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江苏省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走访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省高等体育院校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师资力量及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江苏省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实践。因此,高等体育院校必须针对本专业学生特点树立全面创业观,改革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等,为最终实现体育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目标创造积极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从培养体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心理品质和创新创业能力角度出发,构建了课堂教学平台、实习实践平台、社团活动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并从理论上设计了平台活动模式,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运做过程和实施策略,为高等体育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创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师资队伍、目标体系、课程建设及实践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体育院校的创业教育面临着诸多困难,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文献查阅等方法,阐述了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现状,重点对国内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了探索和分析,找出影响学生创业的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创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和方法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大学生创业,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以及访谈调查法从政府政策以及体育院校自身的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体育产业的发展空间巨大以及各种体育培训班热潮,都为体育学校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机遇。同时,体育院校大学生也面临着自身能力不足,创业教育模式不够完整以及创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刘振忠  周静 《精武》2012,(21):55-56
本文采取访谈法、调查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高等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创新创业教育在体育院校开展的即不普及,也不均衡,存在着观念认识不清、培训体系不健全和实践活动形式化等问题,制约与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结合体育院校实际,以提高大学生创业技能为教育目标,研究设计了"创业模拟课堂、实践教学培养、社团活动磨练和社会岗位实战"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提出了具体的实训内容与操作模式,以期为体育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采用逻辑分析法,阐释创新创业教育对体育院校人才培养的意义,并对我国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综述和梳理,进而为我国体育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为体育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此,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在分析高职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性,提出了高职体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优化路径,希望为高职体育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概念,阐述其特征、背景、意义等。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访谈法对福建省高等体育院校创业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了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缺失,并分析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制约因素,然后得出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要素:社会需求、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式、质量保障系统、评估与认证系统等,最后对构建要素进行系统串联,得出创业型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根据创新创业教育规律与特点,遵循创新创业教育、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以拓宽学生知识结构、掌握创业知识和提高创业技能为核心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包括创新思维与方法、创业知识概论的通识教育类必修课程和商业计划与融资、市场营销与策划和企业管理与法律的创业技能类选修课程,设计了“问题设疑式”、“课题研究式”、“协作互动式”、“角色模拟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习模型,以期为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与教育范式.  相似文献   

10.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体育院校作为新时代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体育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顺应了迫切的现实需求。针对体育院校创新创业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理念,从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高社会竞争力的视角出发,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前移化、全程化”双创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创业热情、强化创业技能;搭建“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训练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学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搭建创业孵化基地,整合创业教育资源,推动创业教育孵化链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孵化功能;建立“互联网+”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更好地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1.
郭红艳 《福建体育科技》2005,24(6):40-41,50
本文通过对体育教学模式分析,运用问卷调查、教学实践、数据统计等手段,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职业院校女生进行健美操专项训练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健美操是职业院校女生最喜爱而且是最有效的运动和锻炼项目,学生的耐力素质、身体机能、身体柔韧性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显然,相较传统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健美操专项训练对提高职业院校女生健康体质具有特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adopts a process perspective on sport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fitness industry, utilizing phenomenological inquiry into the entrepreneurial lives of eleven fitness entrepreneurs.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eal how fitness entrepreneurs strategize and pursu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a non-traditional industry. Our findings show that while fitness entrepreneurs share many similarities with non-sport entrepreneurs, fitness entrepreneurs are affect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attributable to working in a non-conventional industry. The present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emerging theoretical discussions surrounding the concept of sport entrepreneurship and highlights the value of process perspectives when examining entrepreneurial activities. No empirical studies thus far exist that seek to illuminate the exact nature of individual sport entrepreneurship. This study is a first step in developing testable hypotheses and to contrast sport entrepreneurship to non-sport entrepreneurship. Additionally, our research provides fitness entrepreneurs in the industry with information on what they may face when pursuing their own business objectives. Finally, sport manage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curricula can be enhanced based on information gather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3.
划界与批判--论体育概念研究中的主体性思维结构问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从东西方哲学文化的层次,分析了我国体育界两种相互对峙体育观产生的主体性思维结构.强调指出,体育学者在进一步研究体育概念时,应注意划分"真"、"善"、"美"以及"可说与不可说"的界限,确立一种讲逻辑的理性--知识主体性思维结构,从而把这一问题的研究限制在应用科学语言和科学认知价值领域.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隐性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以及特点、“90后”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分析,提出“90后”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隐性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教育方法。希望会对今后新时期“90后”体育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出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是关系到大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高等院校体育教育必须突出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就此 ,对体育能力的内涵、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方法等进行分析论述。旨在大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行为和习惯奠定基础 ,以使高校体育教育在培养现代新型人才及接受现代社会的挑战中 ,发挥其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教学管理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体育院校优秀运动员教学管理定位和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抓好优秀运动员学习过程管理,提高优秀运动员的文化素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体育院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教学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优秀运动员的教学管理是体育院校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突出体育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提升优秀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国防人才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军事人才培养的趋势。我国自2000年起开始依托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军队干部,此举为我军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军事人才。本研究分析了体育专业院校向军队输送毕业生的情况,结合体育专业院校的师资、课程、场馆设施、生源特点等方面资源,查阅了"特种兵"选拔与培养的机制,论证了体育专业院校培养国防生人才的优势。研究表明体育专业院校纳入培养国防生系列中非常重要与可行,培养国防生人才的突破口为"特种兵"人才。体育院校培养国防生有利于增加特种兵后备人才的培养基地和人才培养数量;提高特种兵的成材率和成才速度;解决高军事体能、高军事技能人才缺乏问题;联合培养有利于实现双方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实现双赢;有利于拓宽体育专业院校办学途径。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内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高校竞技实力发展的初级、抗衡和高水平3个阶段及制约其发展的条件因素,指出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应建立一条龙的训练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