈初级协调至良好协调的演进态势;科技创新投入、人力资本水平和环境治理对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政府干预、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则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阐述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产学研创新评价指标,引入耦合协调度与阻碍度模型,对2009—2020年我国各省市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创新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及阻碍因素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企业创新活动为主要的阻碍因素;(2)区域间产学研创新发展水平两极分化现象突出,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呈东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的阶梯型分布;(3)东、中部地区低度耦合协调区域不断减少,西部地区在样本期内无明显变动。对此,应重点提高企业“实质性”创新的自主性,加强其与高校及科研机构间的对接,并通过打破资源壁垒,缓解区域间产学研创新能力及耦合协调度的两极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8—2017年21所行业特色高校面板数据,对行业特色高校科研创新与行业经济及科技发展、行业特色高校科研创新与区域经济及科技发展的耦合态势分别进行测评与比较。研究发现,行业特色高校科研创新在服务行业与区域之间呈现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相较于与行业发展之间较为协调的耦合状态,行业特色高校科研创新与区域发展之间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状态,供需不均衡问题较为突出;行业特色高校科研创新与两个服务面向的耦合关系则经历了从与行业及区域耦合双重失调,到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服务面向集中向区域倾斜,再到部分行业特色高校回归行业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洛阳市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洛阳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子系统和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的内部协调度均大致呈递增趋势,其中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更协调,而生态保护子系统内部协调度偏低;洛阳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系统的耦合度、协调度和耦合协调度均经历了2个阶段。在波动阶段,耦合度、协调度为先低后高,耦合协调度以递减的速度提高;在稳定阶段,三者稳步提高,系统耦合度整体不高。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剖析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动态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鉴二次加权综合评价的基本思想将时间权重动态赋权于耦合协调度,对中国31个省份2012—2018年间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动态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各区域的静态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间随时间变化表现为少数省份实现相邻等级跃迁,多数省区等级不变;动态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区域分异显著的特征;不同区域产学研创新系统耦合协调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并且与区域发展现状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包容性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性概念,其内部子系统间是否耦合协调发展直接影响着包容性绿色发展进程。在阐释包容性绿色发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测度分析2001—2020年全国、八大经济区和30个省域的包容性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性,并实证检验关键因素对包容性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性的影响,从而有利于观察和把握中国包容性绿色发展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状态,为促进中国包容性绿色发展的平衡性、充分性提供思路启发。包容性绿色发展的本质就在于强调包容、绿色与发展三者的协调并举和不可偏废,中国包容性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性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耦合协调等级从“十五”规划时期的濒临失调衰退型上升至“十三五”规划时期的初级协调发展型,区域和省域包容性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性为上升趋势,专利授权量、人力资本和城镇化水平对包容性绿色发展耦合协调性具有正向影响,而研发投入强度、政府干预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从湖湘文化的特征以及影响,特别是湖湘文化内容上看,湖湘文化与地方民族音乐是息息相关的.地方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形态,也是地方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财富.自古以来,地方民族音乐与湖湘文化就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地方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湖湘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湖湘民族自信心、湖湘民俗节日、湖湘文化产业、湖湘音乐创作、湖湘音乐教育等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湖湘文化在内外交困的近代社会,受到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湖湘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接触中,既表现出"惟我独尊"、"舍我其谁"的傲慢文化心态,又表现出虚衰受益、博采众长的非凡气度.湖湘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的搏弈中,经历了一个由疑惧、排斥到被迫接受,再到主动融合的漫长过程,最终实现了近代文化的转型,并孕育出了湖南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人才群体,湖湘文化从此光耀寰宇.  相似文献   

13.
论湖湘学术之兴与湖南人才之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人才兴盛的历史而言,湖南有一个从蛮荒之地到人才渊薮的剧变过程。深入考察后可以发现,湖南第一个人才群体出现于宋末,正是湖湘学术初兴之时,并且构成湖南有史以来第一个人才群体的,恰好多是湖湘学派的门人弟子。近代百余年间,湘省学风日进日新,湖湘学术蓬勃发展,三湘大地也相伴而成人才渊薮。学术兴而人才盛,是符合历史与逻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1918年3月,湖南银行倒闭,湖南币政几至不可收拾之地,也更使湖南金融困窘,财政枯竭。4月张敬尧督湘后,锐意整顿金融以巩固其在湘统治,创建了裕湘银行。该行开办以后,代办省库,经营存、放款、汇兑业务,发行纸币等,张敬尧极力维持。但由于中央支持力度薄弱;湖南政局动荡、财政困难;张敬尧个人能力不足,随着张敬尧在湖南政权的结束,裕湘银行也随之被取代。  相似文献   

15.
《劳动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涉及众多的图形推导、模型分析、实证研究,为提高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可采用"案例演讲"与"案例研讨"相结合的办法。在案例选择中应以章节核心内容为基础,联系基本概念与原理,将分析方法贯穿其中。具体组织方式包括学生分组、案例准备、课堂案例演讲及集体讨论、案例评价及内容拓展四个步骤。此教学方法的运用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与效率,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相似文献   

16.
湖湘服饰反映了湖湘文化多姿多彩的特色.利用影视剧制作展示湖湘服饰艺术更是继承和弘扬湖湘文化的途径之一.为了在影视艺术创作中正确运用湖湘服饰艺术,首先应该进行事先的调查研究,了解其现状、地区差异和历史特点.湖湘汉族服饰与其他地区差别不大,虽经历史之变迁,但仍保存着一些传统的样式.尤其是婴幼儿服饰和寿衣保留着许多民间俗信的成分.湖湘少数民族的服饰有着不同的样式和特征,在千百年来的岁月之流中变迁不大.  相似文献   

17.
湘军对晚清湖南文化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湘军将领重建和新建各种教育设施,为晚清湖南教育文化事业的兴盛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湘军集团以各种方式增加地方文武学额,促进了科举教育的兴盛;湘军将领以各种方式在湖南兴办文化事业,推动了湖南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湖南人才的兴盛。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促使产业经营模式转变,进而导致人才需求转变,反向影响地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尚未融合、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要求不匹配、教与学脱节、忽视实验课的作用、缺乏数据处理课程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通病,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多年办学历史积累的大量数据、高校制度改革压力、客观评价教师水平的呼声、积极有效的学生管理为专业改革引入人工智能思想提供了现实基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尝试从建立数据部门、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通识课程、人工智能技术与专业特色融合、专业培养过程人工智能化四个方面着手展开专业改革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湖南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湖南正同时直接面临着周边省份及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两重巨大的压力,区域经济发展已无法回避“如何提升区域竞争力”这个命题。构建湖南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其进行评价,从现实上看,将有助于人们加深对湖南经济的认识,更好地把握湖南经济的战略地位,从而在一个更新更高的层次上把湖南经济发展得更好。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中,计算机实验课的设计与改革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环节,同样,也容易被忽视。我国高校计算机实验课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指导思想。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实验课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今后高校计算机实验课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